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4日 · 1. 管理並調整睡眠習慣: Apple 專題到「優質睡眠」,也是我自己很注重的一塊,好的睡眠對生產力有正向的幫助。 以前我會覺得可以「犧牲睡眠」來換取更多工作時間,不過現在的我不再這樣想,反而覺得是先有良好睡眠,就可以在更少的工作時間獲得質量更好的產能。 (可以參考我的: 紅眼航班與優質時間 ) 所以我一直在實踐著「睡眠追蹤」的管理,有兩個工具是我使用時間最長的,分別是「 Sleep as Android 智能鬧鐘 app 睡眠時間錄音改善睡眠障礙 」和「 Sleep Cycle 睡眠週期鬧鐘在最不累時叫醒你,手機不需放床上 」。 這類工具可以追蹤睡眠時間、記錄睡眠品質、調整睡眠週期與起床時間,幫助自己睡得更好,也讓醒來後更有精神。

  2. 2018年3月6日 · 我們常常認為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天中我要空出某個完整的長時間來做是那些要花很多時間要很專注的事情。 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如果我是有一個難題想不通,我是需要一個企劃的點子,這時候我需要的不一定是專注的長時間,而是每個零碎空檔都能思考一下,說不定在某個刺激下,只要10分鐘我就想通了。 但這一樣是很有價值的重要事情,這10分鐘就讓我今天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他會連帶讓我接下來的企劃都更順利。

  3. 2018年12月9日 · 重大的改變也是這樣而來的,改變並非事先預知,而是在實際的執行體驗中,不斷嘗試,才能發現改變的契機:「 「擁有熱情」不一定是尋找喜歡、興趣與好奇,而是刻意練習 」。 如果你明年打算開始一種、兩種或多種新習慣, 那麼不妨調整一下「明年我要達成某某習慣」這樣的目標,把目標改成: 測試看看某某習慣會對我產生什麼影響? 不是要一開始就找到某個好習慣,然後就決定要達成,這是要有多大的運氣,才能剛好碰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最好習慣呢? 不如改變心態,不斷的測試,以測試對自己更好的新習慣為目標,以調整對自己更好的習慣為目標,然後不斷測試、調整。 其實那個對自己最好的習慣,就是這樣的目標本身。 2. 如何開始一個新習慣? 想做和開始做,往往有一條鴻溝。

  4. 2018年3月13日 · 所以如何戒除手機成癮但又不需要失去行動裝置的生產力與娛樂性呢? 就是要找到「在對的情境做對的事」、「在該專注時保持專注」的方法。 我自己實踐過四種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可能各自適合不同問題的朋友,也可能會是一個循序漸進解決 ...

  5. 2017年9月3日 · TIME 的「 6 Secrets to a Happier Life 」(快樂生活的六個秘密)文章裡說:「如果你的頭腦永遠在想下一個任務、下一個成就、下一個你需要談話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 你犧牲了現在的個人幸福,你就會持續累積負面情緒和巨大的壓力 。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為了追求有價值的事情、追求成功、追求「以後我想變得怎麼樣」的行動,不一定能帶給我們快樂,反而常常帶給我們更大的煩惱。 不是說這些不重要,這些 目標當然是重要的 ,但如果只想著未來還有哪些目標,而沒有投入到當下的行動,那麼會因為還有目標沒完成而不快樂。 而我們永遠都會有目標還沒完成! 永遠都會在成功之後還有下一個成功可以追求! 那不就永遠都不會快樂了?

  6. 2018年4月4日 · 或許你應該自我追蹤評估一下,可以試試看這個追蹤紀錄方法:「 列印這張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 。 迷思二:賴床就是懶惰? 早起確實有說到:不要賴床而睡得過多,不要睡得不好而缺乏精力。 但是,養成早起習慣的關鍵,並非是克制自己的「賴床」。 如果只是想要讓自己不賴床,甚至用各種方法逼自己起床,反而有可能讓自己起床後精神更不好,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因為不能早起,真正關鍵的原因不在於賴床。 其實對於許多「早上爬不起來」的朋友,並非是不想努力工作,更多時候是「太努力工作」 ,所以前一晚不想睡、睡不好,結果連帶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早上當然賴床,並且讓自己一整天都缺乏精力,即使努力,工作也做不好。 而早起這時候要做的,並非是晚上又努力熬夜,早上又要很早起床。

  7. 2014年2月16日 · 1.我不知道我原來是這樣: 長期追蹤下來的數據,會讓我驚覺:「原來我真的積習這麼深」,達到警惕要改變的提醒。 2.最小的改變是最關鍵的改變: 持續追蹤時可以讓我更容易看到「一點點的改變」,而這些透過數據具體化的微小改變,例如可能只是每天真的多走300步、每天少吃200卡,都會轉化成激勵自己保持下去的動力。 3.說不定有天我真的去做了: 不斷、不斷的提醒,或許一開始我還是常常不願意照著做,但只要在某幾次提醒中照做了,就立即提昇很大的成功機率! 4.在最需要時學習健康知識: 各種健康知識、資訊透過專精 App 讓我在需要時立即獲得,因為有需要,學習起來也會比平常更容易記住、更容易行動。 5.遊戲化,我們更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