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8日 · 近日立法院內外皆發生抗爭,各陣營為了「國會調查權」吵得沸沸揚揚。未來在台灣,國會調查權到底會如何行使?以美國為例,該國國會為何能順利邀請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那些一秒千金的大企業家接受調查?

  2. 2021年11月2日 · 一名在積電工作的美國工程師分享來受訓的所見所聞,發現積電工時過長,且軟體相當老舊,認為積電照顧員工的生活品質不如對世界的貢獻 商業

  3. 2022年2月16日 · 美聯社與專門分析高階管理薪資的機構 Equila 日前公布了 2019 年標普 500 企業中收入最高的 CEO,冠軍由裔的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拿下,去年的總薪資高達 585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7.5 億)。

    • 你是用什麼身份去海外工作的?
    • 海外派任:福利最佳,人數最少
    • 本地聘用:適合長期發展,最有保障
    • 出差:對公司最有彈性,不用繳稅

    第一個要問的是:你是用什麼身分去海外工作的?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介紹三個名詞。 海外派任,大部分的HR會直接用英文expatriate來稱呼。以前大部分有制度的外商公司會走「expatriate」的方式,為員工辦理當地工作簽證,也會在薪資以外提供包括生活津貼、眷屬津貼、返鄉探親假與探親機票、搬遷補助...等福利。但是要這麼做,整個人事費用就會非常驚人,我自己知道的,現在許多外商公司都在進行「本地化」的調整,也就是將海外派任人員的外派身分取消,讓員工變成「local hire」的身分。 本地聘用,也就是前一段最後提到的local hire。你的聘任條件是等同於當地員工的,當地員工有的你就有、當地員工沒有的你也沒有。 出差,意思是你從頭到尾都是原本那一家公司的員工,然後公司用出差的方式讓你去...

    你可以想像得到,每一家公司在安排這些人事布局的時候也都會有其自身考量。 比方說海外派任人員,很多林林總總的福利項目加起來,一個外派人員的總人事成本將會相當可觀,所以絕大多數的公司僅會提供給非常少數的關鍵人才這些福利。 我認識一位台灣籍的前輩,任職於某美商公司外派北京的大中華區總經理,他曾經跟我分享,他們全集團僅有不到十位海外派任員工,他是其中之一,他們的HR就曾經數度暗示,如果他希望繼續留在北京,未來就會改成本地聘用。 也所以,除非公司完全找不到適任這個職位的人才,要不然大多數的公司很少提供海外派駐人員的身分給公司外的應徵者,我的意思是,比方你說你想要去日本工作,然後去應徵一家台商或日商公司,希望一加入就可以以海外派任人員的身分到日本工作 ( 我還真的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類似的問題,問我怎麼樣...

    如果你是用「本地聘用」的身分去海外工作的員工,你大概可以預期,你的薪水非常有可能會比你在台灣可以找到的工作的薪水高一些,但大概還不到你心中期望的合理數字。 一兩年前有一位朋友請我幫忙,因為他的公司派他去美國工作,但薪水完全不如他的預期,他告訴我說,他的月薪6萬元 ( 折合2000美金 ) ,公司付給他在美國工作的薪水只有3000美金,看起來增加了50%,不過比起當地聘任同樣職務的美國人還是低上許多,而他覺得並不合理。但你大概也理解,如果公司願意支付和當地人一樣的錢,那公司就直接找當地人不就得了,還沒有工作簽證等相關問題。 回到我剛剛提到我當年到海外工作的故事,我最後接受了這個條件,等我赴任以後才發現,我的部屬 ( 當地人 ) 的薪水比我還高。所以我記得我當時告訴那個朋友的是,你可以和公司談判...

    最後就是出差。用出差的方式在海外工作,最大的好處可能是你在當地沒有所得也不用繳稅,出差的日支生活費也不用繳稅 ( 因為公司可以當成費用報銷掉 ) ,然後公司也不需要煩惱簽證的問題。 這樣做對大家都很方便,公司的彈性很大,隨時都可以派不同的人出差,我聽過一個例子,有一家傳產公司在越南有工廠,他們單位就是四個人輪越南廠的三個台幹職缺,所以永遠有三個人在越南一個人留在台灣,也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三個月回來一次、一年有三季待在越南。認真討論起來,公司用這樣的方式讓員工在海外工作,一整年計算下來如果超過一定的天數 ( 比方說180天 ) ,就會有適法性的問題,前幾年很多知名台商在中國為這種作法付出代價,但到現在還這樣做的台商仍然多有所在。 一般來說公司可以這樣做,都是因為規模很小,或是才剛起步。比方說你的...

  4. 2022年12月1日 · 董事長劉德音回應了. 近期少部分輿論操作積電在美國設第二個生產基地是掏空台灣甚至用去化形容,據轉述,劉德音在會上也明確提到,「 大家在報紙上看到積電派 500 位工程師過去,但我們在台灣有 5 萬多位工程師,台灣的人才就怕他不出去,在台灣太舒服了。 台灣年輕人不敢出去,跟我們 70、80 年代一樣,這才是台灣的問題 」相關談話直接點出當前問題的核心。 延伸閱讀: 積電將遇危機? 美晶片禁令上路,22 間企恐受影響! 下一步怎麼走? 據轉述,劉德音也直言,積去美國建廠,「當然有市場以外的原因,⋯⋯美工程師的風格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去美國的原因,美工程師的社會行為本來就不一樣,我們的管理方法也要有所調整。

  5. 2021年12月21日 · 曾獲得奧運 9 面金牌的美國田徑運動員卡爾・路易斯(Carl Lewis)就是 85% 法則的信奉者之一。 《Business Insider》表示曾經有教練觀察,多數選手於百米賽跑中超過 60 公尺關卡時,都會產生「再努力一點」的想法,使得他們繃緊表情與肌肉,但路易斯不一 ...

  6. 2020年11月5日 · 台灣夾在中美之間,兩端可以分別用 0(最靠近中國大陸) 與 10(最靠近美國)來表示,如今蔡政府不斷趨近美國,從原本 8 分往 9 分來靠攏。 吳玉山指出,若走回 8 分,對美國來說差別不大,但對中國卻別具意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