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金融時報引述Dealogic數據報導2024年截至目前中國企業在股票發行中僅募集到64億美元資金是有紀錄以來最低而在包括香港在內的離岸市場融資額是16億美元為2003年以來低點顯見投資者難以對中國資本市場保有信心無論是中國本地投資人或是外資都對中國市場興趣缺缺。...

  2. 2023年9月27日 · 其中台灣人在8月份赴日旅遊達到39.6萬人,僅次於韓國的56.9萬人,總計今年已有259萬人次訪日,名列世界各國第二。 然而另一方面,海外的不肖份子也開始蠢動,最主要的入境犯罪包括走私黃金、毒品以及高價手錶等,均創下近四年來的新

  3. 2022年1月13日 · 」美國聯邦勞工部12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美國的整體通貨膨脹率,已在2021年12月衝到7%——萬物齊漲的速度,已創下1982年6月以來的「40年新」——儘管拜登政府與聯準會此前都認為,當前的通膨問題只是「疫情後段的短期

    • ▌觀察一:事實查核可能不夠?
    • ▌觀察二:極權國家裡,查核組織如何堅守信念?
    • ▌觀察三:查核組織與科技平台的探戈之戰?
    • ▌觀察四:查核組織如何利用ai事實查核?
    • ▌觀察五:事實查核之外,還需「媒體素養」
    • ▌觀察六:烏俄戰爭議題意外缺席?
    • ▌觀察七:民主與新冠病毒威脅仍在

    傳統上,事實查核工作主要是透過數位工具與採訪專家等手法,查證熱門網路傳言或是政治人物言論。但在6月23日的開幕論壇上,普立茲獎專欄作者阿普爾鮑姆(Anne Applebaum)警告,當有政府持續性的發布錯誤資訊(如俄羅斯多年來散播關於烏克蘭主權議題),許多國家或區域甚至出現竄改歷史的歷史修正主義,傳統意義的事實查核「可能是不夠的」。 阿普爾鮑姆認為,「提供對抗論述(counter narrative)」以及「檢視不實訊息是如何傳播」,將是未來事實查核必要的工作之一。 哈佛大學不實訊息學者唐納文(Joan Donovan)形容「事實查核記者」宛如「知識工作者」,提供具有影響力的事實與知識,但問題是民眾不願為此付費。她呼籲要一個永續發展的經營方式,並重新設計網路平台演算法結構,讓事實與知識可以流...

    許多國家、區域的查核組織都面臨嚴峻的政治挑戰。肯亞《Peca Check》要應對全國42種語言的不實訊息;墨西哥《Animal Politico》面臨政府查核單位以謊言攻擊查核記者。 香港、菲律賓等區域都受到「歷史修改主義」的考驗。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菲律賓調查媒體與查核組織《Rappler》技術策略長潔瑪・曼多莎(Gemma Mendoza)6月23日在挪威分享團隊在菲國總統大選期間如何與公民組織及網紅合作,把查核報告傳遞給不同的群體的話語仍言猶在耳。 6月28日,即傳出菲律賓證交會撤銷《Rappler》執照的消息,為菲律賓記者們守護新聞自由與傳播真實的努力祭出重擊。

    Meta所支持的第三方查核夥伴計畫,是許多查核組織的資金來源,Meta贊助由國際事實查核聯盟所主辦的高峰會,同時也有三場主講活動。另外,YouTube也有一場新聞部門總監費德曼(Brandon Feldman)與國際事實查核聯盟總監貝巴爾斯.奧賽克(Baybars Orsek)的對談。 科技平台業界在查核組織自辦的活動,高調暢談平台的政策與業務,引發與會查核組織發言質疑,認為這是查核組織自主舉辦的活動,不應任意讓科技平台來插旗。 在高峰會上,不少事實查核記者對Meta事實查核部門主管,要求撤銷「政治人物豁免令」。現階段查核組織不能提報政治人物在Facebook上發布的錯誤內容。但在菲律賓與巴西等部分國家,政治人物是傳播錯誤資訊的最主要來源之一。Meta回應,政治人物的言論本身即是受到社會高度...

