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0日 · 書市上有關「如何成功」的書籍層出不窮,這似乎意味著「成功」是很多人心中的渴望。歸納成功學大師的著作,他們都提到 6 個重要素質:天賦、自信、努力、熱情、人際關係、正面思考。但要獲取成功,是不是培養這些素質就好?又或許你會疑惑,書也讀了,也照著書上的提示做,為什麼成功 ...

  2. 2017年4月27日 · 我不太喜歡運動因為沒有運動神經」「他鋼琴彈好好一定是有音樂天份」「你又考100分真的好聰明喔」,類似對話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我們往往會將別人表現好的原因,歸結於聰明才智之上。 甚至有網友開玩笑似的將「成功是99%的努力,和1%的天份。 」改成「沒有那1%的才能,99%的努力一點都無用。 」從中就能了解大眾對天賦的尊崇,和對努力地貶低。 然而,《 心態致勝 》作者、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卻說:『 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在天份,而在「心態」(Mindset)。 比爾.蓋茲(Bill Gates)更在閱讀完後附和道:「 基因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與天賦,但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卻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

    • 講求公平的人:「指責式」的壓力應對
    • 顧全大局的人:「討好式」的壓力應對
    • 就事論事的人:「超理智式」的壓力應對
    • 關鍵時刻搞笑的人:「打岔式」的壓力應對

    每次見到同事A時,他總在抱怨主管做事不公平,「你知道那個同事有多混嗎?可是老闆一點都看不出來。」「你說,老闆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沒辦法公正地看清楚事情全貌?」 A的說話模式是這樣的: 薩提爾稱這種生存姿態為「指責」。這種應對方式來自我們幼時,從不知所措經驗中學到的應對習慣。為了生存不要太過煎熬,我們關起對「他人」狀態的覺察,將心力關注在「自己」和周圍「情境」上。 比方說,生在一個父母時常爭吵的家庭裡。父親常常酒醉回家,你看到母親責罵父親「沒出息」的模樣,想過去照顧喝醉酒的他,卻被母親一聲「不要管他」所制止。為了生存,你心底刻畫下那副叉腰罵人的樣貌,學習去忽略父親心裡「因為工作鬱悶才喝酒」的苦楚。漸漸地你養成習慣,只要別去關注「他人」的心理狀態,就不用因為情感而造成自己的為難。 彷彿是一種「不得...

    同事B在公司裡的5個單位被調來調去,並不是因為他表現不好,而是每次要成立新部門時,老闆會問同事:「誰可以去支援?」同事們總是裝傻,刻意將視線避開老闆的眼光。 其實B也不想去。但每每看到大家的迴避,老闆臉上閃過一絲難過的神情,他就只好把燙手山芋扛起了。一、兩次之後,只要沒人自願,大家會同時把目光看向他。「沒關係,我來好了。」為了大家好,他總是勉強自己這麼說。於是他就成了永遠的支援部隊。他的行為模式是這樣的: 這是種名為「討好」的生存姿態。不同於「指責」的應對方式,在這種姿態中,我們習慣忽略「自己」的感受,以「他人」和周圍「情境」為主體。別人好或不好、事情能不能辦成,彷彿都是我們的責任。 「討好」的應對方式,可能因為從小習慣將父母親爭吵看作是自己的責任,所以反而把自己的需求縮到最小,犧牲自己去適...

    在公司裡,同事C總是就事論事、思路清晰。任何問題很快就抓到重點、犀利回應。 「這樣成本會變高、品質又沒有比較好,發信給他們,說要換一間廠商!」說起話來,她就是可以這麼冷靜。 「可是,這廠商是老朋友了,這樣會不會傷感情?要不大家再吃個飯商量一下?」 「有什麼好商量的,吃飯不用時間嗎?我們為何要在一個品質低落的廠商身上耗費成本?」她回。 同事們其實都私下議論,說她冷酷無情。但她蠻不在乎似的:你說你的,我做我的。這個行為模式又有什麼特徵呢? 這種生存姿態,薩提爾稱為「超理智」,可能來自小時候就養成習慣,別去感受「自己」和「他人」的心情,只關注問題「情境」就好,否則事情會變得很難辦。 漸漸地,大人在爭吵、有人愁眉苦臉時,都就事論事就好了,過多情感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因為發生問題的時候,哭是沒有用的。...

    每當工作氣氛不好的時候,只要有同事D在就沒事了。 那天,兩個同事在會議上都快吵起來了,身為秘書的她,居然就起身站起來說:「你們要不要吃西瓜?」沒一會兒,她跑到外頭又鑽進門來,手上拿著一盤切好的西瓜「吐司」。「妳真的很突然,很跳tone耶。」大家忍不住笑了。她把西瓜吐司烤得好香,一下就化解了會議室裡尷尬的氣氛。 有人說她幽默,她卻悄悄摸了摸自己的胃。其實剛剛那一刻讓她胃好痛,她不是幽默,是沒辦法忍受氣氛不好。她的行為模式背後的心理特質又是什麼呢? 習慣用「打岔」來應對壓力的人,表面上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平靜無波,其實內心波濤洶湧,不做點什麼來打圓場,就沒辦法消除滿心的焦慮。在這種姿態裡,我們一點也不懂得好好關注「自己」、「他人」或「情境」,只是趕快做些什麼、努力解除警報。 我一直覺得,這種人其實活...

  3. 2010年1月5日 · 研究人員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1萬個小時的錘鍊。. 「1萬小時的錘鍊」並非定律,練習時數究竟要抵達多少小時,才能達到真正的專精,也沒有精確、客觀的標準;然而專注、充分地練習專業技能,確實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聯強國際 ...

  4. 2020年7月7日 · 推薦 10 部超棒職場影集給你滿滿的啟發 >> 目前各大串流平台上都有許多講述不同行業的精采影集,雖然主要以娛樂性為主,但也包含了些值得學習的職場精神,建議你可以在享受劇情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吸收一些有用的職場知識,是個相當輕鬆有效的學習 ...

  5. 2017年3月28日 · 1.畫出底限:. 難相處者通常只會不斷抱怨,鮮少專注於尋找解決方案。. 而聽他們抱怨的你,或許總會想說「姑且聽聽」「要當一個好的傾聽者」,但又不知不覺吸收了許多抱怨情緒。. 聰明人懂得為自己設定一條底線,在必要時將自己抽離,避免被負面情緒 ...

  6. 2015年2月12日 · 你可以練習試著駕馭焦慮、讓焦慮為你所用。.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 指出,人們在工作上遇到不會、不熟悉、不確定的事物時,就會感到焦慮、產生壓力。. 不過,這股壓力也可以轉化成一個人的能力偵測器,「 壓力的存在,代表想要達到的標準高於實際情況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