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5日 · 義大利雜誌稱全世界都需要台灣。 圖片來源: 毛貓大少爺. 義大利知名政經雜誌「視野」(Panorama)日前專文指出,全世界都需要台灣,並報導寶島對歐洲的重要性,義大利也應著眼台灣在半導體的優勢,加強台義合作,並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義大利雜誌分析:台灣對盟產生巨大影響. 視野雜誌 17 日刊登義國智庫 Policy Sonar 創辦人加列蒂(Francesco Galietti)專文「為何台灣對歐洲人很重要」,他在文中以「蝴蝶效應」理論比喻,遠處發生的小事件也可能對其他地方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台灣雖一直是國際外交舞台的「灰姑娘」,這個島嶼的人民終究靠著勤勞奮鬥,獲得前所未有的注意。 台灣晶片深深影響歐洲與全世界.

  2. 2021年2月17日 · 徐子捷 2021-02-17. 圖片來源:翻攝自 Jens Stoltenberg Twitter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下簡稱北約)是歐洲和北美國家在 1949 年組成的軍事防衛同盟,成立目的是因應冷戰時期蘇聯及後來俄羅斯的威脅。 但隨著中國崛起,2019 年底北約在成立 70 週年高峰會上,首度將中國列為挑戰。 儘管北約把中、俄視為敵人,但成員之一的德國在 2020 年時不僅和俄國在天然氣管線上密切合作,總理梅克爾更稱與中國的合作對盟而言具有「重大戰略利益」,此事讓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大怒,一舉撤走 9500 名駐德美軍。 不僅如此,北約也一度因為川普實施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而面臨崩解的危機情況。

    •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為巧克力正名
    • 歐洲人多愛吃巧克力,德國每人平均每年吃 11 公斤
    • 什麼是不「正統」的巧克力?
    • 巧克力原料議題,以血汗童工最受矚目
    • 推薦閱讀

    台灣自明年開始要為巧克力正名,而歐洲過去就曾為正統巧克力發生近 30 年爭執,有的國家堅持只有完全使用可可油製造的巧克力才能被稱為巧克力,但歐盟於 2000 年接受植物油製造的巧克力,兩派勢力互不相讓。 衛福部食藥署今年 3 月宣布,明年元旦起,含餡巧克力的巧克力含量須達 25%,並明令所有巧克力產品的植物油含量不得超過總重 5% ,否則不可以「巧克力」作為品名。歐洲更早就對原料可可油與替代用的植物油有過政治角力。

    先來看看歐洲人有多喜歡吃巧克力。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估計 2019 年歐洲聯盟(EU)生產高達 370 萬噸巧克力,而根據法國媒體 2018 年報導,德國每人平均每年吃下 11 公斤巧克力、比利時 10.9 公斤、瑞士 10.8 公斤、英國 10 公斤、法國 7.3 公斤,並指對比之下美國人均 6 公斤胃口並不算特別大。 以比利時為例,除了觀光區布滿巧克力專賣店,即使是街角小雜貨店都會陳列著一排巧克力,而走進大型連鎖量販店更不用說,直接一整列任君挑選。不過,這些打著濃郁美味的巧克力,卻曾有一場歐洲巧克力正統之戰。 1957 年比利時、德國、法國、義大利、 盧森堡和荷蘭 6 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組織,建立一個涵蓋貨物和服務的的共同市場,而這些國家因為都同意只有完全使用可...

    到了 1973 年,丹麥、愛爾蘭和英國等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但它們的巧克力產品有些不同,以牛奶巧克力為例,法國及比利時堅持,除了牛奶之外,配方就只能有可可油,但是英國的配方加了蔬菜油,因此不能被稱為牛奶巧克力,更取笑這種成本的產品應該叫做「菜克力」;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則不接受為「正統派」的規定,展開角力。 英國為打開歐陸市場持續推動修改規定,當 1991 年歐洲共同體轉變為歐洲聯盟,成員國擴大之後,「正統派」的堅持愈來愈受到新興派的挑戰。2000 年歐洲議會通過歐洲執委會提出的一項指令,允許歐盟成員國生產巧克力時,可以使用其它油脂做為可可油的替代品,但包裝需清楚標示油類原料成份。

    歐洲巧克力走過正統之爭,20 年後圍繞原料的議題仍未停,其中以童工血汗最受矚目。2019 年倡議團體「綠色美國」表示,多家大型巧克力公司都未能將童工從供應鏈中排除,非洲多數可可豆農家生活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劃定的貧窮線以下,每天薪資不到 2 美元(約新台幣 61.3 元),助長當地童工文化。 多家大型巧克力公司都說將持續投入社會責任,並使用獲道德認證的可可豆。比利時超市販售的巧克力包裝上出現愈來愈多公平交易、雨林聯盟認證標章等,道德可可豆是否名如其實,以及能否實質幫助農民生計都還需要受到更多檢視。

    甜蜜滋味背後的陰影:淌血的黑暗巧克力 未來的巧克力變得又酸又苦?趕快記住現在的幸福滋味 沒人說的甜點真相:巧克力是壯陽神器,美洲國王無法自拔每天至少灌 50 杯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特派專欄 歐洲巧克力正統之戰30年 可可油對上植物油〉。首圖來源:Jessica Loaiza)

  3. 2021年6月4日 ·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FT) 報導 ,盟應成員要求,2 日將提出「數位錢包」計畫,未來任何公民只要憑藉一個網路身分識別(ID),就能享有 27 個成員的公、私部門服務。 盟欲搭著疫情順風車,推廣數位身份識別. 盟已有個別成員發行數位身分證,但多不相容,且在發行的國家內接受度也相當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民眾也被迫在家上網,不能出門,盟想藉此推廣能在聯盟內通行無阻的數位身分識別,讓民眾更容易取得公私部門的服務。 知情人士透露, 盟推出的數位錢包,將能安全地儲存付款紀錄、密碼、駕照及官方文件。 27 的公民,只要用單一數位身分識別,就能登入當地政府網站或支付水電費。 此外,為確保網路安全,用戶將使用指紋或視網膜掃描的方式登入系統。

  4. 2021年9月29日 · 盟與中國外長對話,提到台灣. 歐洲聯盟與中國外交部長今天舉行戰略對話時提及台灣議題,盟表示台灣是理念相近的重要經濟夥伴,盟及其成員國有興趣與台灣發展合作,但不承認國家地位。. 盟(EU)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

  5. 2021年12月3日 · 習近平絕不能誤判. 【邦交雖不多,但台灣不孤獨】路透社:面對台海戰爭,7 國用「這種文件」,助台建潛艦.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NHK:台關係急速升溫 主因各國對中國反感 〉。 首圖來源: 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盟台灣關係.

  6. 2021年8月13日 · 連柏翰 2021-08-13. 立陶宛總統府。 圖片來源: Wojsyl. 立陶宛近日宣佈將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引來中國抗議,但立陶宛外交高層仍然高呼回應,表示立陶宛支持民主與自由。 但是除了民主與自由外,立陶宛為何會抗中挺台? 還有什麼其他因素左右這個外交路線? 立陶宛內政的「價值外交」路線. 不顧北京反對,台灣即將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立陶宛也會在今年秋天於台灣設立辦事處。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表示:「立陶宛關心台灣和世界各地追求自由民主的人,因為立陶宛的重生之路就是一條捍衛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道路。 為什麼立陶宛會決定這樣做呢? 除了曾接受台灣的口罩贈予之外, 這跟立陶宛目前執政團隊有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