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陸軍官校陸官是中華民國的國家直屬軍事院校由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指示籌辦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由中國國民黨總裁 蔣中正任首任校長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中華民國 廣東省 廣州市 黃埔區故世人也因此稱其為「」

  2.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學校象徵. 开关學校象徵子章节. 校徽. 校旗. 校訓. 1.3.1 親愛精誠. 1.3.2 黃埔精神. 1.4 校歌. 校慶活動. 1.6 紀念郵票. 校史. 开关校史子章节. 建校籌備. 黃埔時期. 各地分校. 南京時期. 成都時期. 鳳山時期. 3 大事年表. 歷任校長. 創期史. 开关創期史子章节. 陸官第1期. 陸官專科班第1期. 校區. 开关校區子章节. 廣州黄埔舊址. 台灣鳳山現址. 學制及生活. 开关學制及生活子章节. 大陸時期. 學員生活. 臺灣時期. 校友. 开关校友子章节.

    • 校區歷史
    • 學制設計
    • 歷任校長
    • 輜重科六期一連同學錄
    • 外部連結
    1901年11月 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到保定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舉辦小站練兵教學,但是根據《辛丑條約》不准駐扎天津附近,於是亦移至保定。
    1902年5月 於保定開辦「北洋行營將弁學堂」,雷震春任總辦。
    1903年2月 袁世凱奏請開辦陸軍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進行正規軍事教育訓練。之後於保定建成「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即為保定軍校前身。每省設一所陸軍小學堂,學制三年。全國設四所陸軍中學堂,學制兩年。保定設陸軍入伍生總隊,分為步、馬、炮、工、輜重各隊,學制4個月。保定設陸軍兵官學堂,學制一年六個月,入原隊半年為「學習官」。畢業後入個部隊為排長。在部隊任職2年以上擇優入陸軍大學堂,學制兩年。
    1906年 於保定校址分別開辦:陸軍速成學堂(定額八百,學制2年加6個月實習)、陸軍軍官學堂(1910年7月更名為陸軍預備大學堂)。

    保定軍校的設立規劃,始於清朝時期為訓練新軍,而在1904年制定公布的陸軍學堂辦法。在該辦法中,將正規軍事教育設定為四階段:小學堂、中學堂、兵官學堂、大學堂。保定軍校定位為清朝未開辦的兵官學堂,作為正規初級軍官培訓所用。 保定軍校學制章程參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教育課程2年,自預備學校升學至保定軍校前須進行半年的入伍訓練。學校設有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五種兵種科系。軍校教官則多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學成歸國之畢業生擔任,留日資歷的校長亦不在少數。 到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代,軍校辦理方針作出調整,自四級制縮減為三級制。陸軍中學堂改名為陸軍預備學校,小學堂停招,在現有學生畢業後關閉,形成預備學校、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等三級制。 保定軍校的學生來源,在前七期僅招收陸軍預備學校(清制之陸軍中學...

    信文燦、唐宗堯、程堪、楊正坤、李宗程、李如楓、黃志勛、趙恩煦、胡祖舜、彭德雲、成傑、萬耀中、侯尊召、江孝純、竇桂芳、梁殿樞、金鋒、侯谷、 范樹珍、饒漢傑、侯光龍、郭之縉、周慶桐、盧景鑒、溫力正、陳國梁、任為凱、粟福疇、梁宗標、張聯輝、劉珩、高岳嵩、尹邦光、徐鴻晉、魏朝綱、 彭濟偉、蔡嗣雄、葉裳、沈文誥、劉福德、岑榮宗、金履新、曾澤寰、溫定國、李務滋、陳榮宗、楊義、譚時、張偉、梁毓藻、王世康、李扶疏、李揚敬、林振鏞、林廷華、黃盛昆、簡作楨、馬克侖、徐金龍、劉茂恩、李經田、孫毓英、王經邦、李世儒、湯文彥、孫棣生、張家錕、馬負龍、蔡春田、段桂明、王清瀚、李銓、賀學禮、董汝梅、范錫庚、董汝桂、楊澤沛、陳寶增、王得來、董玉玢、賈成勛,共81名。

    國防大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千餘名將軍的搖籃:風雲之中的保定軍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其他人也問了

  4.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建築群,位於現今 南京市 玄武區 黃埔路 ,為一處西方古典建築風格的建築群。 最初為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駐地,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地點,1946年後為 國民政府 國防部 駐地。 現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 東部戰區 司令部所在地。 建築群 [ 編輯] 該建築群由 張謹農 等設計, 楊仁記營造廠 建造,占地面積23,499.8平方米。 自1928年至1933年,建造了大量的校舍,計有西式平房62幢,西式洋樓17幢,共1,075間,形成以西式建築為主調的建築群。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有1號樓、大禮堂、 憩廬 和122號樓。 參見 [ 編輯] 中央軍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注釋 [ 編輯] 參考文獻 [ 編輯] 原陆军学校建筑群.

  5. 2024年5月12日 · 陆军军官学校目前隶属于 中华民国国防部 ,而其宗旨和创校目的是为了培养 中华民国陆军 军官陆军官校于 台湾复校 后,便改为 大学 与 专科 学制,但专科学制在2004年末届第27期后便取消。 陆军官校创立时校址位于 广东 广州 黄埔 长洲岛 ,创立时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官校当时是 中国国民党 的党校。 1927年,陆军官校迁往 中华民国首都 南京市 ,改为隶属 国民政府 ,并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37年, 中国抗日战争 爆发,陆军官校为避过战争而西迁 成都市 。 1946年,陆军官校因应 军队国家化 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1949年, 中华民国政府 迁往台湾台北。

  6. 陸軍軍官學校可以指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中華民國1924年6月16日在廣東 廣州創辦的軍校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分校中華民國1936年在湖北 武漢創辦的軍校 滿洲國陸軍軍官學校滿洲國1939年3月在新京特別市創辦的軍校

  7. 陸軍專科學校 ,簡稱 陸軍專校 、 陸專 ,是訓練 中華民國國軍 士官 幹部 的 軍事學校 。 位於 臺灣 桃園市 中壢區 龍岡 地區的 軍事學校 ,民國46年(1957年)建校,早期招收對象為陸軍在營資深士兵,實施短期受訓班隊,授以士官教育以取得晉陞士官的資格。 民國54年(1965年)1月11日起常備士官班第一期開訓,招募國中畢業青年,並施以兩年高中教育,近年開始對外招收社會青年、高中/高職生畢業生,並且持續招收在營 士官 入學,目標是提升 中華民國陸軍 士官 幹部 的學習能力與 學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