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脣生核候. [030-2b] 足陽明為胃之經其支脉環於脣入絡於脾然脾胃為. 表裏風熱邪氣乘之而衝發於脣與血氣相摶則腫. 結外為風冷乘其結腫不消則成核. 口吻瘡候. 足太隂為脾之經其氣通於口足陽明為胃之經手陽. 明為大腸之經此二經脉並夾於口其腑臟虚為風邪. 濕熱所乘氣發於脉與津液相摶則生瘡恒濕爛汁. 世謂之肥瘡亦名鷰口. [030-3a] 脣口面皴候.

  2. 俱同瑠璃下燭下方是諸世界一切人天咸. 臻道氣當是之時酆都鐡圍即時破壞三惡. 道苦一時解脫爾時. 玉帝即分其身徧散十方諸大天宫自然化. 現白玉爲京黄金爲闕七寳玄苑大光明殿. 具光明座幢節旙藎異寳奇花徧布是處. [001-002a] 爾時. 玉帝即以所分其身徧於是處 ...

  3.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摩訶薩十千. 人俱。. 時王舍城長者女名為妙慧,年始. 八歲,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諸相具足見者歡. 喜,曾於過去無量諸佛親近供養種諸善根。. 時彼女人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 ...

  4. 臨川晞范子李駉子埜句解. 三十五難曰五藏各有所. 所者所止之地也五藏各有其所. 府皆相近. 胃近於脾膽近於肝膀胱近於腎. 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逺者. 心肺在鬲上大腸小腸在下皆以逺而不. 相近. [005-001b] 鬲者何也. 或近或逺如何. 經言心榮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 上部法天天爲陽心肺在鬲上心主血血. 爲榮肺主氣氣爲衛陽浮於上心肺通行. 陽氣故在上. 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 下部法地爲陰大腸小腸皆在鬲下傳導. 送下陰氣故居於下部. 所以相去而逺也. [005-002a] 心肺以通陽氣大腸小腸以通陰氣所以. 相去而逺也. 又諸府者皆陽也清浄之處. 六府皆爲陽陽爲氣手足三陽爲行氣之. 府陽最清浄故言清浄之處. 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净其意何也.

  5. No. 576-A 觀音大士降筆法語 南海老衲。致語善信。吾會有願。普度世人。因有心經。 流傳甚久。口誦者既多茫昧。強解者流入野狐。將吾 一片人天胥度之心。 而為果報小乘之義。深可憫惻 蒙道 祖呂師逐字解。 痛掃支離。歸於明顯。吾道心 燈。 賴以不滅。

  6. 臣/等謹案三因極一病症方論十八卷宋陳. 言撰言字無擇青田人是書分别三因歸於. 一治其説出金匱要略三因者一曰内因為. 七情發自臟腑形於肢體一曰外因為六慾. 起自經絡舍於臟腑一曰不内外因為飲食. [000-1b] 饑飽呌呼傷氣以及虎狼毒蟲金瘡壓溺之. 類每類論 ...

  7. 若求。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解生 死事大。不得空過。自誑無益。縱有珍𤥖如山。眷屬如 恒河沙。開眼即見。合眼還見麼。故知為之法。如夢 幻等。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 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