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序言. 版本. 內容. 參考來源.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為大乘佛教經典。 天台宗 以其為 華三部經 之一,認為普賢觀經是 法華經 的結經 [1] 。 版本 [ 編輯] 現存版本為罽賓沙門 曇摩蜜多 ,於 劉宋 元嘉 元年(424年)於 揚州 譯出,共一卷。 按《 出三藏記集 》的注記,普賢觀經出《深功德經》中 [1] 。 內容 [ 編輯] 此經介紹諦觀 普賢菩薩 的修行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如何修行 法華三昧 的法門。 天台宗根據此經作〈 法華三昧行 〉,〈法華三昧行〉的「五」成為後來諸多漢傳懺儀製作的範本。 參考來源 [ 編輯] ^ 1.0 1.1 永本. 【法華經講座】 緒論1--華三經. 人間福報. 2011-05-10 [2023-07-18].

  2. 生平. 湛堂法師的母親姜氏在懷孕期間夢到有日輪從空而降光芒照射在她的榻上經歷這個異相後生下湛堂法師。. 法師年十三歲,元 至元 十四年(1277年),投佛果寺石門殊律師出家,隔年受 具足戒 ,以持誦《 法華經 》做為日常功課。. 於至元 ...

  3.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為大乘佛教經典天台宗以其為法華三部經之一認為普賢觀經是法華經的結經 [1]。 版本 現存版本為罽賓沙門曇摩蜜多,於劉宋 元嘉元年(424年)於揚州譯出,共一卷。按《出三藏記集》的注記,普賢觀經出《深功德經》中 [1]。

  4. 將此三部經合為一部,稱為法華經十卷本,又稱華三經。[1] 《無量義經》系南齊 曇摩伽陀耶舍譯。此經主旨,在闡述實相之。因法華經序品所言之「為諸菩薩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古大德如智顗、慧基等以此經為法華經

  5. 序言. 內容. 註釋. 外部連結. 緣起偈. 公元500至700年間,來自印度比哈爾邦蘇爾唐甘傑 ( Sultanganj) 的佛陀石像,其蓮花基座上刻有「ye dharma hetu」的字樣(放大可見)。 緣起偈 ,又稱 緣生偈 、 緣生法頌 、 法身偈 、 法身緣起偈 、 法身舍利偈 、 頌舍利 [1] [2] ,佛教 伽陀 ,相傳由 釋迦牟尼 所作,總結了 緣起法 教義。 釋迦牟尼以這個伽陀來教授五比丘,後來佛教僧團形成誦唸這個偈語的習慣。 釋迦牟尼大弟子 舍利弗 ,就是因為聽到這個伽陀,得法眼淨,之後加入佛教僧團。 內容 [ 編輯] 相傳釋迦牟尼以此伽陀教授 五比丘 。 五比丘中的 阿示 ,誦唸這個伽陀給舍利弗,使舍利弗決定加入佛教僧團。 巴利語:

  6. 北斗本命延生真經,簡稱《北斗經》,與《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東斗主筭護命妙經》、《西斗記名護身妙經》及《中斗大魁保命妙經》合稱為《五斗經》,據考應為北宋初蜀中道士所作,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1] [2]。 據傳本經乃太上老君於東漢 永壽元年(155年),降于成都 ...

  7. 法家 ,又稱 法家思想 、 法家學說 ,指的是一種在 中國歷史 中提倡 以法制國 (有別於現代 法治社會 )的思想學派。 法家起源於中國的 春秋戰國 時期,不過在當時並未有人稱這種學派為「法家」,到了 西漢 時期, 司馬談 在《論六家要旨》一書中將這一學派命名為「法家」。 在《 漢書 · 藝文志 》中,列法家為「中國九流」之一。 法家的理論體系成熟得很晚,但其淵源很早,源頭可往上追溯到 夏朝 時的「理官」。 春秋 戰國 時期,法家思想被 管仲 、 李悝 、 子產 、 吳起 、 商鞅 、 慎子 、 申子 、 樂毅 、 劇辛 等一批學者大力發展,逐漸變為一個成體系的學派,並最終由戰國末期的 韓非 集大成。

  1. 相關搜尋

    6492 生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