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1
      觀光旅遊 ·  5 則評論
      中西區中西區開山路1號 · 06-226-7151
  1. 德化堂,是位於 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 的 齋教 龍華派 寺廟,過去是 東安坊 馬公廟街 [1]:236,是中華民國 直轄市定古蹟。 該齋堂屬於龍華教漢陽堂之下 [2]:152,在安平化善堂受到 安平 沒落的影響後,成為 臺灣南部 龍華派齋堂的傳教中心 [2]:153。 沿革. [編輯] 清 乾隆 三十年(1765年),龍華派齋友便至 安平 傳教,建立化善堂 [2]:152。 而到了 嘉慶 十九年(1814年),門徒黃丑集資又建德善堂於 臺灣府城 內的覆頂金 [2]:152。 信徒日眾後, 道光 十四年(1834年)才由謝普爵等四位齋友集資在今現址建立德化堂,於十八年(1838年)時完工 [2]:152[1]:236。 明治 三十四年(1901年),董事吳子周、陳普燃等倡修過 [1]:236。

  2. 2024年2月1日 · 德化堂 ,是位于 台湾 台南市 中西区 的 斋教 龙华派 寺庙,过去是 东安坊 马公庙街 [1]:236 ,是中华民国 直辖市定古迹 。 该斋堂属于龙华教汉阳堂之下 [2]:152 ,在安平化善堂受到 安平 没落的影响后,成为 台湾南部 龙华派斋堂的传教中心 [2]:153 。 沿革 [ 编辑] 清 乾隆 三十年(1765年),龙华派斋友便至 安平 传教,建立化善堂 [2]:152 。 而到了 嘉庆 十九年(1814年),门徒黄丑集资又建德善堂于 台湾府城 内的覆顶金 [2]:152 。 信徒日众后, 道光 十四年(1834年)才由谢普爵等四位斋友集资在今现址建立德化堂,于十八年(1838年)时完工 [2]:152 [1]:236 。

  3. 原臺南武德殿,全名為大日本武德會台南支部武德殿,是日治時期 大日本武德會為推廣武道所建的道館,位於臺南市 中西區,為臺南市定古蹟,現為臺南市中西區忠義國民小學的禮堂。

  4. 祀典武廟 (臺灣話: Sū-tián-bú-biō),又稱 臺南大關帝廟,位於 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主要奉祀 關聖帝君。 其為臺灣早期建造的 關帝廟,該廟宇為17世紀中葉,永曆十九年(1665年) 鄭成功 子 鄭經 於 承天府 (今臺南市)建 文 、武、 真武 、 城隍 諸廟。 武廟即今日之祀典武廟,在 赤崁樓 之南,由關帝廳擴建而成。 歷史沿革. [編輯] 正殿關聖帝君坐像. 春秋樓關聖帝君坐像. 1720年代,清世宗 雍正帝 為了消弭反 滿 思想,極力排斥民間將 宋代 「抗金」名將 岳飛 與 關公 並祀,除了宣揚 佛教 之外, 清朝 於 中國 境內不斷提升關公的地位,也因此在 雍正 三年(1725年),追封關帝祖宗三代為公爵,並將全國部分大型關帝廟改為官祀,並加設三代殿。

  5. 陳德聚堂,又名 陳氏宗祠,位於 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是建於 明鄭 永曆 年間的宗祠,過去曾稱為「統領府」,其旁邊的巷子因而稱作「統領巷」 [ 1 ]。 陳德聚堂原為 東寧總制 使統領右先鋒 陳澤 府邸, 清治時期 陳氏後人修建改為陳氏家廟, 日治時期 改為祭祀公業後,現則作為全臺陳姓大宗祠所在地,其建築曾被指定為中華民國 三級古蹟,現為臺南市之 直轄市定古蹟。 沿革. [编辑] 陳德聚堂建立於 明鄭 永曆年間,約有300多年歷史。 陳德聚堂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為 鄭成功 部屬統領右先鋒 陳澤 府邸,另一說為東寧總制使 陳永華 府邸 [ 註 1 ],以前者史證較強 [ 3 ]。 成功大學 歷史學 系教授 黃典權 指出陳德聚堂牌位將陳澤、陳永華混為一人,是大約百年前誤認祖先之故 [ 2 ]。

  6. 臺灣首廟天壇,位於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 廟宇,昔日為府城最高點-鷲嶺之上。別稱台南天壇,民間俗稱新天公廟。該地原為鄭氏王朝 祭天用的祭壇,清咸豐四年(1854年),才於原址建廟立壇。1985年經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

  7. 原臺南公會堂 ,位於 臺灣 臺南市 中西區 ,為臺灣日治時期時臺南第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的現代建築物,戰後曾長期作為臺南社教館使用,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26日公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目前與 吳園 和柳下食堂作為「 吳園藝文中心 」的一部分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