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憂鬱( depression,中國大陸譯抑鬱 [3] ),又譯憂鬱症 [4] [註 1] (中國大陸作抑鬱症 [3] ),是一種情緒低落和厭惡活動的狀態。[5] 在醫學上被歸類為精神和行為障礙 [6],憂鬱的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動機、感覺和幸福感。

  3. 憂鬱病 [2] ( melancholia ,中國大陸作 憂鬱症 [1] ),一種 情緒 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 [3] 。. 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憂鬱是中樞(腦)神經面對內外 ...

  4. 2024年5月30日 · DSM-5 中添加了「伴焦慮困擾的憂鬱症」,以強調憂鬱症或躁狂症與焦慮症之間常見的共存現象,以及提示患焦慮症憂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以這種方式指定還可以幫助診斷患有憂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

    • 貝克憂鬱認知模型
    • 引用來源

    从认知的角度,憂鬱性疾病的特征是人的不正常的的负面想法。 憂鬱的人往往視自己看作是無人爱、无奈、注定要失败或缺失的。 他们往往归因于他们的不愉快的经验,並推及至其身体、精神和/或道德也欠缺。 他们往往感到过于內疚,认为自己是毫无价值的、应受到谴责和被自己和他人排斥。 他们也可能有一个时期認為自己是如何都不能取得成功、受其他人接受,或对自己感觉良好。這些想法可能导致去孤立自己,进一步恶化他們的情绪。

    ^ Gross, Richard.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Mind and Behaviour 7th Edition. Hodder Education. 2015: 796, 797. ISBN 978-1471829734.
    ^ Cardwell, Flanagan, Mike, Cara. Psychology A Level Year 1 and AS: The Complete Companion Student Book. OUP. 2015: 108. ISBN 978-0-19-833864-2.
    ^ Beck, Aaron, T.; Rush, A. John; Shaw, Brian F.; Emery, Gary. 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 Guilford Press. 1987. ISBN 978-0898629194.
    ^ Overview of Beck's Cognitive Theory of Depression. www.personalityresearch.org.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4).
  5. 憂鬱認知三角 [1] [2] (英語: negative triad )是一個認知治療角度的三個關鍵要素的去理解患有 憂鬱症 人們的認知問題。. 它由 亞倫·貝克 在1976年提出。. [3] ,為其關於憂鬱症的認知理論之一部分 [4] 和概念的一部分用作認知行為療法,特別是在貝克的"治療的 ...

  6. 2024年5月30日 · 至多有60%的自殺者患有一種心境障礙(例如重度憂鬱症),如果患者有顯著的絕望情緒或者同時患有抑鬱症和邊緣性人格障礙症那麼自殺風險會非常高 [241]。

  7. 憂鬱性疾患的診斷一般由醫師遵照DSM或ICD標準(兩者基本一致)進行,一般症狀較重的患者考慮診斷為嚴重憂鬱疾患,症狀較輕但是病程較長的患者則有可能是心境惡劣障礙,有明顯季節性特徵的患者可能診斷為季節性情緒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