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3日 · 翻開近期業績,駐從今年中開始營運明顯好轉,7月營收站上4,302萬元、年增85%,8月營收持穩逼近4千萬元、年增73%,雖與2018年高峰仍有差距,但駐率先成為航太業營收大幅回升的公司。

    • 營收從 2018Q4 開始增加
    • 營收增加與第三方支付有關
    • 第三方支付業務並非百分之百持有
    • 子公司即將上興櫃
    • 結論
    • 延伸閱讀

    觀察歐買尬的月營收,可以注意到該公司的月營收從 2018 年 10 月開始,已連續 12 個月皆呈現雙位數增長,這在表現持續低迷的線上遊戲產業來說,實屬異常,不禁推測這些增加的營收其實與遊戲無關,當然這只是推測,必須調閱歐買尬的財報來確認。 ▲ 歐買尬營收已連續 12 個月雙位數年增率。(Source:CMONEY)

    翻閱歐買尬 2019Q2 財報,在財報第 45~46 頁有揭露部門資訊,主要由兩大部門貢獻營收來源: 1. 茂為部門,即公司的遊戲部門。 2. 歐付寶金融支付部門,主要是經營第三方支付。 而在營收的變化上面,遊戲部門營收從 3,683 萬元下降至 2,568 萬元,第三方支付部門則從 2.95 億元上升至 4.69 億元,這下真相大白了,營收爆發確實與遊戲無關,而是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業務開花結果,然而此時又產生一個問題,為何在第三方支付業務爆發的情境下,2019 上半年卻還是虧損狀態? ▲ 財報揭露歐買尬的遊戲部門仍舊不見起色,但第三方支付部門卻呈現營收、獲利雙爆發。(Source:歐買尬 2019 Q2 季報) ▲ 財報顯示第三方支付部門上半年就賺了 5,897 萬元,歐買尬的上半年稅後淨利...

    雖然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目前十分掙錢,但公司並非百分之百持有第三方支付業務,根據歐買尬 2019Q2 財報第 19~20 頁,歐買尬第三方支付業務主要由兩家子公司構成,分別是「歐付寶金融科技」及「綠界科技 Ecpay」,然而根據財報,歐買尬僅分別持有這兩家公司 34.035% 及 34.11% 股權,一般來說公司要編制合併報表的兩種條件: 1. 控股公司持有被控股公司 50% 以上股份。 2. 控股公司掌控被控股公司董事會一半以上席次。 歐買尬對這兩家子公司符合第二種條件,但這也就導致歐買尬的合併財報雖然可以認列他們的營收,但在計算淨利時必須把不屬於歐買尬可認列的 65% 扣除。 ▲ 歐買尬並非百分之百持有旗下第三方支付業務。(Source:歐買尬 2019Q2 季報) ▲ 兩家第三方支付子...

    既然子公司這麼賺錢,第三方支付又是正在高速成長的產業,那為何不直接購買子公司呢?很遺憾的,目前兩家子公司都尚未公開發行,在櫃買中心查詢公開發行資訊,注意到子公司綠界科技 Ecpay 已於 10 月 1 日公開發行,相信再過幾個月就可以看到子公司綠界科技上興櫃,到時候就是一個比母公司歐買尬更純的第三方支付概念股,透過歐買尬 2019Q2 財報的附表四,可得知綠界科技上半年稅後淨利已達 6,900 萬元,配合公開發行申請的 1.28 億元的股本計算,2019 H1 EPS 為 5.39 元,光是上半年獲利就已達半個股本。 ▲ 根據櫃買中心網站,綠界科技已於 9 月 11 日提出公開發行申請,並於 10 月 1 日生效,預計很快就會上興櫃。(Source:櫃買中心) ▲ 根據歐買尬 2019 Q2...

    第三方支付比起先前的遊戲產業,很明顯是更好的商業模式,不需要不斷投入成本及人力來優化內容,以此增加客戶黏著度,只要使用綠界科技支付系統的人數越來越多,自然會形成所謂「飛輪效應」,即一開始讓飛輪運轉需要耗費龐大的能量(第三方支付平台剛開始看不出營收),但轉速達到某個速度點,整個齒輪就會開始飛速轉動,不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費用不變的條件下,營收開始滾雪球式增加)。 然而從財報大致可瞭解母公司面臨的問題,第三方支付雖然成為公司的核心成長業務,甚至占合併報表營收比重達 93%,但公司卻只能認列 35% 左右獲利,對虧損的遊戲部門,公司卻必須百分之百認列損失,甚至出現遊戲部門的營業費用占集團整體費用一半以上,營收卻只占合併報表整體 7% 的弔詭現象,這也導致公司雖然近期股價表現優異,但財報卻依舊難以轉...

