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2日 · 今年是台灣海圳國家綠元年,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特別發起「台灣海圳國家綠元年起步走」100K 活動,民眾只要在3 個月內在綠自主散步,累積達到 100 公里就可以獲得證書以及台灣海圳國家綠地圖,觀旅局建議民眾不妨走訪這條水與綠樹共構的

    • 阿里山二延平步道1
    • 阿里山二延平步道2
    • 阿里山二延平步道3
    • 阿里山二延平步道4
    • 楔子
    • 基礎建設的需求
    • 木材商人的小三
    • 捲入國際市場的阿里山木材
    • 既競爭又合作的木材商貿網絡
    • 丕變東亞國際局勢中阿里山的再定義
    • 檢視「阿里山故事」

    去年 1 月,我受朋友邀約到嘉義鹿草鄉訪問她的阿公──陳金龍先生。 她阿公高齡 96 歲(1922 年生),是位木工師傅,在 1940 年代跟著師傅學習,出師後自己開了一間家具店。爾後,阿公時常到嘉義火車站購買從阿里山運下來的木材來製作家具,銷路都挺好的,並在有盈餘之下,買了一臺在當時象徵貴族的腳踏車。腳踏車不僅成為阿公的代步工具,也是阿公的把妹神器,當時他為了追女生甚至追到南投去。 說起1940 年代的嘉義,早因為 1910 年代阿里山事業的興起,蛻變成重要的一級木材都市。也因此,嘉義街上出現了許多木材工廠,以及許多木工師傅,陳金龍先生就是其中一位。阿公的這段往事,讓我想起一直以來在網路上流傳的阿里山故事。 若google 有關阿里山的歷史,總是會出現許多文章的內容直指「日本人將阿里山的檜...

    在日本時代以前,臺灣建屋的木材主要都來自福建的杉木,又稱「福州杉」。當時臺灣透過渡口貿易,進口了很多福州杉,甚至帶動了福建的森林砍伐。日本人統治臺灣後,由於展開一系列的基礎建設(包括鐵路、港口、電信和官廳等等),故而需要更大量的木材。 一開始,日本人尚未發現阿里山的林木資源,於是他們只能依從原有的習慣,從日本輸入日本木材。結果,當時臺灣的木材市場,便形成以日本人使用的日本材與臺灣人使用的福州杉為主。 不過一直進口木材,對於初期缺錢又急著建設的臺灣總督府來說,不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適逢自 1896 年起,臺灣總督府便開始調查臺灣的森林資源。短短幾年的調查內,他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蘊藏豐富資源的森林,而其中最令臺灣總督府振奮的,便是這塊擁有豐富木材資源的寶地──阿里山。 然而,開發阿里山所需的經費...

    以臺灣來說,在木材市場中最直接受惠的,便是位於阿里山下的木材轉運站──嘉義,嘉義也因此躍升成為重要的一級城市。見此商機,許多人紛紛投入林木市場瓜分這塊大餅,光 1920 年代到 1930 年代之間,嘉義街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木材工廠就有將近百家,其中日資有 18 家,臺資 75 家,大多坐落在元町、榮町、檜町等熱鬧地方(約在嘉義市東區和西區一帶)。 這些資本家為了避免彼此的競爭過於激烈,導致木材市場過度波動,便組成商業團體相互合作,結果形成日資和臺資分別擁有各自的勢力範圍。例如 1916 年三井、鈴木和後藤組等組成「臺灣木材共同購買所」、1922 年另有「臺灣木材共同販賣所」、1926 年又有「臺灣圓木共同販賣所」;臺灣則有「7人組」。這幾個領有政府「大牌」(意指牌照)的組織,承攬了絕大部分...

