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1. 李振昌車禍 相關

    廣告
  2. 車禍求償、賠償、保險理賠、肇責分析、調解、訴訟問題專家,免費諮詢、專業服務。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25日 · 李奕佐 2016-03-25. 二零零八年八月十六號正午,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場上,中華台北和古巴正在鏖戰。 原本不怎麼被看好的比賽卻因為先發投手李振昌出人意外的精采表現讓台灣球迷格外亢奮。 突然,看台上的台灣球迷間響起一陣嗡嗡聲,還有人歡呼起來。 球迷的長鏡頭和看台上便衣保安的攝影機同時舉起來,對著同一個方向。 「又拿出來了 ! 又拿出來了 ! 「在哪裡? 「右外野,靠一壘那邊,上頭,出口旁邊。 有沒有看到……」 「看到了 ! 看起來是耶……可是……不會吧……」 在本壘後頭的採訪席上,一群台灣記者急急地交頭接耳,紛紛打起手篷遮擋剛過正午的刺眼陽光,努力朝外野看台蒐尋著。 因為,據說那裡有人拿出了一面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就這麼揮啊揮的。

    • 自動駕駛的分級翻譯,遺留使用者認知的問題
    • 自動駕駛的兩大路線:特斯拉、Waymo
    • 自動駕駛≠無事故,但只有自動駕駛才能根本上減少事故
    • 更安全發展自動駕駛,還能做什麼?

    最首要的就是自動駕駛技術等級劃分,以及翻譯用語加劇的「誤解」。 就在蔚來事故熱議中,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投資入局造車的 360 董事長周鴻禕,以及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也都是圍繞自動駕駛技術等級相關的問題展開的討論。 有人說他們是作為友商在「落井下石」,但如果深入瞭解了他們口誅筆伐的「專業黑話」和統一用語倡議,就會真切感知——他們這是唇亡齒寒危機感下的自發自救。 因為自動駕駛技術等級相關的歷史遺留問題一日不明,行業野蠻生長、劣幣驅逐良幣的現狀就會始終得不到改變。 所謂的自動駕駛技術等級,核心就是這張圖: 其中的 level(水準/等級),就是 L 幾的「產業技術黑話」。 L2,就是 level 2,也就是第二等級水準。 L3,就是 level 3,也就是第三等級水準。 這套「等級」標準,跟一家...

    特斯拉路線和 Waymo 路線。 最初 SAE 制定標準時,這兩大路線,只是推進自動駕駛的不同主張。還沒到開花結果,產生實際影響的階段。而這兩大路線,本質就是以 L4 作為分水嶺來實踐的。 剛才也說了,L4 是一個人類是否在駕駛行為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分界線。 其中以特斯拉為代表,希望從 L4 以下疊代到 L4 以上,後來被稱為量產自動駕駛。 以 Google 集團中的 Waymo 為代表,則認定只有直接從 L4 開始,才是符合「安全初心」的做法,後來進一步作為區分,被稱為完全無人駕駛。 兩大主張和路線之間,也時常你攻我伐,口水仗一直未間斷。而且這兩大路線的開創者和最早實踐者,其實都是 Google;但後來,Google 認定不能走後來被稱為「特斯拉路線」的方案。 因為特斯拉路線認為自動駕駛可以...

    是的,確實有理想化觀點這樣認為: 發展自動駕駛,讓天下沒有交通事故。 也對,但也不對。 對,是因為如果果真達到了理想化情況,路上皆自動駕駛車輛,或許就不會有不文明駕駛、違規的行為了,車車都文明,車車上路都穩妥,交通秩序跟自動化流水線一樣井然有序。 但之所以也不對,是因為這種理想化觀點,不符合數學和技術規律。 於本質來看,自動駕駛,機器開車,是一個電腦問題,更是一個數學問題,在這道題中,始終存在一些細微的變數,讓事故機率不可能完全為 0。更何況,自動駕駛面對的複雜長尾場景和狀況,事故機率也不可能為 0。所以自動駕駛 = 無事故並不成立,也沒有誰能打包票。 然而即便如此,自動駕駛依然有著更高的安全性,也是目前消解人類交通事故最接近本質的方法。 人類駕駛為主的交通安全,有著怎樣的現狀? 援引去年 ...

