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en.wikipedia.org › wiki › MetreMetre - Wikipedia

    The metre (or meter in US spelling; symbol: m) is the base unit of length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Since 2019, the metre has been defined as the length of the path travelled by light in vacuum during a time interval of 1 / 299 792 458 of a second.

  2. 公尺 (法語: mètre ,中國大陸、香港稱為 米 ),舊譯「邁當」、「米達」、「米突」 [1] ,是 國際單位制 基本 長度單位 ,符號為 m [2] 。. 1公尺的長度最初定義為通過 巴黎 的 子午線 上從地球 赤道 到 北極點 的距離的千萬分之一。. 其後隨著人們對 度量衡 ...

  3. 米 (法語: mètre ,台灣稱為 公尺 ),舊譯「邁當」、「米達」、「米突」 [1] ,是 國際單位制 基本 長度單位 ,符號為 m [2] 。 1米的長度最初定義為通過 巴黎 的 子午線 上從地球 赤道 到 北極點 的距離的千萬分之一。 其後隨着人們對 度量衡學 的認識加深,米的長度的定義幾經修改。 從1983年至2019年,米的長度已經被定義為「光在 真空 中於 秒 內行進的距離」 [3] ,在 2019年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重新定義 以後,被改寫為包括以銫頻率 ΔνCs 來表示的秒的定義。 拼寫[編輯] 國際計量局 使用的英文拼寫是「metre」。 大部分英語國家均使用「metre」,但 美國 和 菲律賓 則採用「meter」。

  4. 米 (法語: mètre ,台湾稱為 公尺 ),舊譯「邁當」、「米達」、「米突」 [1] ,是 国际单位制 基本 长度单位 ,符号为 m [2] 。 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 巴黎 的 子午线 上从地球 赤道 到 北极点 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 其后随着人们对 度量衡学 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从1983年至2019年,米的长度已经被定义为“光在 真空 中于 秒 内行进的距离” [3] ,在 2019年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重新定义 以后,被改写为包括以铯频率 ΔνCs 来表示的秒的定义。 拼寫 [ 编辑] 國際度量衡局 使用的英文拼寫是「metre」。 大部分英語國家均使用「metre」,但 美國 和 菲律賓 則採用「meter」。

  5. The SI comprises a coherent system of units of measurement starting with seven base units, which are the second (symbol s, the unit of time ), metre (m, length ), kilogram (kg, mass ), ampere (A, electric current ), kelvin (K,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 mole (mol, amount of substance ), and candela (cd, luminous inten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