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7月13日 · 2018-07-13. 分享本文. LINE 在今年(2018)七月初宣佈更新隱私權的政策。 LINE 在全台總共有 1,900 萬的使用人數。 修改隱私權的事情對台灣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事件。 在新的隱私權政策內,LINE 將會向使用者要求更多資訊,包括商用帳戶的通訊、個人帳戶使用的狀況以及頻率。 由此可想而知,每個人都可能會懷疑,自己與朋友、公司同事之間的機密內容和深夜對聊會不會某一天洩漏出去給他人知道。 近日 LINE 的使用者應該會收到上面的訊息。 其實,LINE 如此開門見山的通知並不是一件討厭的事情,後面對於隱私權政策的修改說明也也說明的詳盡,親和的圖案配上鎮定人心的白色,心情一點也沒有厭倦的感覺。 但這並不是造成某些網友憤怒的理由。 怒火來源就是最下面只有同意這個選項。

  2. 2020年6月3日 · 2020-06-03.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去年曾有一段時間,有部分民眾在 LINE 上收到 一只公文 ,內容是刑事警察局發函給局處各大單位,調閱 LINE 通訊紀錄和使用者資訊,引起一片譁然。 警方辦案調查向通訊軟體公司調閱資料,但業者也需要堅守個資保護底線,兩相平衡怎麼抓,還是個未解的難題。 (責任編輯:戴慈慧) 為避免數位足跡、網路識別碼等新型態個資遭政府濫用,多位在野黨立委研擬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加以完善監督機制。 不僅如此,就連攸關調閱通訊資料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等法令,也成為在野黨提出修法目標之一。

  3. 2017年7月21日 · 你手上的Line訊息,多從微信、微博來的 官員指出,相關部門反查訊息來源,幾乎都會找到相關說法的簡體版本,從微信、微博開始散布;由於不少台灣民眾同時使用微信和Line等不同通訊軟體,這些難以查證的謠言便透過Line在台灣散布開來。

    • 台灣人個資也被看光?Line 台灣說明情況
    • Line:從未提供任何台灣用戶資料給中國政府
    • 延伸閱讀

    LINE 台灣於同天下午發表聲明指出,LINE 全球(包括台灣)用戶資料只存放於韓國和日本,不存放在中國。 LINE 也說明,存放資訊的日本伺服器與系統符合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SOC2 & SOC3 (SysTrust)等資安管理制度並且持續維護,以保護使用者個人資訊與隱私。韓國伺服器亦有嚴格的存取控制保護機制,僅有少數經授權並列管的內部使用者可以接觸重要資訊。 包括台灣用戶對話在內,LINE 自 2015 年起採用點對點加密技術(End-to-End Encryption, E2EE),所有一對一的文字與位置訊息都直接在手機上加密,只有對話雙方可以為彼此的訊息加解密,LINE 內部人員或外部第三方均無法攔截或讀取。

    針對此次日本用戶訊息遭到中國工程師「偷窺」的重大資安事件,LINE 說明,所有內部員工使用系統與可獲取之資料的情形,LINE 均有嚴格的權限控管機制。 「在目前的登入紀錄上並無顯示台灣使用者資訊有任何未經授權的取得或瀏覽。」LINE 並特別澄清,「從未提供任何台灣或其他國家之用戶資料給中國政府。」 (首圖來源:LINE。)

  4. 2012年3月21日 · 根據 Line 在服務條款裡的說法,蒐集用戶手機號碼、email、甚至是裝置資訊等在法律上已認定是個人資料的資訊,為的是可以更精準為你推薦朋友、讓你更輕鬆地擴展你的 Line 使用社群、以及確實提供最優化版本的服務。 極端一點可以這麼說:蒐集這些資訊是 Line 得以提供受用戶認同為優質服務內容的基礎,但顯然在作法上網路軟體應用服務已經開始與法律規範發生衝突,讓 TO 決定藉此機會再度電訪馮昌國律師,從法律的角度切入了解究竟 Line(也可以說是此類軟體應用服務)的法律權責是什麼? 在台灣現行法規之下,使用者又受到什麼樣的保護? 首先,Line 真的有在蒐集法律認定的個人資料嗎?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

  5. 2021年3月5日 · 另外有趣的是每一個信箱的使用者都有一個自己專屬的信用額度」,這個信用額度會因為使用者的幾個行為如大量發送郵件信件被退回郵件封鎖過多的連結花俏的郵件內容誘導使用者點選的標題降低評比或封鎖

  6. 2019年1月15日 · 在我跟這個朋友對話的最後我跟她說:「如果兩個人都怕受傷那關係永遠無法開始總有一個人要先行動。」 她想了很久最後解開了封鎖。 當我問她,我能不能分享這個故事在粉專上的時候,她說: 「好啊請被封鎖的人不要放棄希望。 by 封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