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2月28日 · 尿尿有泡泡 可能是蛋白尿.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徐萱竹表示,臨床上確實有許多良性蛋白尿的狀況,有泡泡也不一定就是蛋白尿,經過客觀的定量分析才能確定。 良性的蛋白尿可能跟感染、脫水,天氣、藥物、運動、懷孕、血壓控制不佳,甚至有時候只是姿勢(站立)性蛋白尿,也就是人體呈站立姿勢時才出現蛋白尿,躺下時即消失。 蛋白尿恐為糖尿病腎病變 佔洗腎人口四成. 一旦證實有蛋白尿,便暗示可能有腎臟疾病。 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尿原因是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佔了臺灣洗腎人口的四成以上,比例相當高。 重要的是,微蛋白尿常常比腎功能開始變差還要早發生,可視為腎臟病變的前哨戰,甚至預測心臟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

  2. 2022年12月11日 · 黃啟禎指出,比較精確的方法,是要收集一整天的小便,測量其中蛋白排泄總量來定量,但是過於繁瑣,所以目前都利用「尿液中的蛋白質與肌酸酐的比值( UPCR) 」來估計 24 小時的尿蛋白量,這個檢查只要用單一次小便 ( 最好是中午前的尿液 ) 就可以

  3. 2021年3月7日 · 中藥. 根據2019腎臟病年報,平均進入透析年齡接近67歲,而糖尿病約佔45% 許多醫師都禁止病患使用中藥,主要是因中藥不傷身體的錯誤印象,讓很多國人會亂吃中藥補身. 圖:常春月刊. 常有許多患者拿著健康檢查報告到腎臟科門診,一臉緊張地問:「我的檢查發現腎臟功能有紅字,小便尿蛋白,是不是快洗腎(透析)了? 為何我會腎臟病? 我的腎功能是如何? 腎臟病藥治療嗎? 吃藥不是對腎臟不好嗎? 可以吃中藥嗎? 可以針灸嗎? 腎臟病治療有用嗎? 洗腎高危險群 年長者及糖尿病要注意. 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90,000人。 但到底誰容易變成洗腎病患?

  4. 2024年1月7日 · 有泡泡尿是罹患腎臟病嗎? 醫師提醒仍須接受檢查判斷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公布「慢性腎病觀念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部分國人對於慢性腎臟疾病仍有錯誤認知。

  5. 2023年9月3日 · 1、泡泡尿 / 尿液異常,血尿、蛋白尿。 2、 水 : 水腫,下肢水腫,按壓後皮膚凹陷無法馬上回彈。 3、 高 : 高血壓。

  6. 2023年4月8日 · 熬夜聊天、追劇是許多人的生活日常,以前只聽過會「爆肝」,但其實對腎臟也有影響,像是尿液出現泡泡水腫等,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醫師提醒,過度熬夜會出現血糖、血壓不穩定,本身有腎臟疾病的人,嚴重可能需要洗腎。

  7. 2023年9月29日 · 尿液. 橫紋肌溶解. 腎衰竭 . 橫紋肌溶解症是一種罕見卻很嚴重的疾病,通常會發生在劇烈運動期間,一旦出現橫紋肌溶解症,肌肉組織便會快速遭到破壞和溶解,導致肌肉細胞的內部成分,如肌酸激酶(CK)、肌紅蛋白(myoglobin)釋放到血液中,其中若是過多肌紅蛋白釋放至血液,便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 排出肌紅蛋白恐致「橫紋肌溶解症」 嚴重可能引發腎衰竭. 雖然說橫紋肌溶解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像運動初學者在沒有適當指導的情況下超越自己的極限時,或者當運動員過度訓練而沒有適當休息時,更容易受到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