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5月4日 · 高額的年終獎金背後反映的正是航運產業在2021年的高營收高獲利。 在今年《數位時代》「高價值企業100強」調查中,並未納入航運業,因為它的好表現,主要跟新冠疫情、產業循環2大因素有關,並非有突破性創新或轉型作為。 為了維持本刊高價值企業100強榜單與前幾年調查行業別的一致性今年以獨立榜單的形式另行拆解古老的航運產業在疫情時代下的奇幻旅程。...

  3. 2022年12月14日 · 2021年是台股航運族群爆發的一年其中更以「 貨櫃 航運為領頭羊股價屢屢突破各大券商目標價網路上也紛紛出現許多航海王的投資朋友透過投資相關類股身價暴漲。 究竟這個曾經只是「 景氣循環股 」的產業到底在夯什麼? 運價又會漲到哪裡去? 本文帶你一次揭曉! 航運介紹. 貨櫃航運屬於三大航運產業( 海運 、空運、內陸運輸)中的海運業。 海運業又依照貨品種類以及船舶設備的不同,可以再分為「貨櫃航運」以及「 散裝航運 」2類。 我國貨櫃航運的代表企業為長榮(2603-TW)、陽明(2609-TW)以及萬海(2615-TW),合稱貨櫃三雄。 貨櫃航運主要以定期航線為主,載運的貨品則多為工業製成品,與全球消費市場具有高度連動關係。 原油是貨櫃航運業成本的一大項目,因此產業對油價也具高度敏感性。

  4. 2023年12月21日 · 2021年長榮海運的長賜輪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一週竟引發一整年的運價暴漲以及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顯見這條運河的重要性。 (本圖為示意,非擱淺船隻)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韓化宇. 商周頭條 2023.12.21. 摘要. 長榮、陽明近一個月大漲30%,沈寂已久的航運股再次翻紅。 以哈戰爭的負面效應正在擴大,導致蘇伊士運河運輸中斷,船舶被迫繞道非洲好望角,使營運成本大增。 股民一致的疑問:這波航運股行情,可以跟嗎? 「航海王」要重出江湖了嗎? 近一個月,全球航運股齊聲反彈,長榮、陽明、馬士基、以星等,漲幅都高達3、4成。

    • 陽明 3 月第一次處置
    • 4 月 8 日處置前賣掉
    • 國外航運股漲幅不如台股
    • 國外沒漲,台股就不該漲的邏輯是否正確
    • 不同地區有不同市場共識
    • 整體結論

    雖然陽明及長榮今年從 30 元大漲到 130 元,但 1 月初歐美疫苗開始大規模施打時,市場就認定歐美解封會讓貨櫃報價見頂,在獲利見高點的預期心理下,陽明股價從 30 元一路重挫到最低 19.05 元,股價在跌破均線後出現下跌動能,一直到季線附近才止跌反彈,1 月份台積電大漲期間,不少中實戶都在陽明慘遭重創,投信法人更是每天拋售,但進到 2 月之後,陽明股價開始轉強,一些原本看好航運,但在 1 月大跌期間停損或逃離現場的資金,紛紛開始回頭買進,3 月初陽明及長榮股價逐步墊高,並逼進 1 月初前波高點,就在這個時候,證交所對陽明祭出處置股措施,23 日陽明攻破 35 元後隔天,陽明股價因處置股措施大跌 6.56%,由於處置期間無法當沖,成交量也急速萎縮,3 月 23 日至 4 月 7 日處置期...

    由於從陽明 3 月 23 日至 4 月 7 日走勢,就可以判斷 4 月 8 日盤後很可能再次處置,基於 1 月 5 日及 3 月 23 日兩次處置後隔天都大跌的經驗,包括筆者等不少人,都選擇在 4 月 8 日先賣出手中的陽明,待股價因處置大跌後再買回,9 日陽明進到處置後第一個交易一如預期的大跌 7.47%,由於這次不同於前兩次 5 分鐘處置,是 20 分鐘一次處置,筆者判斷這次股價在出處置之前,都不太可能衝過處置前的高點,在賣出陽明當天就把資金轉往其他股票,然而就在進處置的第二天,陽明股價迅速站回 46 元。 此時賣掉股票的投資人有兩個選擇: 1. 把自己剛買的股票賣掉,在 2 個交易日現金入帳後,回頭買進陽明,但承擔的機會成本是新買的股票大漲,或回頭買進陽明之前,陽明就已經大漲,變成兩邊...

