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近期 台積電(2330) 股價受到 AI 及半導體熱潮影響,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突破 800 元,市值也不斷飆升,引起 市場 關注。. 然而,隨著台積電權增加, 窄基指數 議題逐漸浮出檯面。. 究竟什麼是窄基指數呢?. 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台積電會讓 ...

    • 問題:消費者明明感受到生活成本日漸提升, 但卻被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打臉?
    • 食物類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中漲幅最高的成份
    • 衣著類及居住類指數: 「房租費」與消費者物價總指數一起走
    • 交通通訊類及醫療保健類指數: 「醫療費」在健保制度下仍難控制期漲幅
    • 「加權平均數」讓消費者物價指數維持在溫和上揚的趨勢; 但生活「必須」皆上揚,確實造成一般消費者滿滿的經濟壓力

    假如我們以同樣的問題,來觀察台灣的現況,又會是如何?我相信,台灣消費者也會有很深刻的「感覺」:薪水總是沒漲、物價遠走高飛,讓人生活同樣感到捉襟見肘;但消費者物價年增率也是常低於 2% 水準。我們的感覺為何會如此強烈?但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卻常常打臉!我們就先從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組成成份說起。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庫,我國自 1981 年開始追蹤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目前是詳列 7 大類(包含食物類、衣著類、居住類、交通及通訊類、醫療保健類、教育娛樂類、以及雜項類),各大類中尚包含合計 40 中類、 62 小類、以及 368 個項目。每個項目皆有其權重,因此,總指數或大類、中類、小類指數皆是由各項目加權平均而得之。 由於其中有諸多項目是自 2013 年開始詳列指數數據,並且近年將基準期(...

    我們常吃的食物原材料(例如:蔬菜、水果、水產品)的物價上漲幅度是遠高於整體食物類和總指數,甚至在 1990 年代後是高於實質經常性薪資的漲幅;而穀類和肉類則是貼近於總指數的漲幅、且僅略低於整體食物類的漲幅,而其他食物類的各項目漲幅大多低於實質經常性薪資的漲幅,並且是貼近或低於整體食物類和總指數的漲幅,其中亦包含「外食費用」。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台灣消費者的外食比例極高,若是要在家均衡飲食,蔬果類的消費將會非常驚人;反而是藉由外食,才得以控制薪資不被「吃飯」這件事所侵蝕;但值得注意的是,「外食費用」的漲幅仍是高於總指數。

    衣著類的物價指數漲幅皆低於總指數及實質經常性薪資的漲幅;長期來看,衣著類的價格是相對較為穩定,在薪資有漲的前提下,會稍微感覺衣著類的價格變得便宜,尤其是成衣和鞋類,物價指數漲幅貼著 100 的基準線上下浮動;另外,衣著類的物價漲幅是拉低總指數的項目之一。 而在居住類方面,進 20 年間,住宅維修費的漲幅高於實質經常性薪資,並且遠高於總指數的漲幅;但「房租」則是貼著總指數的漲幅趨勢走,讓人感受到漲幅卻又不會太誇張。另外,由於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價格是由政府主導,而「水電燃氣」費用指數在過去 40 年間是非常佛心地躺在基準線( 100 )旁邊。

    交通通訊類的指數漲幅是低於總指數,並且長期貼近於基準線,也就是沒甚麼漲的意思;其中,大眾運輸的票價是由政府核定,所以跟水電燃氣費用一樣,政府會很佛心地控制在微微漲、但不誇張;另外,通訊設備和通訊費用在長年來是下降的狀態,這點我們應該能感受得很明顯(例如以往 3G 時代的吃到飽電信資費可能將近千元,現在 4G 吃到飽的資費可以降到 499 ), 3C 通訊商品更不用說,中低價位的產品選擇性更多。 而在醫療保健類指數中,「醫療費用」在過去 40 年皆呈現上漲的狀態,漲幅是遠高於物價總指數;並且在 2005 年之後,薪資成長幅度放緩,「醫療費用」也就過彎超車;在健保制度下,似乎仍難避免讓醫療服務成為必要且稀缺的資源,消費者很難不感受到它的漲幅。但有趣的是,醫療保健藥品和醫療保健器材的漲幅卻是低於總...

    綜整上述,回到本篇文章想要回答的問題:消費者明明感受到生活成本日漸提升,但卻被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打臉?是由於在消費者物價總指數中,包含了許多商品或服務項目,而消費者最「必須」的食物類(尤其是蔬菜、水果)、醫療保健類(尤其是醫療費用)、以及教養娛樂類(尤其是教養費)等項目的費用,長期漲幅是遠高於總指數和實質經常性薪資,因此,每當日常生活中必須吃飯、看醫生、教育小朋友而掏出皮夾時,自然會強烈感受到錢變薄了!而物價總指數中,尚有更多項目的長期物價漲幅是低於總指數,在高高低低的數值加權平均後,自然成為控制良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相較於美國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捉襟見肘」是真實的面對生活必需品費用的上揚(如:食物、外食、居住),因此,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較無力切出一部份的薪資所得來追求所謂的「奢侈...

  2. 通膨原因很簡單:要嘛錢太多,要嘛貨太少. 那到底哪些原因會造成通膨呢? 你說漲太多不好,漲太少又危險,經濟會停滯。 難道說通膨可以被控制,讓它停在一個剛剛好的範圍? 答案是,承平時期可以。

  3. 5 天前 · 根據國外投資網站 Investpedia 統計,MSCI 目前總共有 16 萬種股票指數,會有這麼多指數的原因,除了針對特定區域及題材指數設計與編製,另外也會提供有需求機構,符合他們需要特製指數。

  4. 這主要的原因是,在通貨膨漲較高的環境中,目前收入和強勁的現金流量變得越來越重要,也就是「一鳥在手,勝於兩鳥在林」,投資人傾向於從成長股轉為價值股。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和摩根大通(JPMorgan, JPM-US),這兩個價值指數中權重最大的股票在 2021 年分別上漲了 24.4% 和 27.4% 。 同時期,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XOM-US)公司和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US)這兩支在價值指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也分別上漲了 43% 和 38.7% 。

    • 體味重的原因1
    • 體味重的原因2
    • 體味重的原因3
    • 體味重的原因4
    • 體味重的原因5
  5. 根據 0056 最新基金月報(2024/02),前三大產業比重分別為:電子工業、金融保險、紡織纖維,其中能明顯發現,第一大權重的產業別「電子工業」就貢獻將近 7 成,所以大家在投資 0056 前,可以再多留意相關產業變動及走勢。

  6. 一、為何是券商“點火”? 「產業變革+資金調倉」是券商板塊能「點火」此次行情主要原因。 先看「產業變革」,中國證券行業格局大體上已穩定延續多年,面對金融對外開放新形勢,通過行業供給側改革方式「扶大去小」,提高行業集中度,同時增強龍頭公司盈利和抗外部衝擊能力。 再看「資金調倉」,上半年主流資金在醫藥、科技板塊上獲利退出後,需要找到一個「有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