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7月15日 · 對此林心如在微博上發表聲明表示自己以前不曾未來也不會支持台獨事實上林心如會有這種反應大家可能不用太意外因為早在去年七月他就表達過自己認同一個中國的立場……

    • 黨外初體驗:外公偷偷摸摸帶「黨外雜誌」回家
    • 婦科醫師看見最細微的性別歧視
    • 楊志良你錯了,少子女化不是女人的責任
    • 性別平權會讓男性過得更好
    • 從生育到墮胎,女性從未得到身體自主的權利
    • 為什麼結了婚的人,才有權利擁有孩子?
    • 先照顧最大的專業女性工作族群——護理人員

    林靜儀是 1974 年出生的南投人,高中之後就在台中求學與工作。 在國小二年級之前,她住在被視為「鐵桿深藍」的永和,但林靜儀的外公和舅舅經常會「偷偷摸摸」的從書報攤帶幾本黨外雜誌回家,「我當時只是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家人要偷偷摸摸地做一件學校老師不允許的事,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的黨外,跟很多人比算是非常早。」 在國三左右、即剛解嚴的年代,林靜儀開始聽到更多學校老師沒教的歷史,包括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也因此開始逐漸理解「台灣」與「中國」的差異。 林靜儀說到一半,突然語重心長地強調白色恐怖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不是只有當時那群被殺的人跟家屬」。雖然後來考上中山醫學院,但她在高一時曾想念文、法、商或政治,但媽媽卻跟她說,「你不可以唸政治,我不想要以後提著便當去牢裡看你。」 最後林靜儀還是考上中山醫學系。...

    林靜儀從事婦產科醫師工作超過 10 年,接觸過無數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女性,她認為雖然台灣在數據上已是性別友善的國家,但有許多「根本上的文化問題」依舊未被解決,即使是現在這一代的年輕女性,還是會面臨「結婚的壓力、年齡的迷思、太老不能生小孩、太老沒人愛、生不出小孩怎麼辦」這些來自社會文化的歧視與壓力。

    林靜儀接著提到,有位姓楊的前衛生署長、健保專家曾在一場外交部舉辦的醫療研討會在分析台灣少子女化的危機時,就將矛頭指向女人,「因為女人都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所以台灣才有少子女化的問題。」 林靜儀認為,如果真的要解決少子女化的問題,不應通通歸咎於女性,而是應該建構友善的生育與托育環境,「單靠一胎補貼三萬塊,你會想生小孩嗎?」林靜儀反問。而且,由於醫療技術進步,老人越活越久,但照服員不足,且傳統價值觀經常認為「照顧家人是女性的責任」,這都是當代女性被迫承受的壓力,林靜儀這麼主張。

    要解救承受這些不平等壓力的女性,林靜儀認為,唯有透過追求性別平等,「而且當台灣真正落實性別平權時,男生會過得比現在好很多。」 她接著又分別舉了兩個例子: 林靜儀曾詢問醫學系的男學生,在實習很累、課業壓力很大、主治醫師很機車的時候,是否曾經靠在女朋友的肩膀上哭過,但舉手的男生了了無幾。她認為,這也是社會文化為男性套上的枷鎖,因此男性也應加入推動性別平權的行列。 但仍有許多男性無法體察這些既存在社會中的細節。 有次林靜儀在醫療團體演講性別平權的議題,有位男醫師舉手發言,「我覺得現在已經很平等啦!」林靜儀用一句話讓台下的這位男性醫師瞬間沈默:

    討論完文化問題,我們接著提問,那在政策與法規上,能夠如何推動性別平權? 林靜儀便開始滔滔不絕的說明「婚育脫鉤、領養問題、人工生殖、代理孕母、護病比、優生保健」等議題。 她首先強調「婚、育應該脫鉤」,才能讓女性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並一定程度的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她認為現行的婚姻制度與文化,讓女性在挑選適婚對象時,雙方都需要經過層層關卡,例如通過家人的鑑定、朋友的篩選,最後才能結婚與生小孩。 將生育過程中的「婚姻」門檻拿掉,林靜儀希望這能讓更多女性自主選擇是否要生小孩。 圖片來源:a11sus,CC Licensed 雖然法律已經沒有「不准」女性自己生小孩,但林靜儀接著提到,目前的《人工生殖法》僅限定「有一夫一妻婚姻關係」的女性,可以前往醫院使用人工生殖技術,這對於先天有生理上的限制的單身女性或...

