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健康網》鼻過敏很困擾! 中醫師教熱敷、穴位按摩來舒緩
      • 幸福翰醫堂主治醫師蔡承玲在臉書粉絲專頁「 蔡承玲 中醫師 」發文指出,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後,由IgE媒介產生的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眼睛癢,有鼻過敏的人會發現有黑眼圈、睡覺張口呼吸,小朋友可能還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等的表現,常常影響生活品質。 熱敷及穴位按摩 舒緩鼻過敏 使用熱毛巾熱敷鼻子:早上起床或睡前使用熱毛巾熱敷鼻子,一次約5-10分鐘。 讓鼻子接觸熱空氣,熱傳到鼻腔黏膜後,鼻腔血管就會收縮,鼻黏膜可以消腫,鼻塞症狀就能得到改善。 穴位按摩: ...
  1. 其他人也問了

    • Aster Lee
    • 中醫角度認爲鼻敏感和鼻敏感性黑眼圈的成因。研究顯示,25%的香港人深受鼻敏感困擾,從中醫角度分析,鼻敏感受到内外雙重因素影響。内在因素是肺、脾、腎三個器官出現了損傷,而外在原因則是有風寒和濕氣入侵鼻子,形成鼻塞。
    • 鼻敏感症狀。鼻敏感即是「過敏性鼻炎」,發作的時候眼睛會癢,結膜部分會充血和出現血管擴張,眼睛出現水腫。由於過敏引起的皮下組織反應,引致眼周靜脈回流受阻,下眼瞼就會有眼袋或者暗淡無光,因此,鼻敏感人士當中擁有很深的黑眼圈和眼袋是相當常見的。
    • 鼻敏感導致黑眼圈的原因是什麽?發生鼻子敏感的時候,神經處於高敏感狀態,一旦接觸到致敏原,鼻腔的粘膜會持續充血,導致鼻塞和頭痛問題。鼻腔黏膜長期腫脹,會壓迫到鼻子周圍和下眼瞼的靜脈,促使靜脈回流受阻,瘀滯在下眼瞼。
    • 若同時有鼻敏感和嚴重的黑眼圈?8方法預防和減輕症狀!1.提升身體 的抵抗力。通過做運動來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減少免疫系統出錯,不會將一般物質誤認爲是致敏原而引起激烈的過敏反應,防止過多的淤血堆積在眼周形成黑眼圈。
  2. 2022年8月9日 · 改善黑眼圈,可先熱敷再冷敷. 新冠疫情讓不少確診者出現「新冠失眠」症狀,雙眼掛著黑眼圈,久久難以消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明秀表示,黑眼圈分為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混合型黑眼圈4大類,其中以混合型最常見。 所有的黑眼圈都必須找出根本原因,若長期因失眠導致的黑眼圈,則屬於血管型,只要改善睡眠品質,血液循環就會好轉。 「美容門診約一半以上的求診患者,都是因為黑眼圈而來。 」林明秀指出,造成黑眼圈的成因不同,最常見因為「過敏」導致,特別是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易有黑眼圈,但出現的黑眼圈型態並不同。 過敏性鼻炎會讓鼻翼雙側的眼周血液充血,出現黑眼圈,屬於「血管型黑眼圈」;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上下眼皮的皮膚會較為粗糙,時常揉眼就會讓色素沉澱,屬於「色素型黑眼圈」。

  3. 2021年4月8日 · 中醫師建議,早上起床或睡前使用熱毛巾熱敷鼻子,或是穴位按摩等,都有助於舒緩鼻過敏。幸福翰醫堂主治醫師蔡承玲在臉書粉絲專頁「蔡承玲 中醫師」發文指出,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鼻黏膜接觸

    • 黑眼圈的成因
    • 色素型黑眼圈成因:要分先天跟後天
    • 血管型黑眼圈成因:其實不只有過敏
    • 結構型黑眼圈成因

    那到底為什麼會看起來暗沈呢?這就是我們用心良苦之處啦!我們堅持要放在美白全攻略1之後寫,是有原因的!首先你要先知道,為什麼會「真的黑」,或「看起來黑」? 1. 皮膚太薄:常因老化導致皮下脂肪或膠原蛋白流失 2. 色素沉積:可能跟日曬、發炎、遺傳(亞洲人或黑人很多) 3. 血管增生:過敏性鼻炎、鼻塞、慢性鼻竇炎導致血液循環差,微血管增生。 4. 暫時性血管明顯:沒睡飽、大哭、鹽分攝取過多、生理期、懷孕末期的水腫導致。 5. 表皮粗糙:異位性皮膚炎、過度摩擦、反覆接觸性皮膚炎都會導致表皮粗糙。 以上這些狀況都算真的黑。 也有些只是「看起來黑」,主要是凹陷造成,這個看圖比較明顯: 如果淚溝明顯、蘋果肌流失嚴重、眼袋跟臥蠶或眼袋跟淚溝之間的凹陷大,先天眼眶凹陷,或老化使眼眶骨流失凹陷,整個黑眼圈的部...

