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9日 · 隨著臨終前進行的侵入性急救,身體扭曲及痛苦的畫面不斷被報導及揭露,病人及家屬的痛苦與悲傷在現代的社會中被忽略,甚至旁人也不知該如何進行陪伴與撫慰。

  2. 2021年4月16日 · 許多的研究已經顯示,台灣社會越來越趨向重視個人風格及自我價值的方向發展,我們的教育、消費廣告、藝術、政治等等都不斷提倡個人風格、自我批判、獨立自主等價值,而這樣的發展也開始出現在死亡的領域上。. 不管是重新思考傳統的死亡禁忌 ...

  3. 2016年9月19日 · 瞭解悲傷燃生命力我們華人不允許也不鼓勵常悲傷,顯露哀傷並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美德,流出眼淚更不是我們文化的常態。 「眼淚」常被等同於「弱者」。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4月21日 · 我應該怎麼幫助正在經歷悲傷的朋友? 最好的方式是提供支持和傾聽的耳朵。 確保他們知道你在那裡,準備好幫助他們,但也尊重他們處理悲傷的方式。

  6. 2023年9月21日 · 面對黯黑的失望情緒,究竟該怎麼看待與處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教授塔拉.威爾曾經說,失望是悲傷情緒的一種,當現實與期待出現落差時,讓人產生一種失去的感覺,因而覺得難受和痛苦。

  7. 悲傷治療領域著名學者Kenneth J. Doka提出「悲傷褫奪」(disenfranchised grief)的觀點,指出當一個人經歷重大失落事件所引發的悲傷反應,難以獲得社會的認可或公開哀悼時,便失去了悲傷的權利;其中,因「死亡形式」(circumstances of death)而

  8. 在「家庭追思禮拜」教材中,共安排三次追思禮拜,每次禮拜的進行,又分為基督信仰與悲傷關懷兩部分:一方面以聖經真理看待死亡、學習交託;一方面用活動方式,融入心理學、諮商學技巧,帶領家屬階段性的向至親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