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aflatoxin. 别 名. 黄麴霉素. 拼 音. huáng qū dú sù. 黄麴毒素主要有B1B2G1与G2等4种又以B1的毒性最强食米储存不当极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麴毒素黄麴毒素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还会引起组织失血厌食等症状。 1960年在英国发生了因餵食黄麴毒素花生粕而导致大批火鸡暴毙事件。 警惕黄麴毒素的危害,要注意剔除霉变的食物颗粒,还可采用以水淘洗的办法进一步净化易沾染的食物中的霉菌。 当然,用高温烧、炸至280℃以上也可以达到分解毒素和去除 污染 的效果。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1张) 黄麴毒素 的概述图 (1张)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编辑次数: 13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G敏吖吖. ( 2021-11-28 )

    • 概览
    • 毒理
    • 危害
    • 临床表现
    • 急救处理
    • 采取措施

    医学术语

    黄曲霉素为真菌毒素,主要损害人体肝脏及肾脏,有较强的致癌性。黄曲霉素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胃肠道出血等。

    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双香豆素,根据其细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B1、B2、G1、G2、M1、M2等多种,B1、B2在紫外光照射下为蓝色,G1、G2为绿色荧光。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且具有强烈致癌性。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有管型形成。

    黄曲霉素为分子真菌毒素。我国规定大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允许量标准为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及发酵食品为5u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量标准为15ng/kg。30~50ua/kg为低毒,50~100ug/kg为中毒,100~1000ug/kg为高毒,1000ug/kg以上为极毒。,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此外,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性。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脾脏增大变硬、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诊断

    1. 有进食可疑黄曲霉菌污染食物史。

    2. 临床特点①潜伏期较长。②中毒表现: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

    3. 实验室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薄层层析法或高效液相层析法在可疑食物、患者血尿样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4.四季均可发生,但常在阴雨连绵的收获季节后多发。

    1. 护肝。

    2. 对症支持治疗。

    3.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4.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

    (1)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2)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

  2. 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膀胱排出的含有大量代谢终产物的液体,又称尿液或小便,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排出的尿液可调节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尤其是退化变性的蛋白质和核苷酸所产生的含氮化合物。正常人的 ...

  3. 肟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英文名称为oxime,其通式可以写成R-C=NOH。. 苯甲醛肟 的英文为benzaldoxime, 丙酮肟 为acetoxime。. 大多数的肟都具有很好的结晶,并有其确定的熔点,例如 乙醛肟 47℃,片脑酮肟75℃,丙酮肟61℃, 环己酮肟 90℃,因此可利用其熔点来 ...

  4.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蒲公英(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为菊科蒲公英属下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蒙古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灯笼草等。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头状花序,舌状花黄色,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 ...

  6. 一氧化二氮(Nitrous oxide或Dinitrogen oxide),又称之为“笑气”,化学式为N2O。室温下,一氧化二氮为无色不可燃的气体,气味微甜,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高温下,一氧化二氮为类似于氧气的强氧化剂。一氧化二氮具有重要的医疗用途,其具备麻醉和减轻疼痛的效果,被作为麻醉剂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