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news. MORE. 美菲在距台灣160公里小島演習,旨在應對中國的「反介入」行動. 印太 · 中央通訊社. 國會職權修法28日可望三讀,柯建銘:一定提釋憲,藍白批「國會改革跳票」是引喻失義. 政治 · 中央通訊社. 逾30位法律學者聯合聲明,籲國會五法退回委員會;卓榮泰盼立法院善意回應,別再讓人民辛苦集結. 政治 · 中央通訊社. opinion. MORE. 史嘉蕾喬韓森的AI糾紛,讓人想起矽谷過去傲慢、不計後果的灰暗歲月. 科技 · BBC News 中文. 將國際婦女節定為公司假日的CEO,談企業為何應重視「被拖延的女性健康」問題. TNL+ 健康 · MASHING UP. 如何用ChatGPT開啟修改Excel、Google試算表,分析數據生成圖表?

  2. 2024年5月10日 · 一條湍急的河從近處看,也許沒有橫渡的可能性,然而一旦勇敢跳進去,「世界會根據你的意志改變,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 (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它),」張嘉淵享受著未知的「無限可能」。. 這樣的價值觀,與張嘉淵在成大 ...

    • 台灣的電怎麼來?
    • 台灣的電價貴嗎?
    • 台灣人省電嗎?
    • 誰是台灣的用電大戶?
    • 全球再生能源發展會多快?
    • 發展再生能源是口號還是實質投資?
    • 全球知名企業支持綠能嗎?
    • 延伸閱讀

    台灣目前的電力來源(2018年),是以燃煤(48.8%)與燃氣(33%)為主,核能佔10%位居第三,再生能源則是佔4.6%。然而,根據台大風險中心2018年12月的報告顯示,雖然有82.6%的民眾表示自己關心或是非常關心台灣的能源政策,卻僅有32%的民眾正確地回答了台灣最主要的發電方式為燃煤,且有高達43.6%的民眾誤以為台灣的主要發電方式為核能。

    是否漲電價一直都是在談到能源問題時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若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電價是亞鄰各國中第3低,住宅用電的售價僅僅只有2.5元/度。相較日本的住宅用電電價為7.2元/度、菲律賓為5.7元/度,可見台灣並沒有電價過高的問題。 另外,針對未來的電價是否會調漲這件事,經濟部也早已多次作出說明,表示家庭用電330度以下不會調漲(佔七成)。根據台電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家庭的平均用電為292度/月,所以一般的小家庭其實不太會受到電價的影響。

    根據IEA(國際能源署),在2018年,台灣的人均用電量高達10.88MWh(1萬度電),而這個數字除了在全球排在第12名外,更是亞洲第1名。 另外,若跟全世界相比,2017年全球的人均用電大概是3.2MWh,不到台灣人均用電三分之一。

    台灣有低廉的電價、超高的人均用電,但上面我們又提到2018年台灣家庭的平均用電只有292度/月,那電到底都被誰用掉了呢?其實,台灣用最多電的是工業部門,其電力需求佔了台灣整體電力消費的53.21%。排名第二的是服務業部門,佔17%,而第三的則是住宅部門,佔16.95%。

    說到減碳,一般人最容易聯想到的便是使用再生能源了。那目前再生能源在國際上的發展又是如何呢? 若從全球的視角看再生能源的發展狀況,截至2018年,預估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可以佔全球總發電量的26.2%。而根據國際能源署2019年的預測,2024年時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的佔比將達30%。

    那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是否有實質轉化成投資呢?從投資量來看,在IEA的報告中雖然顯示2018年全球再生能源實質投資比2017、2016都低,但其實原因可能來自於再生能源整體成本的下降。另外,2010年之後全球對再生能源的投資是呈現穩定成長的,且2018年對再生能源的投資活動比2010年還多了55%。反觀對核能的投資,在「2019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可以看到對核能的投資與對再生能源的投資有很大的差距。

    那麼,支持綠能發展真的是國際趨勢嗎?其實,不只是各國政府官方在大力發展再生能源跟推動能源轉型,許多企業也參與了RE100,承諾未來將百分之百使用綠電。目前RE100的會員已經高達219個,包含Apple、Google、Facebook、星巴克、Nike、微軟、可口可樂等等國際知名品牌(參與re100的企業列表)。 而在Interbrand所公布的2019百大最有價值品牌裡,前五名中就有四名參與RE100。

  3. 2024年5月3日 ·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督導辦法雖然不分公私立但私校往往更不正常化教學」。另外畢竟各科節數上課時間就是那麼多早自習午休都不能拿來考試老師的教學技術勢必要提升否則只會淪為不斷的補課趕課

  4. 2022年7月20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淨零排放是2022年ESG十大趨勢之一,在去年的COP26之後,淨零與減煤相關話題在每個地區都十分熱門,政府及企業皆腦力激盪,想著如何擬定出完善行動策略。 這篇文章將與你一同從零開始認識淨零(Net Zero),讓低碳轉型不再只是口號,成為你我日常實踐的一部分。 文:Vicky. 2021年10月31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引發各界矚目。 往年COP皆以減少碳排放量為主,這回首度明確提及逐步減少煤炭的使用,最終各國也成功達成了共識。 2024影響全球行銷策略的三大趨勢,如何提前布局讓自己在巨變中波瀾不驚? 3月前. 全球氣候評比台灣倒數第七:環境部駁指標不合理,專家表示台灣真的減碳不多 5月前. 柯文哲吃飯沒剩菜就不蓋廚餘處理廠?

  5. 2024年5月4日 · 日國會議員520慶賀團人數成長3倍創新,安倍昭惠、前參院議長都將訪台 2週前

  6. 2023年8月26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近KYMCO推出GP125的購車優惠,最低只要3萬9800就能入手,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熱議。 不過消費者除了看價錢之外更看CP值,如果拿另一家機車大廠SYM的活力VIVO125來對比的話,究竟誰勝誰負呢? 近日KYMCO祭出旗下長青國民車款GP 125的購車優惠,在扣除購車金以及政府各項汰舊補助後,最低只要3萬9800即可入手,瞬間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然而入門的國民車款除了價格外,CP值的高低更是許多人在購車時的重要考量,在有限的預算內,想要同時兼顧騎乘安全與舒適便利車種規格及搭載的配備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最新發展: 光陽GP125史上最殺促銷殺到了誰? 從台灣機車8月銷量推測市場變化與光陽布局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