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新台幣3600億元

      • 台東池上強震,令許多人聯想到1999年、芮氏規模7.3的 921大地震 。 當年這場導致逾2000人死亡、上萬人受傷的強震,共計造成約 新台幣3600億元 (約合114.5億美元)經濟損失。 中華經濟研究院於921地震發生後,提出的 初步評估 顯示,當時光是金融業房貸損失,就超過800億元,利息損失約515億元,當年度第4季消費支出,減少逾300億元,財政收入方面,也少了310億元,政府支出則大增1500億元,使財政赤字隨之擴大,由前述數據,不難想見921大地震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9月19日 · 921地震造成的財產損失相當可觀根據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資料庫數據集集地震災損高達140億美元截至2019年9月為止全球排名第13位不過若截至1999年底921災損排名高居當時全球第6。 921開啟什麼地震研究新頁? 滑移量破紀錄:車籠埔斷層滑移達12公尺.

  3. 4 天前 · 在921大地震發生當天餘震就相當多影響最大的1次是主震發生還不到1個小時之後的凌晨2點16分芮氏規模為6.7這場緊接在7.3主震之後的餘震是造成921大地震房屋毀損比

  4. 2022年9月19日 · 中華經濟研究院於921地震發生後提出的 初步評估 顯示當時光是金融業房貸損失就超過800億元利息損失約515億元當年度第4季消費支出減少逾300億元財政收入方面也少了310億元政府支出則大增1500億元使財政赤字隨之擴大由前述數據不難想見921大地震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事實上,在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天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恐比想像中更大。 2021天災造成2800億美元災損 與氣候變遷脫不了關係.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於今年初 發布報告 指出, 2021年,全球包括洪水、颱風、野火、地震等天災,已奪去約9200條生命,經濟損失規模達2800億美元,較前一年多出3分之1左右,且已連續第3年增加,由此可見,全球暖化與天災之間,確實 有所關聯 。

    • 震盪整個台灣的巨響
    • 地震災害中隱藏的風險
    • 傷亡主因:無法承受地震的建築物倒塌
    • 創傷心靈的重建
    • 災後重建——社區營造的集體力量
    • 社會互救!強化韌性應對未來的災難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一場芮氏規模 7.3 強震將眾人從睡夢中驚醒。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主因是車籠埔斷層逆向抬升導致全臺多處災情慘重,史稱九二一大地震。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林宗弘研究員,他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內外學者攜手合著《巨震創生:九二一震災的風險分析與制度韌性》統整臺灣 20 年來地震科學研究成果,記錄受災社區的重生故事。一起了解這場世紀強震,如何促使臺灣災害科學與政策改革向前跨出一大步!

    地震可說是最致命的天災,1989 至 2019 年間,全球前 25 起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地震就佔了半數以上。而臺灣更是好發地震的高風險區,根據全球地震模型估計,臺灣幾乎全島都有地震風險,在全球地震危害度排行上名列前茅。 其中,九二一地震是臺灣二戰後最嚴重的震災,導致 2444 人不幸罹難、近 11 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財產損失超過新臺幣 3 千億。 難以預測的地震造成生命財產的一夕損失,如再加上人為缺失、制度不健全,以及社會本身的貧富差距、階級與族群不平等因素,將加劇災害的嚴重程度。 為防範悲劇再度發生,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劉季宇博士、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主任陳亮全教授、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林冠慧教授等共同作者,參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地震發生時,我們最先感受到的通常是房屋的晃動。如房屋無法承受震度而倒塌,還是地震引發火災、山崩或土壤液化等災害,都將導致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全臺的死亡與重傷案例高達 87% 至 96% 是建築物倒塌所致,其中又以「集合住宅」的死傷最為嚴重。 以臺北東星大樓為例,雖然離震央遙遠,卻傳出房屋全倒,造成 73 死、138 傷、14 失蹤的嚴重災情。為何集合住宅會發生大量死傷?這跟臺灣長期落後的法規有關。 「很多制度改革都是被災難推著走的」,林宗弘指出問題癥結。1970 年代以前的建築規範主要沿用日治時期的法規,落後的法規趕不上日新月異的建築技術,更難以規範黑心建商,直到 1964 年白河地震發生後,才刺激政府推出新的建築規範。 然而,70、80 年代正好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期,大...

