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9日 · 1. 頭昏: 通常會有頭昏昏沈沈、頭重腳輕或腦袋不清楚等的感覺,常與壓力、睡眠不足、憂鬱、焦慮,或是服用鎮靜類的藥物有關。 出現昏昏沈沈、頭重腳輕是屬於頭昏症狀。 (圖片來源: Heho健康 ) 2. 昏厥: 造成原因為心臟到腦部的血流不足,進而出現了短暫性意識喪失,俗稱「昏倒」。 3. 眩暈: 眼前出現一陣天旋地轉,有漂浮的感覺,大部分有內耳性的疾病所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梅尼爾氏症。 4. 失去平衡: 會有頭重腳輕,站不穩的感覺。 通常是因為小腦病變、帕金森氏症,或是四肢周邊神經病變等疾病造成。 清楚頭暈的症狀,才不會找錯科別. 從上述的 4 種頭暈類型就可得知,引發的原因都不同,有內耳所引起的、有血流不足所引起的。

  2. 2017年7月12日 · 1、對於末期病人而言,他們體力的衰弱往往來自於本身的疾病逐漸惡化,如癌症、糖尿病、腎衰竭等等。. 再多的營養進去,其實身體也無法吸收。. 2、國外的研究已經證實,末期病人有沒有放置鼻胃管和生命的長短,其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3、每個人都應該 ...

    • 嗜睡/睡眠品質的篩檢:嗜睡量表
    • 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中文版
    • 第一部分:請就過去 1 個月來的日常(大多數)的睡眠習慣回答
    • 第二部分:睡眠困擾
    • 延伸閱讀

    美國睡眠醫學會推廣使用的標準問卷「嗜睡量表」,又稱艾普沃斯睡眠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可以用來自我評量白天嗜睡的狀況。 長庚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醫師說,白天嗜睡可能是因為嗜睡症、猝睡症、憂鬱症等疾病引起,也有可能代表晚上睡眠品質不良,或是安眠藥的藥效還沒有退等等原因造成;不過每天的睡眠情況不一樣,也有可能只是當天睡眠不足而導致白天想睡覺,但如果狀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常常發生、總是在不該睡的時候睡覺,就要特別注意。 請依自己在白天的不同情境中會打瞌睡的頻率作答(分數列表:0 從未,1 很少,2 一半以上,3 幾乎都會)。 1.坐著看書、看報紙時。 2.看電視時。 3.在公眾場所安靜的坐著(如在戲院、電影院或會議中)。 4.坐車連續超過一小時,例如公車、...

    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可以評估 7 個面向的分數: 1.主觀睡眠品質 2.入睡時間 3.睡眠總時數 4.睡眠效率 5.睡眠障礙 6.安眠藥物使用 7.日間功能障礙

    1.晚上通常幾點上床睡覺?X 小時 X 分鐘。 2.在上床後,通常躺多久才能入睡?60 分鐘以內/60 分鐘以上 3.早上通常幾點起床?X 小時 X 分鐘。 4.每天晚上真正睡著的時間約多少?(這可能和躺在床上所花的時間不同)?X 小時 X 分鐘。 這部分是評估睡眠總時數、睡眠效率與入睡時間的狀態,關於睡眠總時數與睡眠效率的部分: 1. 睡眠時間超過 7 小時/真正入睡的時間超過7 小時:0 分 2. 睡眠時間不到 7 小時/真正入睡的時間不到 7 小時:1 分 3. 睡眠時間不到 5 小時/真正入睡的時間不到 5 小時:2 分 4. 睡眠時間不到 4 小時/真正入睡的時間不到 4 小時:3 分 如果是入睡時間的話,則是這樣計算: 1. 不到 30 分鐘就入睡:0 分 2. 30 ~ 60 ...

    5.睡眠障礙、睡眠效率:睡眠有多少次受到下列干擾? 1. 1.1. 無法在30鐘內入睡 1.2. 半夜或凌晨便醒來 1.3. 必須起來上廁所 1.4. 覺得呼吸不順暢 1.5. 大聲地打鼾或咳嗽 1.6. 會覺得冷 1.7. 會覺得熱 1.8. 會作惡夢 1.9. 身上有疼痛 1.10. 其他情況 分數計算:全部都從未發生 0 分;超過 1 項每週少於 1 次:1 分;超過 4 項每週 1~2 次以上:2 分,超過 4 項每週 3 次以上:3 分 6.安眠藥物使用:有多少次需要藉助藥物(醫生處方或成藥)來幫忙睡眠? 分數計算:0 從未發生,1 每週少於 1 次,2 每週約 1~2 次,3 每週 3 次或以上 7.日間功能障礙:當在開車、用餐、從事日常社交活動時,有多少次覺得難以保持清醒狀態?...

    【睡前腦中思緒還停不下來?】精神科醫師臨床實證:4 個「睡眠儀式」,可讓大腦切換到休眠模式 (本文經 Heho 健康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早上起來覺得累?你的睡眠品質可能不夠好!2 種量表快速了解睡眠狀況〉)

  3. 2018年5月28日 · 生活中或工作上,身邊總有很多「挑刺狂魔」,不管你怎麼做總被他們嫌得體無完膚。. 其實了解這類人的心理狀態,你會發現有些狀態根本與你無關,你無須必苛責自己。. 先看看身邊朋友是不是經常這樣對你。. (責任編輯:黃彩玲). 文/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

  4. 2020年3月17日 · 6個打破「失眠—憂鬱」惡性循環的好眠技巧. 鄭淳予 2020-03-17.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腦神經科臨床醫師鄭淳予帶我們了解憂鬱症與「不知足」並無直接關聯性,反而是「不優質的睡眠」可能引發每一個人的「憂鬱」,至於要如何好好睡一覺、跟憂鬱説再見,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 / 腦科學博士暨腦神經科臨床醫師 鄭淳予. 我想跟大家分享「憂鬱」和「睡眠」的關係,憂鬱不可恥,歧視跟無知才可恥! 「心情不好」或是「抗壓力下降」不是憂鬱症的原因,而是罹病的時候可能表現出來的症狀,當然「不知足」跟憂鬱的發生更沒有直接相關性,身為頭腦健全、邏輯清楚的文明人,我們一起來了解腦科學,用正確的觀念守護和理解憂鬱症,一起了解怎麼做更好! 不是不知足,是大腦生病了.

  5. 2018年12月4日 · 文/ 瀨戶口 本書開頭已說明過,人的憤怒頂點最多只維持六秒。 只要六秒,憤怒的高潮就過了。最多就是六秒。 如何?是不是覺得意外的短? 所以,絕不能在這六秒內做出「反射動作」。

  6. 2020年9月18日 · 當血糖值超過600mg/dL,糖分、水分將隨著尿液排到體外,患者會表現出多尿、脫水、呼吸急促,嚴重甚至會昏迷、死亡,這是所謂的「糖尿病高滲透壓症候群」。 當血糖值超標,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無論大血管或小血管都遭殃 。 因為,處於血糖過高的狀態下,身體就像泡在糖水裡,血管壁會慢性發炎、變得脆弱。 當血管不健康,血流減少,就無法順利輸送足夠的氧氣、養分到各器官去,器官的功能就會愈來愈差,諸如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功能惡化、傷口不容易癒合等狀況會一一浮現。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患者可能抱怨眼前出現黑影,這是視網膜病變。 」鄭畬方醫師說:「抱怨手麻、腳麻、感覺異常,代表神經病變。 尿液變少,代表腎臟病變。 這些都是糖尿病5年、10年、20年以後帶來的問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