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14日 · 長榮海運2603年終40個月!」消息一出震撼全台企業和上班族後續甚至還引發陽明海運2609員工對公司的不滿台灣薪資查詢網站比薪水13日公布航運龍頭平均薪資報告結果發現長榮海運平均年薪為576,694元陽明海運538,065

  2. 2022年6月23日 · 本土法人調降長榮及陽明評等和目標價長榮由買進降至中立的持有-超越同業」,目標價由180元調降至109元陽明由買進降至中立的持有-落後同業」,目標價由155元降至106元但另一家本土法人仍維持長榮買進評等目標價上看365元

  3. 2021年8月9日 · 李璨宇. 鄧凱元. 天下雜誌729期. 發布時間:2021-08-09. 瀏覽數:42887. 接續前文: 直擊史上最大貨櫃輪! 長榮反彈力道贏全球 來自37年前張榮發的「瘋決策」 在高雄的台船碼頭停著一艘已近完工的2800 TEU貨櫃輪招牌的黑紅塗裝是陽明向台船下訂的第十艘交船在即。 很難想像,這家全球第9大航商,曾一度淨值只剩6元,差點全額交割。 一位航運業經理指出,陽明曾一年虧100億,只好把所有船都賣掉,售後租回,負債比高達91%,岌岌可危。 如今 重見光明 。 陽明今年上半年營收是去年同期兩倍多,前5月每股盈餘13.3元, 稱霸貨櫃三雄 。 「我們戲稱李鴻章(陽明前身招商局創辦人)有保佑,」一位在陽明30年的主管說。

    • 拿計時器開會的陽明董座
    • 該賺的錢都有賺到
    • 政府不能再出錢、只能出人,就是我
    • 最大不確定性:政治

    他開會時,一如陽明倒數計時般的急迫命運。一位員工說,鄭貞茂開會很重視效率,他手上有個計時器,「報告時間10分鐘,他會倒數計時。」 7月中,陽明完成291.2億台幣現金增資案,將負債比迅速降至6成以下。從谷底爬起,如今陽明財務體質是10年來最佳。今年5月,員工拿到了睽違十多年的經營績效獎金。 去年10月上任的董事長鄭貞茂,其實是經濟與金融出身。從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研訓院,再官拜金管會副主委及國發會副主委,他在陽明這艘大船風雨飄搖時臨危授命掌舵,又碰上航運界百年難得一見的大爆發,如何掌握機運?如今滿手現金,又將如何幫陽明累積未來的實力?以下為《天下雜誌》專訪紀要: 問:陽明財報上半年破歷史新高,為什麼能有如此亮眼的成長?又怎麼看下半年? 答:陽明過去的經營比較辛苦一些,因為基期低,成長就...

    問:陽明幾年前幾乎被打入全額交割股,如今財務結構改善,營收大幅成長。請談談陽明過去做了那些改變? 答:從去年10月到陽明,我很清楚最重要目標,就是要讓陽明轉虧為盈。 第一步,是降低負債比。當初陽明負債比高達將近92%,我的目標,就是希望3年內把負債比降到60%。 第二步,是提高現金流動比。最糟的時候,我們流動比只有50%,等於說賺到一塊錢,負債卻是2塊錢。 上面這兩個目標,今年提前都達標了。負債比已低於6成,現金流動比不只超過100,可能還會高達200,所以手上資金很充分。 問:陽明財務體質改善的原因是什麼?是歸功於大環境因素還是本身努力? 答:外界都認為我是「福將」,但不認為我是「戰將」。很多人說我只是運氣好,碰上了百年難得一見的榮景。 在資源調度方面,我們努力集中資源,做對客戶最好的安排...

    問:如何說服投資人,順利在7月中完成290多億的增資?你又怎麼看航運股股價如此激烈波動? 答:去年陽明財務狀況還不好時,股價只剩5塊多,我們號稱是「淨值保衛戰」,當時就想要增資,但那時候外在環境不佳。 我們內部檢討,為什麼陽明的財務體質這麼脆弱?就發現我們過去造船,多半是舉債來造船,而不是從資本市場跟股東拿錢來造船。 有人可能會問說,為何增資採取詢價圈購,而不是公開發行。因為如果公開發行,原股東就要按比例來認,但我們最大股東是政府,沒有提前編預算就無法來認購,所以我們才決定採詢價圈購,也就是說大股東放棄認購權,可以洽其他特定人來做新的股東,也可以引進一些長期穩定的機構法人,改善股權結構。 這次現金增資對陽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能從市場上取得足夠的資金,接下來就可以改善財務結構,做新的投資。...

    最重要的任務是繼續存活。未來10年,最重要的就是環保法規變更,例如歐盟碳關稅,將來會對陽明裝載貨物會有結構上的改變,是否因為這樣要去調整航班跟載貨結構?我們都要考慮。 另外一個重要趨勢,是碳排標準愈來愈高,這牽涉燃油技術的採用。如果用了天然氣,這只是過渡燃料,並不是最終解方,未來是不是又有可能改變?這就是一個風險。至少,我們新造的智慧船舶在燃料使用節省1/3,排碳也減少1/3。 未來10年,三大聯盟也可能會產生結構性變化。因為全世界開始有一股反托拉斯的氣氛,將來可能有政府不允許聯盟,如果沒有聯盟,經營上就會很沒有彈性,可能又會有一波小航商的整併潮。 無論如何,航運業的主旋律還是大者恆大,只要快速調整,不論面臨怎樣變化都可存活下來。 (責任編輯:黃韵庭)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72...

  4. 2021年1月5日 · 漲得最兇是陽明長榮萬海這貨運三雄為首的貨櫃航運次類股也是缺櫃的直接受惠股另一個缺櫃行情股是貨櫃運輸集散及倉儲」,在類股裡漲幅第二高。 從五大子類股漲幅,也可以看出本次反應主要的還是缺櫃,而非貿易復甦。

  5. 2021年3月8日 · 我們一趟在海上40幾天,誰來救我們? 誰要收我們? 最後,我們會變成被人道救援的那艘船。 去年上半全球驚魂未定貿易量只剩平常的六成陽明海運策略長暨資深協理鄭正雄忙著寫求情信希望碼頭能共體時艱租金打個折因為貨不夠為了控制成本維持運價陽明跟全球船公司都一樣採取併船策略。 「我寧願讓船停著燒油,」他說,那時船員只能留在船上等開船,眼巴巴望著陸地不能下船。 到了下半年,「就像原本年雨量2000毫米,雖然全年少了,但全部集中在下半年下了,」鄭正雄形容,停在岸邊燒油的船全開了,但此時又遭遇新的問題。 廣告.

  6. 1996年2月1日 · 「蹲馬步」轉換體質. 陽明轉換體質所蹲的馬步」,就是管理人耳熟能詳的全面品管」(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絕大部份的公家單位都只是上上課不同的是陽明展現了真正落實在執行面的決心。 輔導過許多公家機關做全面品管的生產力中心經理李傳政觀察說,陽明的體質改善,雖然離最高目標(爭取國家品質獎)還有一段距離,但已有初步成果,主要關鍵,就是能夠下決心、努力落實。 海運業置身國際戰場,「競爭對象是國際企業,很多標準必須放諸四海皆準,」長榮海運李孟傑認為,品質改善是每一個國際化公司都應該做的事。 而八五%營業收入來自海外、一 %來自民間,只有五%業務來自政府的陽明,雖然身為國營事業,打的就一直是自由競爭的國際戰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