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英屬香港(英文: British Hong Kong ),又叫做香港英治時期,即係英國統治之下嘅香港,由1841年1月26號香港開埠,到1997年6月30號英軍撤出香港 [b] 完。 當中有三年幾嘅時間,由1941年12月25號到1945年8月15號,係喺 二戰 期間畀 大日本帝國 佔領,叫做 香港日治時期 。

  2. 英國嘅殖民地有加拿大、埃及、肯雅、南非、英印度、英屬錫蘭、緬甸、馬來西亞、英屬香港、澳洲、紐西蘭等。 英國嘅殖民對以上國家嚟講都有深遠嘅影響。

  3. 英國前外相侯俊偉表示,英國係唯一同中國就香港簽署具有國際約束力協議嘅國家,中國喺1984年簽署嘅《中英聯合聲明》承諾畀香港高度自治,因此英國對香港有特別責任,必須聯繫國際社會要求中國政府信守對香港嘅承諾。

  4. 粵語及多重華語譯名. 「文翠珊」係Theresa May 嘅英國官方粵語譯名. 英國喺香港提供嘅呢種全面姓名翻譯服務,從來都無延伸到華語及香港以外其他 大中華地區 嘅英國外交使節機構 [1] [2] 。 因此,其他以華語作為官方語言嘅地區,英國官員往往會有唔同嘅華語譯名。 而呢啲華語譯名,唔單只有別於粵語譯名,更加會同其他華語地方唔同 [14] 。 例如,香港媒體一般都會跟隨英國領事館提供嘅譯名,稱呼首相 Theresa May 為「 文翠珊 」,而台灣則稱呼佢為「梅伊」。 但係, 新華社 作為中國嘅姓名翻譯官方標準制定機構,則稱呼佢為「特雷莎.梅」。 風俗、公眾反應及例外情況. 同好多其他文化一樣,香港人對嬰兒同成人本身自己有一個好名都非常之關心。

  5.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 ,簡稱 BN (O) ),係 英國 喺 香港主權移交 畀 中華人民共和國 之前,簽發畀 香港居民 嘅 護照 。 香港 嘅BN (O)登記程序喺1997年主權移交之後終止,唔再接受新申請,因此而家只限主權移交之前申領過嘅香港人續期。 歷史. 1984年,中國同英國簽咗 中英聯合聲明 。 之後冇幾耐,英國喺1985年定咗條香港法案(Hong Kong Act),規定香港居民喺1997年7月1號之後,唔可以繼續享有 英國屬土公民 嘅地位,冇英國 居留權 ,亦都唔可以繼續用 英國屬土公民護照 。

  6. 香港粵語出名中英夾雜,係洋化咗嘅 廣東話 [1] [2] 。 香港粵英文化薈萃,結合各地文化。 英文 喺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喺好長一段時間香港都係早過 中國 接觸外來嘅新事物,過去唔熟英文嘅市民都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嘅英文詞彙,所以香港粵語嘅英文外來詞非常普遍。 歷史. 而家港澳通行嘅粵語,基本上大部分都同廣州市區嘅粵語有同一個來源,同時亦有好多其他粵語口音、其他語言嘅借詞組成。 1949年 前嘅 香港 ,由於粵、客混居,所以當時嘅香港粵語帶有好濃嘅粵客混雜口音(即 香港客家話 同香港 廣府話 喺音調同辭彙上互相影響嘅結果。 1949年後,香港人講廣府話時開始出現大量音變,有人稱為懶音。 當中最顯著嘅係鼻音消失(將n聲母讀成l聲母)同埋 w 介音嘅消失。

  7. 英國國民(海外)嘅申請資格係與香港有連繫嘅英國屬土公民,未成為英國屬土公民嘅香港永久居民要先歸化英籍,移民香港未夠七年嘅人士因為無本地人身份而無法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