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1日 · 而韓國汽車大廠起亞汽車Kia),即將推出的旗艦純電動休旅車 EV9更是讓許多車迷期待已久。 EV9 到底有什麼特色和魅力一起來看看吧。 EV9 有什麼厲害的? 從硬體、軟體兩層面拆解. 韓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商起亞汽車在釋出品牌旗艦電動休旅 EV9 的車輛發表預告後社群的呼聲與討論度就一直很高。 起亞在 2023 年紐約國際車展上,首次在北美推出全電動休旅車 EV9。 作為起亞首款三排七人座的「超巨休旅車」,EV9 更是起亞汽車在 2020 年宣布的品牌成長計劃「Plan S」下,所推出的旗艦車款。 This video is private. Watch on.

  2. 2024年4月16日 · 2024-04-16. 分享本文. 說起電動車你會想到什麼假如你的反應是特斯拉那可以說是再正常不過但在未來特斯拉很有可能不再是電動車的代名詞然而究竟這家技術領先曾經手握大把優勢的車廠為什麼正在逐漸失去電動車市場的領導地位? 根據統計,特斯拉於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截至 2023 年已經下降至 55%,但是在 2022 年,這個數字仍有 62%。 身為第一批大規模生產、銷售主流電動車的公司,特斯拉的迅速失勢卻可以被視為市場經濟學的經典案例。 國外媒體《Fast Company》分析特斯拉可能於未來失去電動車市場龍頭老大的理由,包含: 全球電動車需求疲軟,消費者興趣下降. 電動車廠選擇主動減少投資. 新興中國電動車廠的成本優勢. 競爭對手大幅拉近與特斯拉的技術差距.

  3. 2 天前 · 首圖來源: Unitree. 波士頓動力的 Atlas 人形機器人令外界印象深刻,既會跑步、翻滾、爬樓梯,甚至還會跳舞跟搬運重物,但價值不菲的 Atlas 現在卻有了一個廉價版競爭對手,那就是由中國宇樹科技所開發的 Unitree G1,售價僅需新台幣 45 萬元。.

    • 以系統思考與批判思考兩種能力,重新思考電動車是否環保
    • 電動車是否環保,跟電動車本身沒什麼關係
    • 77% 台灣人認為,純電動車的碳排比燃油車低

    一般在討論氣候與能源議題時,經常出現就某一特定技術或系統的使用階段進行討論。但氣候與能源是典型的系統問題,譬如受到光合作用、燃燒作用和各種自然界與人為行動影響的碳循環是討論碳排放的基本原理,而無論是化石燃料、核能、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等,也都涉及到能源開採、轉化、使用與後續處理與處置的排碳量與環境衝擊。 因此,種樹減碳要看樹種、時機、地點;駕駛電動車是否減碳,則需考量生產電動車時的排碳,還有電動車充的「電」背後代表的碳排放。「系統思考」是以科學檢視每一種行動的效能的基本原則,而「批判思考」則提醒我們需就直觀的想法或一般的說法進行反思。

    電動車在各國家或地區的使用是否比傳統的汽油車「低碳」或「環保」,與電動車使用的電代表的碳排放係數關聯相當密切,也與電動車個別的設計與使用情境相關。 在《電動車其實是手機而不是汽車!?用馬斯克的思維下一盤電動車的大棋》我們討論過,電動車其實也只是新能源汽車(New Energy Vehicles,NEVs)的一種,新能源汽車包含下列三種: ▌電動車:包括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純電動車是改用電動馬達作為動力系統,油電混合車若有插電裝置,能與純電動車一樣能充電,則稱之為插電式油電混合車。 ▌氫動力汽車:也稱為氫氣車或氫燃料電池車,因為氫氣燃燒生成水,因此這種車不用加油,也不需要充電,只需要氫氣就能跑,日本是主要的推動國。 ▌生質燃料車:就是用海藻等微生物生產出可以替代汽油的燃料,不用修改現有的汽車...

    根據世新大學在 2021 年 4 月執行的臺灣地區消費者汽車意向滿意度調查報告,五百多位受訪者中有 47% 認為純電動車比汽油車的排碳量低很多,30% 認為低一點,合計達到 77%;有 14% 認為油電混合車比汽油車的排碳量低很多,55% 認為低一點,合計為 69%。臺灣的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減碳能力明顯高估,並未考量臺灣本身的電力碳排放係數偏高的背景。 然而,臺灣的消費者在涉及車輛使用方面的判斷則較能反映實況;譬如,受訪者中有 24% 認為純電動車比汽油車的續航力低很多,40% 認為低一點,合計 64%;有 3% 認為油電混合車比汽油車的續航力低很多,20% 認為低一點,合計為 23%。這結果大致反映出受訪者認為油電混合車的續航力比純電動車好,但都不如汽油車。當然,這與臺灣的電動車充電站基礎...

  4. 2024年3月13日 · 2024-03-13. 分享本文. 全球電動車市場成長放緩即便是中國也步入相同局面不過中國電動車仍在這場競賽加速前進走向全球市場激起全球汽車產業的嫉妒和恐懼究竟中國電動車有何能耐除了價格具有競爭力,《商業內幕分析中國汽車製造商高度重視客戶體驗且行動迅速讓競爭對手備感壓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產業高層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的研發速度比傳統廠商快 30% 左右, 主要原因是他們顛覆了全球數十年來製造汽車的做法,重新定義汽車何時可以在市場上銷售 。 報導觀察,福斯、NISSAN 也正在仿效中國的做法來提高生產速度。 舉例來說,中國電動車新創蔚來汽車,雖然還在燒錢,但從專案啟動到交付給客戶,只花不到 36 個月,而許多傳統製造商需要 4 年。

  5. 2021年9月10日 · 郭家宏. 2021-09-10. 分享本文. 在特斯拉的驅動下,電動車成為 21 世紀的新潮流,福特、奧迪、保時捷等燃油車廠階積極研發電動車款,期望趕上新能源的浪潮。. 但早在 1830 年代,人類的第一輛電動車就已經上路了,比最早的燃油車( 賓士一號 ,於 1886 ...

  6. 2022年8月24日 · 2022-08-24. 分享本文. 汽車產業面臨的諸多轉型挑戰,可以歸納為 C.A.S.E 四大面向:車聯網(Connected)、自動駕駛(Autonomous)、共享服務(Shared)、電動化(Electrified)。 雖然這一些概念早已不是新聞,但是隨著當年的概念逐步付諸實現,未來的生活更會深受其影響。 未來新世代的移動方式,透過各項科技的導入與運用,車輛將不再只是單純從甲地到乙地移動過程的交通工具。 以 Hyundai 近期在美國推出的 Ioniq 6 電動車廣告,訴求已經不再是馬力多高、加速多快、或是電池續航力多少,反而是找了網紅合作,將 Ioniq 6 塑造成一個「適合人居」的空間氛圍,吸引 Z 世代消費族群的目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