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承值/台北報導.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今年大動作要求網路平台下架二次元涉及兒少性影像圖片,由於藝文創作與色情界線難分,引發扼殺創作自由的質疑。 民進黨立委蔡餘今(11)日透露,已和衛福部達成4項共識,整起爭議應能順利落幕,只是他在過程中不遺餘力發聲,卻導致自己在社群平台「X」的帳號,遭到無情停權。 iWIN爭議事件造成人心惶惶,ACG產業都受到影響。 蔡餘指出,為避免法令解釋模糊,使二次元創作受限,他偕立委沈伯洋、黃捷向衛福部多次反映民情,終於在今天會議中,各方達成4項共識。

  2. 2024年3月3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因應《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去年修法實施,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下架網路平台的成人遊戲圖片,引發動漫圈「二次元兒少性影像」如何管理的討論,許多網友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希望政府回應;民進黨立委蔡餘今(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二次元創作屬虛擬人物,不應管制,任何管制都會讓創作人自我思想審查、扼殺創作自由空間,強調真實與虛擬應分開,「嚴打真實、放寬虛擬」。 日前有民眾向iWIN檢舉,指稱部分網友分享的日本成人遊戲角色看起來像小孩,有涉及兒少性剝削之虞,經衛福部授權,iWIN將以下架方式處理,但相關做法引發眾多網友不滿,認為若二次元創作受兒少性剝削條例規範,將限制創作自由,且判斷標準過於空泛。

  3. 2024年3月22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雞排妹鄭采勻在臉書直播中公布網紅陳沂的手機號碼陳沂提告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台北地方法院判鄭采勻徒刑4月得易科罰金檢察官及鄭采勻都提上訴高院合議庭以原判決未具體衡量被告是反制報復的犯罪動機量刑略重因此撤銷改判徒刑3月得易科罰金最高法院日前駁回雞排妹方上訴全案定讞。 陳沂提告指稱,雞排妹鄭采勻於110年5月9日0時許在住處,以「鄭家純」帳號登入臉書,加入陳沂開啟的臉書網路直播,直播中因不滿陳沂在直播時公開其行動電話,即念出陳沂手機門號前4碼,陳沂聽聞後立即告知不同意被告公開她的門號,並告以倘公布將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

  4. 2018年7月4日 · 2018-07-04. 胡 照鑫. CNEWS大人物 司徒美堂 致公黨.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盛雯/台北報導. 在台灣,登記有案的政黨將近400個,其中,致公黨是這一年中,忽然竄起的一個名字;而提到致公黨,就不得不提現任黨主席陳柏光。 正是在陳柏光的手中,致公黨首次被台灣民眾所逐漸認識;也是在陳柏光的手中,致公黨從一個名義上的政黨,成為一個有主張、有理念、有故事、有自己候選人的、真正的政黨。 認識致公黨,從認識陳柏光開始。 就讓陳柏光本人,來說說他自己的故事,以及致公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5. 2024年3月21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儀潔、 韓羽婕、文成、陳巧紜、林佑威、施建宏/台北報導. #光電 #太陽能 #鳳林開發 #陳昭姿 #環境部. 📍完整影片連結. 【2024/3/21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 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 🔗https://www.youtube.com/live/q7wcbFZUbyQ?si=Jq-Wf2gi118BtKaK.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reurl.cc/qd35LD. 訂閱CNEWS YT頻道:https://user107568.psee.io/5f58pp. 按讚CNEWS FB:https://reurl.cc/20vZLa. 光電亂蓋. 圖利廠商.

  6. 2022年6月4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台中市霧警分局員警,去年透過釣魚方式在網路查緝毒品,約出1名姓男子到摩鐵見面交易,當場查獲安非他命4包重約3.2343公克。 台中地方法院一審,依販賣毒品未遂罪,累犯,處有期徒刑6年。 男不服上訴,辯稱全是警方主動要求,之前根本沒有販賣毒品之意。 高等法院台中分院認為員警屬誘捕偵查,違反刑罰預防目的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原判決撤銷,姓男子無罪。 台中員警於去年5月間,在網路巡邏時喬裝成毒品買家,透過暗語連繫上姓賣家,兩人再以手機連絡洽談,以每次新台幣500元為代價,幫忙施打毒品安非他命。 買家若沒有安非他命,也可以現場以每公克3500元的代價購買毒品。 若買兩公克有優惠價為6500元,再以500元價格幫忙施打安非他命2次,合計7000元。

  7. 2023年3月29日 · 數位詐騙猖獗! Visa 最新報告曝台人最容易因「這幾種」話術上當. 2023-03-29. 王 佐銘. VISA 數位詐騙 詐騙話術. 字級.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盛雯/台北報導. 全球數位支付公司 Visa 今(29)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詐騙話術》,顯示即使是擅長科技的消費者,有心人士依然能從中找到犯罪漏洞,儘管半數的人有信心自己能夠識別詐騙,仍有 73% 的人容易忽略數位環境中的可疑訊息。 數位詐騙層出不窮,消費者經常收到「提供免費贈禮」、「要求立即提供個人訊息」否則服務將立即中斷的電話、簡訊或電子郵件,這樣的手法持續成功引誘消費者上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