  2. 2024年4月1日 · 分享. 輝達(NVIDIA)地表最強 AI 晶片 GB200 橫空出世,由兩顆 B200 與 Grace CPU 晶片封裝而成,並一顆 B200 晶片功耗高達 1,000 瓦至 1,200 瓦,首度採水冷散熱技術,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外資出具最新報告拆解 NVIDIA GH / GB200 超級晶片供應鏈。 外資表示,輝達 GB200 明年占 70%、GH200 占 30%,GB200 分為 NVL36 及 NVL72,並預計將以 NVL36 為主,而 NVL36 的機櫃(rack)約 150 萬至 200 萬美元,至於 NVL72 為 1.8x(不到 2x)。

  3. 2021年7月24日 · 華邦電投資新台幣3千億元在高雄建廠,原本因為疫情影響暫時停擺,但因市場需求推動,重新趕進度,預計2022下半年試運轉,主要製造DRAM。 南亞科與力積電同樣也都在執行12吋廠建廠計畫,南亞科新廠預估以7年分三階段投資,計劃2021年底動工,2023年底完工,2024年開始第一階段量產,總投資金額約為新台幣3,000億元。 力積電也投入新台幣2,780億元在銅鑼設廠,預計都是兩年內完工投產。 群聯也在苗栗竹南總部購置面積達4,675坪土地,為未來20年的產能發展基地,董事長潘健成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已經迎來超級週期,必須預作準備。 諸如威剛等下游業者,也都因產能滿載有增設新生產線的規畫。

  4. 2019年7月25日 · 7 月 22 日到目前的中國遊戲產業第一動態,或許就是騰訊天美工作室群與寶可夢公司(The Pokémon Company)合作。. 事情始於 23 日傍晚,臨近下班,但幾乎沒有遊戲媒體會錯過這樁大事。. 消息一散播,便引來人們的注意力,於是有人造梗如飛,有人表示 ...

  5. 2019年8月25日 · 分享. 台商回台投資今年以來已經超過新台幣 5 千億元,新一波的升級挑戰,對這群洄游者,才正開始。 但也有一群廠商,從未離開過。 「既然決定留在台灣,就要找出在這裡活下來的本事」,嘉鴻執行長呂佳揚(首圖中)說。 7 月底高雄的陽光炙人,嘉鴻遊艇高 5 層樓的廠房轟隆隆,7、8 艘遊艇錯落排開,100 多個師傅揮汗登上爬下,忙碌建造這些海上豪宅。 數千坪大的廠房裡,呂佳揚獨自走著,且行且顧,眼神像一匹狼。 遊艇業是台灣少數能超越美、中的產業。 根據國際知名遊艇產業雜誌《Boat International》2019 年 1 月統計全球 80 呎以上豪華遊艇生產國,台灣是全球第五、亞洲第一。 嘉鴻是全球前五大客製化巨型遊艇商,生產的遊艇占全台遊艇出口值近三分之一。

  6. 5 天前 · 緯創總經理林建勳表示,緯創 2023 年進行組織改造,並與緯創智能整合後綜效逐漸發揮,撤出部份效益率較低的事業,轉進至較高毛利項目後,目前緯創的體質與競爭力已更加強勁,得以面對來自市場、科技與地緣政治相關的挑戰。 林建勳指出,由於生成式 AI 熱潮來襲,帶動投資與成長動能,成為電子產業 2023 年疲態中少見的亮點,從 AI 伺服器需求強勁,到 AI PC 成為個人電腦下一波換機潮的希望寄托,整體在終端消費低迷的大環境中,緯創仍展現韌性穩健的表現。 林建勳強調,緯創將擴大高毛利事業的營收,包括 AI 伺服器、工業電腦(IPC)及售後服務等領域的業務,預期今年 AI 伺服器的業績仍將大有斬獲,而車用電子業務雖在起步,但也會看到成長,預計今年在台灣、越南、美國、墨西哥與印度都有新廠興建規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