    除了與社群平台合作,許多事實查核組織也在探討如何以科技加速與自動化事實查核工作。來自英國、巴西、阿根廷與西班牙的查核組織也陸續展示他們的成果。 英國《Full Fact》發展了三個工具,可以分別「監控特定媒體頻道,偵測含有「可查核」的內容」、「比對偵測到的內容是否已被查核過」,以及「找出涉及該內容的相關統計數據」,讓查核記者可以更快的判斷某個傳言文本是否含有錯誤內容,並可優先處理。 西班牙查核組織《Newstral》也介紹了他們的人工智慧查核工具「Claim Hunter」,其特色是可以將政治人物的演說內容轉譯成文字,並從中偵測可查核的文本。該工具讓《Newstral》團隊監控政治人物的數量從5人大幅上升至400人,節省團隊約90%的時間。現正測試應用於其他語言。 自動或AI事實查核,目前仍...

    許多查核組織也意識到光是「事實查核」不足以阻斷錯誤資訊的流傳,必須要輔以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廣,讓批判性思考與查證技巧植入進社會各個族群。在峰會最後一天,由挪威查核組織《Faktisk》領頭,宣布成立全球媒體素養聯盟( Global Media Literacy Network),號召各國組織集思廣益,互相協助媒體素養的工作。 「這次菲律賓總統大選,我們這麼努力的查核選戰的假消息,但最終獨裁者之子還是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這凸顯了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性。」菲律賓查核組織《Vera Files》共同創辦人兼總裁托德西利亞絲(Ellen Tordesillas)6月26日感嘆。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6月24日分享針對台灣銀髮族推廣媒體素養的經驗與挑戰,包括與社區大學與「英雄會」手機班老師合作的假訊息辨...

    俄羅斯在今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在全球掀起了一波不實訊息海嘯,並催生了全球協作項目「#UkraineFacts」的成立。跟烏俄戰爭的假訊息議題與類型也隨著戰事發展持續變形,而這場戰爭迄今仍未停歇。 儘管這次全球事實高峰會涵蓋的主題廣泛,但卻令人意外的沒有關於烏俄戰爭的相關議題。只有普立茲作家阿普爾鮑姆在23日「以證據為主的新聞學的角色與民主的未來」的開幕座談上以烏克蘭為例、提到俄羅斯資訊戰以及烏克蘭當局如何傳遞資訊與真相。除此之外,高峰會並未有專門的座談探討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全球查核組織在戰事期間的工作。 來自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記者、研究人員,四散在會場中,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來自烏克蘭的不實訊息觀測組織《Detector Media》的研究主管伊留克(Ksenia Iliuk)轉機三次才輾轉抵...

    睽違三年的實體全球事實峰會,在6月25日劃下句點,而那天也是挪威奧斯陸預計舉行同志大遊行的日子。6月24日晚上,當奧斯陸市長博根(Marianne Borgen)舉辦晚宴接待全球查核組織時,她充滿驕傲的提到這場久違的同志遊行。那幾天奧斯陸的街頭處處可見彩虹旗飄揚。 不料,就在6月25日的凌晨,奧斯陸市區歷史悠久的同志酒吧發生槍擊事件,導致兩死十重傷。這場奧斯陸歷史上第一次爆發的大規模槍擊案件,被警方定性為恐怖攻擊,並導致原定在同日舉行的同志大遊行的取消。 「昨晚(的恐怖攻擊)凸顯了和平與安全有多麼脆弱,以及我們(事實查核組織)查證謊言、陰謀論與導致社會互相仇恨與不信任等誤導言論的工作,有多麼的重要。」挪威查核組織《Faktisk》總編審埃伯格(Kristoffer Egeberg)説,「我保...

  4. 2017年3月1日 · 便成了路:大國治下,進擊的西非集體安全. 「在這個時刻,請允許我提醒各位:構成ECOWAS所有基本原則的,是團結,統一,相互信任和睦鄰的崇高理想。. 我們應該在彼此的互動中,堅守這些原則。. 」 圖/美聯社. 1月21日晚間,一架從 甘比亞 起飛的幾內亞 ...

  5. 2016年1月14日 · 全球能源市場主要有三個勢力,一個是由十多個原油淨出口國所組成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主要成員為中東產油國,他們擁有全球60%以上的原油儲備。 能源業幾乎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產業,他們的能源影響力曾經甚至可以間接影響外匯市場的匯率行情。...

  6. 2024年1月12日 ·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寮國政府實施了多項穩定措施包括升息發行債券以及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進行債務管理此外寮國當局也減少了教育和醫療保健支出但挽救寮國經濟的關鍵仍在於外債問題,《CNBC引述分析師警告如果無法與中國達成明確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