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般來說,只要病人遵照醫師處方,規則的服用足夠時間的抗結核藥物,就可以把結核病治好。 但是往往病人在服藥一段時間後,可能感覺症狀逐漸改善就誤以為病已痊癒而不再服藥,導致病情延誤,甚至繼續傳染給周遭的人或導致死亡。 病人選擇性服用抗結核藥物,或治療時間不足,都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甚至會造成細菌的抗藥性,讓結核病無藥可醫。 五、 要如何防範結核菌的散播? (一) 結核病病人只要規則服藥,就可以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二) 咳嗽、噴嚏時摀住口鼻。 結核病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如果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請儘速就醫,接受檢查。 六、 都治關懷員的角色是什麼?

  2. 血友病患者因部份凝血因子不足,容易在關節、皮下等處出血,因此必須常輸含凝血因子的血漿。過去的血漿製品來自捐血者的血液以沈澱方法處理。但是,這些處理方式,無法完全消除愛滋病毒。在1985年以後,使用加熱法處理,或利用基因遺傳工程的方式來製造血漿製品,因此已無感染愛滋病毒 ...

  3.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又稱斷骨熱,是一種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的急性病毒性熱病。. 登革熱的傳播病媒蚊-斑蚊,喜歡在白天活動叮咬人類。. 登革熱的潛伏期約3~8天,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供預防。登革病毒共有四型,重複感染不同型的登革病毒,可能引起登革 ...

  4. 民眾可能會問「細菌如何產生抗藥性? 」簡單來說:當細菌入侵時,個體不當使用抗生素,使得體內細菌基因發生突變,而成為具有抗藥性之頑強細菌,並與未具抗藥性的細菌混合,並轉移給不具抗藥性之細菌,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無法有效殺該細菌。

  5. 反應完成後,跑膠分析 (Agarose Gel Detection) 是否有PCR產物,預期可獲得腸病毒基因片段大小約348-393 bps,將該PCR產物進行定序,反應所得之基因序列,再經整合、校閱與分析比對後即可得知為何種血清型別之腸病毒。. 病毒分離是鑑定病原體之公認標準檢驗方法,檢體來源 ...

  6.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96年10月9日署授疾字第0960000892號公告「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自96年10月15日生效。. 茲將「霍亂」修正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二類傳染病。. 霍亂是由產毒性O1及O139血清型霍亂弧菌所引起的急性細菌性腸道 ...

  7. 2019年6月3日 · 如果只是前者陽性,尚無法確認是否感染了梅毒,須就醫做進一步檢查。若兩項檢查結果都為陽性,可初步判定感染了梅毒,因梅毒病患也可能完全沒有臨床症狀,故應盡速就醫接受醫師諮詢與治療。 最後更新日期 2019/6/3 如何預防梅毒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