    色素型黑眼圈顧名思義,就是色素累積在眼睛下方的皮膚內。會造成色素累積的原因,有些人是天生的,有些人則是後天造成。 在中東跟亞洲人種的基因,有不少比例的人天生「上下眼皮」都會顏色較深。東南亞民族,像是多數的台灣人,也常都有類似的上下眼皮色素過深的狀況。 另外我們都知道,過度曝曬、摩擦跟發炎反應,也會產生黑色素累積。異位性皮膚炎、慢性的尋麻疹或者反覆的濕疹,這種慢性、反覆的發炎,久而久之就會累積許多色素沈澱。如果有發炎,通常會伴隨發紅、發腫、發癢、嚴重的會刺痛。表皮則摸起來可能粗糙,甚至伴隨著脫屑。另外有些人是「接觸性皮膚炎」,某些化妝品、睫毛膏的化學性刺激,也會引起發炎!特別是睫毛膏,一定要避免碰到眼皮喔!

    血管型黑眼圈主要是因為「眼周血液循環不良」。眼睛表皮的血液循環跟鼻部的血液循環是相通的,所以鼻子過敏腫脹,導致鼻部血液循環不佳,就會間接導致眼表血液循環不佳。血流不順,就會瘀塞,長期就會血管擴張。 台北市衛生局統計過,1985年幼童有過敏性鼻炎的比例為7.84%,到了2007年增加至50%,到2016的現在有過半的孩童都有過敏性鼻炎。加上台灣許多人天生色素就多,導致有黑眼圈困擾的人暴增… 但是血管型黑眼圈不只是過敏才會產生喔!只要是「讓眼周血液循環變差」的原因,都可能導致血管型黑眼圈。很多人應該都有過大哭、失眠、用眼過度、吃太鹹、灌太多水之後,因為眼睛水腫,接下來黑眼圈就浮出來的經驗吧?另外女生比較吃虧的是月經來潮之前、懷孕、更年期也都可能水腫產生黑眼圈。

    上面提過,這邊再強調一次。這是「假的」黑眼圈!如果淚溝明顯、蘋果肌流失嚴重、眼袋跟臥蠶或眼袋跟淚溝之間的凹陷大。先天眼眶凹陷,或老化使眼眶骨流失凹陷,整個黑眼圈的部位看起來就會更凹進去。看起來凹,顏色就自然會看起來更深了。因為保濕不足、膠原蛋白流失、肌肉張力過強產生的細紋,也會加深陰影。

  4. 造成色素型黑眼圈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種,包含:紫外線中的 UVA、UVB、過度摩擦,以及當眼周接觸過多刺激時,都有可能造成色素型黑眼圈的形成。 通常也會偏向「棕黑色、暗咖啡色」。 更容易惡化的生活習慣. 長期揉眼睛,或刺激性眼部保養、化妝品. 形成機制. 有「色素型黑眼圈」的人,較多屬於後天因素造成的眼周暗沉,以及因眼周肌膚脆弱、容易受到刺激,而使黑色素進一步沉澱於眼周附近。 黑眼圈類型二:血管型黑眼圈與成因. 造成血管型黑眼圈的原因主要有兩大種,包含:體內血液循環不順暢、有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等,都有可能造成血管型黑眼圈的形成。 通常也會偏向「紫青藍色、紫青紅色」。 更容易惡化的生活習慣. 睡眠不足、過度用眼或少運動. 形成機制.

  5. 2022年8月6日 · 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主任欒智偉醫師說,一般鼻黏膜會分泌黏液,藉由鼻腔黏膜的濕潤,過濾隨空氣進入鼻腔的微小顆粒,如塵埃、黴菌、細菌或病毒,花粉等,而黏液會帶著這些異物以纖毛運動往下流到咽喉處,隨著吞嚥進入胃中,這就是一般所稱「鼻涕

  6. 2014年9月23日 · 過敏性鼻炎 常誘發黑眼圈,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建議,患者每天早晚以熱毛巾熱敷雙眼,或是雙手互搓至掌心發熱,覆蓋眼睛,促進眼周循環。 另不妨按壓睛明穴、魚尾穴、承泣穴、內睛明穴,手指按壓時可輕柔轉動,早晚各做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