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0日 · 對方問馬英九台灣的軍事預算在GDP占比是否足夠為何不主張加強軍事嚇阻時馬英九直言因為無論台灣如何自衛都永遠無法抵禦與大陸戰爭,「也永遠無法獲勝」。 馬英九說:「他們太大了所以我們不應使用武力的方式來緩和緊張關係」、「如果你始終相信強大的防禦這雖然沒問題但在台灣的情況這對我們民眾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馬英九認為純靠軍事防禦想嚇阻對岸非常困難,「我們不應依賴(軍事)防禦來決定我們的命運,而是必須用和平方式與大陸對話,這樣才能緩和緊張局勢」。

  2. 2024年4月2日 · 學者提醒前總統馬英九正在訪問中國近期中共對台釋放的假訊息主題易與九二共識有關甚至誘導為馬英九和中國的互動將能避免台海戰爭而即將就任的新政府將是走向戰爭的戰爭販子民眾可加以辨識。 輿論戰手法翻新 中共6步驟發動攻勢. 政大東亞研究所2日舉辦「中共對台資訊戰的近期發展」專題講座,邀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擔任主講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副研究員曾怡碩擔任與談人。 林穎佑指出,早年的輿論戰主要透過廣電媒體、文宣、心戰喊話等大眾傳播的方式進行,無法選擇特定受眾,鎖定目標市場,因此效果難以評估;現在數位時代的輿論戰,能夠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群體,客製化調整,並大量複製、快速傳播,還具有匿名性,但其實最後的目的都一樣,只是手法大大翻新。

  3. 2024年1月10日 · 對此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今天 (10日)回應馬英九的想法跟他不同他主張3D戰略也就是嚇阻對話交流侯友宜表示他對中國從來沒有存在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反對一國兩制堅守台灣民主自由制度。 侯友宜說:『 (原音)馬前總統這番想法跟我們有些不同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主張3D戰略一就是嚇阻嚇阻就是加強國防經費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二就是對話三就是交流。 尤其我對大陸的意圖從來有沒有存在不切實際的想法,我永遠在整個兩岸關係上,我一定堅守台灣民主自由制度,反對一國兩制,更重要的,要保有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 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提及在兩岸關係上要相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引發討論。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4月5日 · 前總統馬英九訪中之行備受關注專家鄧聿文分析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馬英九登陸中方有兩個目的一是降低兩岸軍事衝突風險為中國經濟創造好的地緣環境二是盼藍營重新執政。 美國之音中文網4日刊發旅居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的評論文章表示,各種消息顯示,拚經濟不但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新政府今年的工作重點,也會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施政中心。 拚經濟需營造好的發展環境,而台海烏雲密布顯然不利這個中心工作和目標任務。 他指出,中國政府在安頓內政、開始善待民企的同時,也必須降低兩岸的對峙程度。 因此外界看到今年以來,北京對台灣改採某種程度的懷柔立場,今年政策主基調是和緩。 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行,是北京整體對台政策的一部分。

  6. 2023年10月22日 · 外交部表示近年美方持續強調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不斷助我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等積極作為與強勁的支持一切的努力都在強化嚇阻避免戰爭的發生以確保區域和平穩定的現狀

  7. 2024年1月11日 · 針對前總統馬英九稱兩岸關係上要相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引發爭議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天 (11日)在新竹車隊掃街時受訪表示馬英九的主張與時代已經過去歷史已經翻開新的一頁他所提出的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才是守護台灣安全維護印太和平穩定最正確的做法賴清德並再度呼籲鄉親支持賴蕭配持續壯大台灣不走回頭路。 大選倒數48小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持續展開全台大車掃,11日一早由新竹出發,並持續向北挺進到桃園。

  8. 2023年4月11日 · 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山陵內展開親自書寫的和平奮鬥振興中華8個字署名只寫上馬英九」。 (圖:中央社) 《周禮:「六曰聽取予以書契」,意即口說無憑不足信立字為據乃為真但馬英九在中山陵南嶽忠烈祠敬獻的花籃題款身分並非中華民國前總統」,而是中國國民黨前主席」。 很顯然,「中華民國」不能行諸於現實語境下的兩岸文字墨跡,因此所謂「在對岸講出中華民國」,也只是馬英九的自我安慰和想象。 平行時空下,另一處的現實驗證了這一切。 當馬前總統在武昌紅樓為中華民國的誕生懷古感歎時,在他的出生地香港,一個同樣被稱為「紅樓」的歷史建築卻被封鎖關閉,民眾無法接近。 香港的這座斑駁小樓曾是孫中山策劃武裝革命的據點與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