    地震不僅震垮房產,還揭露人心脆弱無助的一面,對於社會弱勢族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其中,災後的心理復健長期遭到漠視,面對親友驟逝、身體傷痛、家園破滅且頓失經濟依靠等變故,災民得承受排山倒海的身心壓力,需要專業人士適時伸出援手。 臺大心理系吳英璋與陳淑惠等教授看見九二一災民的需求,成立「臺大 921 心理復健小組」,並號召其他院校的心理學家、臨床醫師與社工人員積極投入救災。 1999 年的臺灣社會仍對「災難與創傷心理學」相當陌生,小組成員抱持從做中學的精神累積經驗,開啟了臺灣災難心理衛生元年。 主要服務據點位於受災最嚴重的臺中東勢,由多位臨床心理博士開設「東勢 921 災後身心聯合門診」,也投入在地種子教師的培訓工作,傳授篩檢高危險族群、輔導孩童因應災難創傷的方法。 許多心理輔導人員更陪伴失依孤...

    社區營造也是災民展現生命韌性的案例之一。過去有人質疑社區營造對災區重建的效益,但林宗弘等學者實際比較南投埔里 33 個里 1999 至 2012 年的家庭平均所得後發現,農村重建和社區營造補助同時投入的里,平均家戶所得明顯提升。 社區營造的目標在於發掘地方資源、發現新價值,提升社區的自信與自主性,為災後重建注入活水。而農村聚落的重建補助主要用來修復硬體設施,缺乏創造新產業價值的作為,也無法留住青壯年人口。 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社區即是經典的災後創生案例。在九二一地震前,桃米社區是埔里鎮最窮的村里之一,震災重建後卻成為當地 33 個里中,平均家庭所得排行前 5 名的村里,擁有著名的紙教堂與生態園區,吸引每年多達 40 萬遊客造訪。 究竟桃米社區如何成功翻身?關鍵在於社區營造帶起的三層面連結: 桃...

    從 4 組風險因子綜合歸納出潛在的震災風險後,再從歷史制度論分析國家與社會關係對防災制度演化的影響可知: 例如在九二一地震後,政府與民間在撤離與搶救政策改革、公有基礎設施與建築補強重建方面,展現較強的制度韌性,從而推動《災害防救法》的立法,在災害發生後能較有系統、有法源依據地實施緊急應變措施,包含動員軍隊、徵用民間機具等。 林宗弘對於震災搶救過程記憶猶新,九二一地震發生時他剛好在成功嶺服役,從事救災物資的運輸補給工作。當時消防署的救災分工尚不完備,再加上許多消防單位也被震垮,屋漏偏逢連夜雨,導致最初的救災工作不是很系統化地進行。 九二一地震讓救災工作獲得重視,後來的桃芝颱風、莫拉克颱風也強化了風災與水災的救災經驗,臺灣現在的救災工作已提升到國際水準。國家及民間力量能在短時間內投入撤離與搶救作...

  5. 9·21南投地震發生當日餘震 相當多影響最大的一次是當日凌晨2:16分芮氏規模達6.8這次餘震是造成房屋毀損比其他地震要多的主因在2000年6月11日凌晨2:23分發生的強烈地震亦屬於此次大地震的餘震芮氏規模達到6.7。 此次地震所有有感及無感地震總計達到13,500次左右。 基本介紹. 名稱 :台灣9·21大地震. 時間 :1999年9月21日凌晨1:47:12.6. 地理位置 : 日月潭 西偏南方9.2千米. 震中經緯度 :北緯23.87度,東經120.78度. 震源深度 :8公里. 震級 :芮氏7.3級. 震中烈度 :7度. 傷亡人數 :死亡2321人,受傷8000餘人. 受災區 :南投縣集集鎮、埔里鎮、中寮鄉. 地震經過.

  6. 爭議. 重建. 訴訟. 紀念. 相關影視作品. 電視新聞報導. 影響. 參見.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921大地震 ,又稱為 集集大地震 ,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 臺灣 中部山區的 逆斷層 型 地震 ,總共持續大约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震央 位于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 南投縣 集集鎮 境內, 震源 深度為8公里 [1] , 芮氏規模 為7.3( 美國地質調查局 測得 矩震級 為7.6-7.7)。 這場地震肇因於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 [9]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 大茅埔-雙冬斷層 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10] 。

  7. 2019年9月17日 · 921地震造成台灣自二戰後最慘重傷亡2,454人死亡715人重傷逾10萬棟住宅倒塌無數家庭飽嚐喪親之痛與難以計量的身家財產損失促成政府建構災難心理衛生應變機制也開啟社會對災難心理衛生的集體學習認知到無論受災者或助人者都需要被療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