    現在動能策略盛行,不少投資人採用過前高就買進的作法,只做股價向上突破的主升段,以求增加資金效率及擴大年化報酬率,按理說陽明在處置期間大漲,出處置後又持續創高,是動能策略的理想標的,股價未進入第三次處置,且爆量創高後就應該買回,但在台灣貨櫃三雄逐漸成為盤面主流的同時,國外的航運股漲勢卻顯得十分溫吞,不論是丹麥馬士基、港股中遠海控或美股 ZIM,在台灣貨櫃三雄每天強攻漲停板期間,同一天的股價都只有上漲 4%~5%,偶爾出現 10% 漲幅,但往往隔天就開始下跌,這樣的表現搭配台股貨櫃有如 2018 年被動元件的走勢,不免讓人聯想到當年國巨漲幅遠大於日本村田製作所的劇本,筆者也遲遲不敢再買回貨櫃航運股,只好轉而買進 2022 年有機會出現大缺船的散裝航運股。 (Source:籌碼 K 線)

    從 6 月中回頭看貨櫃航運,三雄股價 5 月大跌過後,領先大盤創高,並成為這波反彈最強勢的族群,6 月 16 日航運股更囊括台股 50% 成交額,如果在長榮 5 月 28 日過前高時買進,放到 6 月 16 日盤中,報酬率高達 53%,但同時間,香港中遠海控上漲 23.06%,龍頭馬士基上漲 9.16%,美股掛牌的以星航運更是下跌 8.73%,國外對貨櫃航運及每天公布的貨櫃報價反應相對冷淡,台股三雄股價卻頻頻創高,投信法人在看到台股航運相對於國外的強勁走勢後,也都不敢追高航運股,但航運股依舊在投信沒有大買的狀況下,從 6 月初到 6 月中主導整個台股,那麼這種國外沒漲,台股就不該漲的邏輯是否正確? (Source:筆者整理) 有如 WSB 現象 這次航運股散戶參與度極高,反觀過去在電子股呼風...

    陽明股價大漲時,美股同樣是貨櫃航運業者的以星航運(ZIM),股價遲遲沒有上漲,股價 5 月 19 日就攻破 45 元,但一個月後的 6 月 16 日,以星股價不僅沒有跟上台股貨櫃,還跌到 42 元,從台股角度來看,以星股價應該要漲到 60 元才合理,但不同地區有不同市場共識,去年下半年到今年 1 月,美股投資人關注的焦點都落在新經濟概念股,特斯拉市值從 1 千億美元拉抬到 1 月 7 千億美元,WSB 概念股崛起及疫情開始趨緩後,市場資金又湧入解封及迷因概念股,航運及傳產一直都不是美國投資人關注的對象,股價雖然有上漲,但像台股主流股一樣的浮誇漲勢,很少在傳產股出現,這就好比在台灣賣到很貴的產品,拿到美國去可能不受當地人青睞,只要該地區投資人現階段覺得這個類股值這個價錢,它就值這個價錢。回頭看...

    其實股票的價格機制非常類似做生意,以餐廳舉例,一頓 3 千元餐點跟 500 元餐點,有可能食材成本沒有差太多,但有的店家卻可訂出高昂價格,我們當然可以計算兩個餐點的成本,評估一頓 3 千元的合理性,但不論如何,如果一頓 3 千元有人買單,也確實成交,這價位就是合理的(因為成交是真的)。 回到股票價格,EPS 及基本面相當於食材成本,當然可用各種基本面或海外同業來評估價格是否合理,而手上有股票的法人或一般散戶,就會想辦法透過研究報告、媒體熱度及網路論壇力量,提出自己的觀點(餐廳銷售話術、行銷包裝),提高同樣食材成本下的單位售價,就算食材成本沒有變化,但只要你說服更多人用高價位買進,這價位就是真的,好比很多放空特斯拉慘賠的法人,不斷質疑特斯拉股價過高,但只要馬斯克說服更多人用高價位買進,那 7 ...

  5. 延續到 2021 全球海運類股業績持續爆發」,光是台股的貨櫃三雄仍然翻倍地漲 2021 年封關日的收盤價來看: 長榮以 142.5 元作收、下跌 1.5 元,全年漲幅 2.50 倍

  6. 2021年6月28日 · 航運股景氣還會熱多久陽明前董座揭3重點1變數」 林信男. 傳產. shutterstock. 2021-06-28 11:29. +A -A. 加入收藏. 全球缺櫃塞港現象頻傳導致海運供應鏈緊繃運費居高不下航運股應聲大漲吸引不少散戶搶當航海王」;至於貨櫃海運業這波景氣熱潮能延續到何時? 前陽明海運董事長謝志堅認為,有3個重點和1項變數,值得投資人留意。 今(28)日航運股依舊是交投重心,陽明、長榮、萬海皆攻上漲停,其中萬海更衝上300元大關。 謝志堅日前在《老謝看世界》節目中,與主持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共同針對貨櫃海運業前景,進行深入探討。

  7. 2021年1月5日 · 截至2021年1月4日, 交通運輸及航運類股股價在過去60天漲了45% , 是台股最強類股。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2020年第4季航運股飆漲主要是因為缺櫃及缺船的 「缺櫃行情」 , 並非經濟復甦帶動的反彈。 航運股大漲,是「悲極生樂」的結果。 疫情初期,全球大封鎖, 全球9條主幹航線綜合停班率一度高達74%, 所有的航運業者都悲觀地預期全球貿易將大受打擊,因此減少船隻、 貨櫃等供應量。 沒想到亞洲各國經濟從2020年下半開始強勁復甦, 造成供不應求。 亞洲需求比預期高,連帶排擠歐洲航線的供給, 造成11月起,全球航運供給大緊縮。 疫情下缺工、缺櫃又缺船,讓航運合約價格大漲。 因為漲得太快, 本來每月報價的船商,還要改成每週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