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1日 · 第一階段:看見並捕捉你的情緒. 「 Catch It 」裡的三個層次很系統,所以我也將我原本的「轉換心情筆記」分成三個回合,成為一套可以逐步推進、跟著實做的 筆記方法 。 首先第一個回合,當發現自己有不一樣的情緒時,可能是悲傷、焦慮、生氣、壓力,也可能是很快樂、很放鬆,總之這個情緒和平常有點不同,就立刻開始捕捉他。 這時候,可以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並寫到筆記中: 我現在的心情是什麼狀態? 這個心情狀態的強度我給幾分? (可以學「 Catch It 」設定1~5分) 現在發生什麼事? 我心中真正想的是什麼? 在什麼時間點這樣的心情? 在什麼地方這樣的心情? 我試著用一個範例回答給大家看: 我現在的心情是什麼狀態? 焦慮。 這個心情狀態的強度我給幾分? 4分(表示強度)。

  2. 2016年6月25日 · 讓我們先來看看主動面的五個方法。 我一本「 快樂筆記本 」和一本「 學習筆記本 」,裡面記滿了「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能是去吃一家夢寐以求的餐廳,或是學一道菜,還是寫篇好想寫的部落格文章。 而當我面對情緒低谷時,我會從這裡找一件事情出來做。 因為這時候我最需要 「立即來一點成就感」 ,什麼事情的成就感最強烈呢? 那就是完成某個個人小目標,把自信找回來。 例如我常常在面對工作焦慮時,因為寫了一篇自己很滿意的部落格文章,焦慮就解除了,回頭看原本的工作就變得簡單了。 這也是我之前常說的:「 簡單把生活變成任務,就能贏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2. 運動一下,用 身體能量 補充心理能量.

  3. 2018年6月2日 · 以前總覺得要幫自己列出許多規範或規矩,但很多時候都無法堅持下去,有時候也會對自己感到懊惱,不過看了這篇文章以後,發現自己確實是把自律想成是對自己的束縛,所以總覺得難以實現。

  4. 2016年12月19日 · 1. 從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出發: 我使用心智圖的時機,通常從「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出發,這個問題就是心智圖最中心的關鍵字。 例如某一個需要構思的課程、某一本正在企劃的專書,或是我想重新規劃的工作流程。 雖然心智圖的中心是一個關鍵字,但背後其實是 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意識 。 (延伸閱讀: 每個人都需要準備的一張問題清單:突破難關思考術 ) 2. 準備好思緒關鍵字的便利貼牆: 接著我個人的習慣是, 先離開心智圖 ,然後先把我所有初步產生在腦袋裡的思緒全部利用關鍵字列舉出來。 如果使用像是 XMind 專業版,那他就內建了「腦力激盪模式」可以幫我先列出所有的思緒關鍵字,甚至他在列出所有腦袋浮現的關鍵字時還可以基本分類。 或者,有時候我也會使用實體的便利貼來先「倒出腦袋裡所有想法的關鍵字」。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1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2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3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4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5
  5. 2017年3月15日 · 有效解決工作分心問題:我嘗試過的 7 個實用小技巧與工具. 我愛分心,有時候分心代表著一種對四周更敏捷的觀察,還有對事物的好奇心,這幫助我快速地進行探究、評估,從而發現一些別人沒有發現的可能性。. 但是,我也跟大家一樣不希望自己太分心,如果 ...

  6. 2022年5月6日 · 01.讓自己可以擁有負面情緒,只要暫停一下,等待他過去. 我們大多會一種想法,不喜歡自己有負面的情緒,所以如果生氣、挫折、失落、難過時,我們往往會想要克制他,或者想要發洩他,但這時候或許還有一種方法是「等待」他。. 當我們克制一種負面情緒 ...

  7. 2019年3月14日 · 「我沒有一天不會產生自我懷疑的情緒,無論是寫文章、上課、照顧孩子、完成工作專案的過程中都是如此,但我嘗試讓這樣的情緒可以轉化為動力。 怎麼說呢? 雖然我一直都很強調方法論、系統流程,看起來很工具化,但這並非是說不需要去處理像是自我懷疑這樣的情緒,而是我會在自己的方法論中,嘗試解決「自我懷疑」這樣的問題。 關鍵就是在,當出現:「為什麼我做不到? 做不好? 」這樣的自我懷疑時,我會嘗試將其轉化成:「我還可以嘗試去做的是什麼?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轉換。 一直陷在我為什麼做不到的思考中,過度的自我懷疑,當然對事情沒有幫助。 但如果只是反過來想,覺得「我一定要做到」,可能也不是最佳解法,甚至可能是負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