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釐清焦慮來源。當你決定走和他人不一樣的路,許多焦慮和自我懷疑從四面八方竄出,深怕你看不見它們似的。這些想法,很多時候是來自社會的集體價值觀,如同大學畢業找工作、找另一半、步入婚姻生活、買房買車才叫「正常生活」,但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 估算待業存糧。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離職前必須考量的重要環節。我的朋友 南伯兒,在追尋音樂夢一路跌跌撞撞,放棄了高薪厚職的銀行工作,抱著吉他來到台灣追夢,她笑說還沒成為歌手前都在吃老本,為了省錢,每天早餐吃麥片再加即溶麥片,問她為什麼,她說「這樣才有飽足感,麥片比較便宜可以多加幾匙,加即溶麥片吃起來比較有味道!」
    • 告知家人計劃。對,是「告知」,不是「理解」。在還沒走出一條路前,除了內心的惶恐不安,也有來自家人的擔憂。試著與家人說說內心想法與計劃,如果家人無法理解和接受也沒關係。
    • 階段轉換模式。一個我很喜歡的轉換模式,也就是當個「不務正業」上班族。(欸?)礙於現實面,「裸辭」全身而退對某些人來說會很沒安全感,人生並非只有兩條路可走,可以試著利用下班後的時間來探索。
  1. 2015年8月24日 · 也就是說愈是找不到工作大家在做的事情竟然不是如何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而是讓自己更加遠離錄取的行列。 我們該採取的態度是,把每次面試都當成了解職場、了解工作、了解自己的過程。

  2. 2014年10月12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找工作若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有時真的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此時與其癡癡苦等沒有結果倒不如有機會就先把握很多人就會建議先求有再求好先上車再說。 剛畢業工作不好找,好不容易有個工作機會,卻是個低薪、工時長的爛工作。 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若一開始就選個不怎麼樣的工作,不但怕被剝削、壓榨,更怕從此定了型,以後再也難翻身;但好不容易才有份工作,若放棄了怕以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更怕再也找不到工作,那麼到底該不該退而求其次,先求有再求好呢? 也不知寄了多少履歷,面試的機會真是少得可憐,難得有幾次面試機會,不知道是回答得不好,還是當日的穿著有問題,面試總是槓龜,一直找不到心中理想的工作。 More.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9年7月22日 ·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通常說討厭工作的人原因都不會是因為薪資少背後的原因是因為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讓生活一直脫軌進而延伸出許多討厭工作的理由讓自己一再厭惡面對上班這件事然後開始逃避工作。. 有次和一群朋友吃飯聚會,其中一位 ...

    • 別和老是負面思考的人深交
    • 思想的深度,影響行動
    • 保持高意識的三個方法
    • 書籍介紹

    每當參加研討會或演講後,偶爾會聽到別人這樣說我:「你是高意識系(按:日本流行用語,本來形容能力高、對關注各類事情、擁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優秀人才。但後來演變成嘲諷用語,形容虛有其表,過於誇張表現自己的優勢[如人脈、經驗或性格等]、自我意識過剩的人)吧?」 大多數人使用「高意識系」一詞時,多半帶著批判、貶義。 的確,有些人或許是學了很多東西,而顯得不可一世,說話方式自以為是而讓人火大。這樣的人遭到揶揄也是沒辦法的,不過高意識系並非全是這種人。 事實上,高意識有助於提升自信心,所以並沒有不好。 恐怕瞧不起高意識系的人,比起要好好學習或努力,會選擇先做開心的事。 有一句話是「熱情會戰勝努力」。當開心變成熱情,喜歡的事情再多也會努力做。一旦覺得喜歡和有趣,就算別人不說也會想要不斷努力。喜歡或開心到無法...

    不過,就如第一章所言,光從事喜歡的事,人生也不會變得豐富。真正讓人生豐富起來的人,會開心去做對將來有幫助的事情。 雖然人們有時面對辦不到、做不好的事,會覺得乏味、沒動力。但是,只要超越這種狀態,就能感到開心、享受事情。知道這一點的人,人生會開始豐富。 如果是為了將來而努力,就不用怕、也無須在意別人揶揄自己是高意識系。 行動的最初起源在於思想。 種下思想,收穫行動;種下行動,收穫習慣; 種下習慣,收穫品格;種下品格,收穫命運。 ——英國社會改革家 塞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 注意你的思想,那會變成你的言語; 注意你的言語,那會變成你的行為; 注意你的行為,那會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那會變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那會變成你的命運。 ——德蕾莎修女(Mother T...

    那麼,該怎麼樣才可以保持高意識呢? 以下將介紹幾個訣竅。 1. 別和自我評價低的人深交 人會受周圍的人影響,所以,盡量不要接觸自我評價低落、碰到事情老是負面思考的人。 我的意思是,雖然沒必要斷絕關係,但也沒必要花時間與這類人相處融洽、打造深刻關係。光是這麼做,就可以避免在無用社交上浪費時間,內心也因此從容自得。 不用怕自己顯得不合群,我們不必在這麼狹隘的社群中,尋找自己的棲身之所。 2. 參加研討會 因為許多參加研討會的人,願意花時間和金錢來學習,所以大多屬於高意識系。附帶一提,我認為最具高意識的人就是講師,所以可以積極和研討會講師交流。 和講師相處融洽的方法,就是以積極的態度聽研討會內容。即使在三百人左右的講座上,講師也能清楚看見每個學員的臉。所以講師能知道哪些人的心思不在研討會上。 此外...

    本文摘錄自《這樣想事情,你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如何讓興趣能當飯吃,有興趣的工作卻不快樂怎麼辦,不喜歡的工作怎麼做到喜歡、有成就?》,大是文化出版 作者:岡崎勉明 譯者:李友君 1. momo網路書店 2. Readmoo讀墨電子書 3.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4.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明明是自己喜歡的事,怎麼變成職業後這麼乏味? 我喜歡打電動、看YouTuber,但進了相關公司,跟我想的差好多。 現在的工作很無聊,想換個我喜歡的,這樣的工作就能做長久了? 這工作不符合我的專長,我還要繼續幹下去嗎? 本書作者岡崎勉明現為職涯專業顧問, 他說,自己年輕時非常喜歡...

  5. 2021年11月19日 · 職場上互動的挫敗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請私下找朋友最好非同職場的聊聊要找能理解你做事方法的人不要找會說你怎麼會不知道呢? 」的人。

  6. 2022年6月10日 · 不只是台灣近年已開發國家都相繼出現缺工問題年輕人到底都去哪裡了?. 透過數據圖表,我們看見台灣年輕人勞參率衰退背後的原因。. 2022年2月,台灣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全年受僱員工薪資統計,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3211元,較去年成長約1.93%。. 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