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6日 · 病徵未必即時顯現. 黃醫生表示,患者初期可能只有輕微頸痛,一段時間後才出現單邊眼睛視力下降、暈眩、半邊身無力或麻痺、口齒不清等症狀,有時病徵更如小中風一樣在短時間後消失。 若及早發現血管撕裂和收窄,可以用藥物預防血塊形成,或在患處放置支架保護血管,預防中風發生,否則可能會隨時發生嚴重中風。 (節錄) 【原文: 頸部過度受壓 可引起頸動脈撕裂 (收費文章;附醫生詳細分析)】 欄名 : 危疾知多啲. 除了高血壓等三高問題會破壞血管健康之外,頸動脈損傷原來很多時也與活動創傷有關。 打高爾夫球、滑水、滑雪、做瑜伽或按摩時,對頸部造成的輕微創傷,嚴重者可引致中風出血,市民要特別注意。 三十多歲的Gavin.

  2. 2021年12月26日 · 本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壓,緊隨其後是冠心病與腦中風。 「冠心病是心臟血管栓塞或嚴重收窄導致心臟病發,腦中風是腦血管收窄或栓塞,這兩個情況大家會擔心些,但高血壓則考慮得較少,因患高血壓者眾,根據2015年一項相關普查,本港人口罹患高血壓高達3成,由於高血壓大多無即時生命危險,所以大眾往往掉以輕心。 【訓練正確睡眠習慣可減低患抑鬱症機會 睡不着應起床活動: 按此 】 4成病人兩年內復發或需進行手術. 有外國研究顯示,心血管病者2年內復發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比率高達4成,陳醫生說:「睡眠不足易引起心臟病發、長期生活壓力、情緒低落不開心,對心臟及腦血管健康皆有影響。 另外,如不理會『三高』指數,復發率都會較高。

  3. 2019年5月13日 · 高血壓年輕化 用中醫防治有咩好?.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9/05/13 10:00. 分享:. 高血壓在香港非常普遍,並有年輕化趨勢。. 衞生署一項調查顯示,15歲以上約有27%的人血壓偏高。. 筆者身邊也有不少人時常會問起:「怎麼預防及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以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9年5月29日 · 如果病人「三高」(編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控制不當,即使有用降膽固醇、降血脂或薄血藥,仍會導致心臟動力減弱、血管硬化,都有機會再次引起血管收窄和堵塞。

  6. 2019年7月28日 · 兒童每日應攝取多少? 長時間低頭致頭暈. 不少人使用電腦、智能手機時,會不期然地長時間低頭或頸部固定一個姿勢。 註冊脊醫伍兆聰指,這些習慣容易造成頸椎損傷,導致頭暈。 他續稱,上頸椎部位滿佈控制人體平衡力的感覺神經,「頸椎病變性頭暈」是指頸椎病直接刺激、壓迫或牽拉頭部敏感組織,使患者感到頭痛及頭暈。 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然頭暈發作,但往往不以為意,他說:「以為耳水不平衡或腦部有事,向不同專科求醫檢查都找不出實際原因。 」這源於日常不良姿勢致頸椎神經功能失調,平衡力減低而引發長期頭暈。 【延伸閱讀】: 研究:卵巢癌風險或與陰道細菌有關. 常「拗柴」或與頭暈有關.

  7. 2021年7月1日 · 袁醫生解說:「與壓力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等原發性頭痛,偏頭痛是較痛的,痛感達致中度至嚴重,量化為數字,0至10分(10分為最痛)可高達7至8分的痛楚。 偏頭痛高峰年齡為35至40歲. 偏頭痛男女患者比例為1:3,袁醫生指,導致偏頭痛的原因至今仍未清楚,可能與基因因素有關,亦有指與女性賀爾蒙周期有關連,部分女士在經期前後,偏頭痛的發作會特別強烈。 部分患者在年輕時已有出現症狀,但因年紀小不懂表達,甚至不知這就是偏頭痛,診斷出此症的高峰年齡為35歲至40歲,不少患者是這時因頭痛得嚴重去求醫而確診。 從生活習慣入手預防. 要預防偏頭痛,要從生活習慣入手。 誘發偏頭痛的原因,包括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天氣轉變、食物因素(如紅酒、芝士等)、女性周期等等,也有情況是當事人患上傷風感冒,也可能引致頭痛發作。

  8. 2021年1月16日 · 無論是缺血性中風還是出血性中風,都事出有因。從預防中風的角度而言,三高就是必定要檢測的項目,因為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都會增加血管病變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