    既然問題已經出現,就是時候在熱議中推動形成共識。 實際上,在監管和政策層面,中國可能已經是全球最謹慎的國家。特別是在之前自動駕駛和 RoboTaxi 測試的資質和牌照發放中,從程序到過程,比美國加州 DMV 嚴格太多。 根據中國目前官方唯一的自動駕駛路測報告:《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披露,考核標準相當嚴苛,無論從公開道路的長度、還是標準制定程度上來看,都堪稱細緻。還專門設置了 64,827 公里的無人化測試驗證,確認了測試技術的可行性、及測試方法和參數的可靠性。 而更早之前,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路測,也從牌照發放和運營等多重維度作出明確要求。 也是這種監管之下,中國路測里程最多的百度 Apollo,完成多個城市 RoboTaxi 落地營運,有 1,400 萬公里的實路路測後,能夠做到...

  2. 2021年10月21日 · 外送產業在全球燃燒,日前中國媒體揭露了當地外送員的危險勞動現狀,造成廣大中國網友轉發,逼得業者出來發文宣布更新功能。 而台灣外送員也頻頻發生事故,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維護外送員安全呢? [...] By 連柏翰. 2020-09-10. 報橘. 機車騎士喪命凸顯道路安全疑慮,交通部長林佳龍指示公路總局「放下成見,看科學根據」 6 月 23 日,舊蘇花公路上一輛砂石車與對向機車對撞,林姓騎士當場彈飛身亡。 7 月 1 日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等團體前往公路總局抗議,要求改變相關道路規定,改善道路安全。 7 月 [...]

  3. 2017年3月10日 · 造成 33 死的蝶戀花車禍發生不到一個月當全台灣還在檢討拼裝車問題時經濟部工業局卻建議交通部繼續拉高大客車汰換的附加價值率標準本文作者陸之駿認為這項政策說明經濟部根本是拿乘客安全換取國內製造業成長。 來看看他的分析。 (責任編輯:黃靖軒) 死傷慘重的蝶戀花車禍發生不到一個月全台灣還在為拼裝車大巴士的安全性憂心忡忡經濟部工業局竟然力排眾議,「建議交通部公路總局將補助大客車汰換的附加價值率標準106年提高到60%107 年 70%。 「附加價值率」和「拼裝車」,乍看風馬牛不相及。 編按:作者意指提高附加價值率等同於增加自製率。 等於變相鼓勵廠商不進口外口車,選擇自製拼裝車。 內行人卻指稱:

  4. 2021年10月21日 · 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對違規行為除了罰鍰外,也針對汽機車駕駛人各種違規樣態實施記點,點數依危害程度分為 1 點至 3 點,例如超速、不依標誌、標線及號誌行駛記 1 點;不依規定過磅、違反汽車裝載規定(超重、超長、超寬、超高)記點數 2 點;蛇行、逼車、超速逾 60 公里等危險駕駛及闖紅燈記3點。 條例規定,半年內累計違規記點達 6 點以上者,須吊扣駕照 1 個月及參加道安講習,1 年內吊扣 2 次,再受違規記點者,將吊銷駕照。 但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林志學認為, 違規記點處罰太寬鬆 ,記點累計期限才 6個月,期限一到就一筆勾銷,駕駛人根本罰不怕。 違規處罰不夠嚴厲,台灣車禍死亡人數高於日本.

  5. 2024年5月23日 · 英國交通研究所的研究分析了過去三年中的交通事故數據,結果顯示,電動車在每小時 20 公里以下行駛時,與行人相撞的概率比汽油車高出 37%。 這主要是因為電動車運行時幾乎無聲,使行人難以察覺其接近,特別是對視障人士和兒童構成更大風險。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建議電動車生產商在車輛中加入人工噪音,以提醒行人注意。 歐洲和美國已經開始制定相關法規,要求電動車在低速行駛時發出一定的聲音。 此外,研究人員還強調了提升行人安全意識和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減少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之一。 隨著電動車普及率的提高,安全性問題將成為公共政策和技術創新的焦點。 研究人員呼籲政府、車廠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確保電動車在提供環保和能源效益的同時,也能夠保障行人的安全。

  6. 2021年11月25日 · 2021-11-25. 分享本文. 酒後駕車所引發的交通事故新聞裡怵目驚心的車禍現場受害家屬的虐心痛哭這些令人不忍直視的畫面似乎沒有為酒駕肇事者帶來多少警惕作用此類事件仍是屢見不鮮。 2019 年台灣酒駕新制上路,不只提高了汽、機車的罰則,連自行車、電動車、電動輔助車等三輪慢車,若是酒駕也都會一併開罰,希望能達到「酒駕零容忍,力拚零死傷」的目標。 而國外則有不少人藉由自駕車自動駕駛的功能,試圖躲避法律的規範。 然而除了靠政府訂定防止酒駕的法案之外,來看看其他國家如何藉由科技減少酒駕的案件。 美國未來將強制安裝汽車反酒駕偵測系統.

  1. 相關搜尋

    李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