    此外,雖然現行的領養法規上,已不再明文規定「一夫一妻」的領養資格,但林靜儀解釋,政府將處理領養案件的責任丟給民間團體,讓民間團體必須承擔孩子被領養之後的責任與風險,因此團體只好從最世俗的規範篩選,「也就是以一夫一妻的家庭為優先」。 「為什麼結了婚的人,才有權利擁有他們的小孩?」林靜儀認為這些議題都應該重新討論。 另一項與女性身體自主高度相關的,則是大約 10 年前曾在社會上被婦女團體與宗教團體激烈爭辯的《優生保健法》中的墮胎議題。 現行的法規依然要求已婚婦女若要墮胎,必須請丈夫簽署同意書。但林靜儀提到,有些婦女是因為家暴而懷孕,「她們如果不想生,卻還得去求施暴者簽署同意書?」 林靜儀更強調,這部法律甚至「只規定已婚女性」,因為若是 20 歲以上的成年未婚女性,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生下小孩,但一...

    除了放寬對於女性身體自主的限制外,林靜儀認為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趕快處理——護病比入法。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媒體報導「高工時、醫護人員出走」等台灣醫療產業崩壞的現象,林靜儀指出,現行用來評估護理人員照護量的標準,是「上下交相賊的評鑑」,導致有的護理師在四點打卡下班,但必須回到辦公室繼續處理報表、交班,實際下班時間其實是六點,「這段期間都不算在加班時數內,也不會呈現在評鑑報告上」。 林靜儀說,護理人員是最大的專業女性工作族群,「如果連專業女性的工作權都無法保障,那談再多性別平權都不夠。」她說,從事護理工作的女性在接受專業訓練時,被要求培養「體諒他人」的精神,但卻不知道要體諒自己、不知道工時應該有所規範,這些精神被內化在護理人員的心中,所以她們不會向機關爭取權益。因此,林靜儀認為應該將「護病比」明文...

  2. 2018年10月25日 · 【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常常說「相由生」,其實也是有些科學根據呢。情緒、社會期望、還有你對自己的看法,都會是影響你長相的因素。 (責任編輯:鄭閔文) 前兩天吃飯,和朋友聊到許久不見的A,朋友說:「估計A這一年過得不怎麼好,生活工作可能都不順利,在朋友圈發的照片都長得 ...

  3. 2021年9月14日 · 2017年與老公武廣明結婚的林可彤婚後陸續生下兩個可愛的寶貝兒子經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婚姻育兒相關的話題給人活潑樂觀形象的她姊妹淘的訪談中坦言自己偶爾也會跟老公起爭執,「情緒上來時講的話儘量不要留在心裡等情緒過去了再正面的去檢討。 」婚姻中一定有摩擦試著在爭執時冷靜下來並在事後耐心地與對方討論溝通或許才是維持長久婚姻的秘訣。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姊妹淘編輯 江芷稜. 每個媽媽都有本難念的育兒經,在繁瑣的日常中找到快樂,是女性的最大智慧。

  4. 2018年6月4日 · 這邊我提供幾個方法,來讓大家能夠在面對改變的時候可以更加容易做出選擇:. 1. 以「想」為出發,而不是以「怕」為出發. 這其實跟戀愛一樣,當妳什麼都是因為「怕不能得到」、「怕會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幾乎都沒辦法讓妳得到妳想要的。. 同樣的道理 ...

  5. 2016年12月13日 · 郁珊分享了她最近的研究結果,他們蒐集了76位設計師、品牌的 Instagram 來抽取數據並分析每個品牌的調性,發現這些品牌的發文調性可大概分為: 品牌形象:這類貼文不一定會出現商品的照片,而是以文字敘述及照片創造意象,加強人們對於品牌的印象. 促銷型貼文:顧名思義就是宣傳商品的貼文,會有具體的商品圖及描述等。 他們先用機器學習分析每種不同類型的Po文,最後將設計師或品牌在時尚界中的定位分為領導者或跟很多人風格相似的追隨者。 發現設計師或品牌在時尚界中的定位與機器學習的分析結果是吻合的,領導型的品牌較多與品牌形象相關的貼文,追隨者就需要比較多促銷型貼文,然而,比追隨者更不具知名度的設計師又出現較多的品牌形象貼文。

  6. 2019年9月24日 · 臺灣家庭大調查「成年子女誰最常探視父母?」數據說話:單身女兒第一名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網站 家庭效能信念的影響與來源,劉蓉果、朱瑞玲,《中華心理學刊 》 58卷1期, 2016 延伸閱讀 「我是愛他的,但最近看到他總覺得心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