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7日 · 《勞資不對立,管理不犯錯》指出,裁員是最後手段,但不論如何都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實務上裁員可分為 2 類,資遣與解僱。 資遣員工 《勞動基準法》第11條規定,公司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才可以解僱,有5種情況可以資遣員工。

  2. 2024年3月27日 · 全球科技業「裁員滾滾」,根據《Layoffs.fyi》網站,2024年開年至今,已經有209家科技公司傳出裁員消息,共計50,312名員工被解僱。. 對於此種現象,史丹福大學商學教授、組織行為專家費弗認為這是「抄襲式裁員」,這波裁員主要是公司為了滿足投資人的 ...

  3. 2023年6月7日 · 裁員,是解決企業營運不佳的萬靈丹嗎? 華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亞當.科布(Adam Cobb)指出,裁員是「短期主義」的勝利,對於多數企業而言,勞動力占據很大成本,但事實上,並沒有研究顯示,裁員一定能解決公司經營疲軟、萎靡不振等問題。

  4. 2023年9月24日 · 經濟日報 記者李泠秭、蘇嘉維、宋健生/台北、台中報導. 資通訊廠商打庫存影響產業景氣復甦,科學園區裁員狀況也發出警報。. 9月以來,竹科已 ...

  5. 雇主可以資遣(解僱)我嗎?. 雇主請勞工走路(即俗稱資遣與解僱),皆需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12條及第13條之規定,惟其屬於一般規定,如勞工為發生職業災害身分勞工或為懷孕育兒之勞工,因有其特殊保障之需要,爰於勞動基準法、勞工職業災害保險 ...

  6. 2023年6月6日 · 全球科技業掀起大規模裁員潮,受影響的員工不斷攀升。裁員追蹤網站 Layoffs.fyi 統計,2023 年前 5 個月,就有 698 家科技公司裁員,共計超過 19 萬 7000 人被解僱,超過去年的 16 萬 4000 人。 裁員主要的原因包含通貨膨脹、過度招聘、疫情後的工作模式調整

  7. 裁員(英語:Layoff 或 Redundancy),泛指企業或雇主基於業務上的考量,暫時或永久中止僱用個人或集體雇員的行為 [1]。部分企業將其稱之為「畢業」 [2]。而作為金融危機影響第一線的金融業似亦容易受裁員消息影響,通常相關新聞會首見於媒體 [3]。

  8. 2022年12月12日 · 根據裁員資訊平台Layoffs.fyi的統計,2022年至今,矽谷科技公司已超過14萬人被裁,第四季裁員人數更創疫情以來新高,知名企業包含Facebook母公司Meta、亞馬遜(Amazon)都宣布1萬人以上的裁員計劃,且將放緩人才招募,以應對經濟不景氣與產業動盪的

  9. 裁員的動因一般可分為三種,即經濟性裁員、結構性裁員和最佳化性裁員。 其中,經濟性裁員是由於市場因素或者企業經營不善,導致經營狀況出現嚴重困難,盈利能力下降,企業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危機,為降低運營成本,企業被迫採取裁員行為來緩解經濟壓力。

  10. 2023年6月28日 · 首先,明確告知留下來的公司即將裁員。有多種形式能傳達這個訊息,好比經離開的人同意,在會議上宣布詳情。你可以使用固定開場白,像是「我有一些棘手的消息要與大家分享,我們部門一直在計畫裁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