    在阿里山木材於臺灣熱烈販售的同時,一部份高級針葉材也進入了日本,並且面臨了激烈更競爭的銷售市場。 這件事必須從 1887 年開始說起。 1887 年,日本頒布了「私鐵條例」鼓勵企業家建築鐵路。隔年,山陽鐵道會社、九州鐵道會社等數家鐵道會社便接連出現,全國興起鐵路興建潮。1906 年日本再度頒布「鐵道國有法」,依序將鐵路收歸國有,最後終於在明治末期建立了全國的鐵路網。 鐵路網的出現衝擊了日本原有的水運網絡,並重新建構了木材銷售網和銷售據點,帶動了其他木材市場的興起。又因鐵路具有可以深入許多地帶的特性,故而讓商人得以開發日本東北和北方一帶的森林,結果原本以南方紀州材為中心的木材市場,逐漸轉變成以東北、關東和北海道材為中心。 另一方面,製材機械的演進也替木材市場帶來一場革命。原本必須建在山上依靠水...

    早於 1914 年,阿里山木材便已經銷到日本。為了建立銷售網絡,1914 年大阪的富士九商店聯合其他批發商,組成「阿里山材木販賣組合」,負責名古屋以西、朝鮮和滿州一帶,掌控了關西以西的阿里山銷售網絡;而關東以東一帶,則由日本政府指定之鈴木商店和野澤組負責。兩個組織壁壘分明,各有各的負責銷售區域。 雖然有一定的銷售網絡,但是對商人來說,最大的困境還是如何說服客人購買阿里山的木材,因為日本早已用慣了自己的木材,一時之間難以接受其他選擇。商人只能不斷宣傳阿里山檜木的好處,並想盡各種辦法來推銷,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混著木曾山產出的檜木一起賣,再從中向客戶說明臺灣檜木的優點。 透過商人不斷地宣傳,1920 年代日本人逐漸發現臺灣紅檜和扁柏不僅強度大,而且更耐得住螞蟻咬。適逢此時,日本出現了許多重大建設,包...

    193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關係急轉直下,中國不再將中國木材輸往日本和臺灣,日本也被國際聯盟實施經濟制裁,但這對於以貿易為重心的日本來說,反而加速他們往外擴張的腳步。為穩固資源供應,日本有意建立以自給自足為中心的區域經濟體,而如何有效運用木材資源,便成為當前首要課題之一。 受到國際局勢和經濟不景氣的衝擊,臺灣總督府為掌握更多木材資源,扶植三井公司以雄厚資本進入嘉義的木材市場。三井公司與其他木材商組成「臺灣材友會」(後來又更名為「臺檜會」),承攬臺灣總督府所有砍伐原木數量的七成。這使臺灣人的資本大受打擊,以致處境日益艱難,也顯示出殖民統治下日、臺人資本發展的不平等基礎。 1937 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受到戰爭影響,日本開始實施階段性的木材統制。首先,第一階段是針對北美木材。由於當時美...

    有關日本時代阿里山木材砍伐和銷售過程大致如上,最後我們回過頭來檢視一般流傳的阿里山故事,會發現幾個有出入的地方。 第一,在故事的敘述中:「日本將阿里山的檜木運往日本建造神社」,這句話只對了一部分。實際上,木材若要運到日本建神社,有個重要的基本前提:必須確立供應臺灣無虞,才能對外出口。就比率上來說,除了 1922 年和 1923 年銷售到日本的原木超過臺灣之外,自 1924 年到 1941 年之間,銷售到日本的木材占全部木材的兩成,其餘八成多銷於台灣,1916 年到 1941 年輸往日本的原木平均起來約佔全部的三成(詳情見表二)。 因此,原本的故事遺漏了「七成」和「基本前提」的環節,會讓人誤會日本砍阿里山的木材是為了蓋神社,並且將木材都運去了日本。即便臺灣木材順利輸入到日本,也不是立即打入日本...

  2. 2019年10月25日 · 台灣登山健行古道-阿朗壹古道。. (圖/Tripbaa趣吧!. 亞洲自由行專家). 阿朗壹是一條依山傍海的秘境古道全程12公里是清代開拓東西越嶺道路八條中的一條也就是琅嶠卑南道」,從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開始止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是早期當地通往 ...

  3. 2020年9月9日 · 檜意森活村全園區約3.4公頃要全部逛完的話大概需要3個小時這片廣大的木造建築約有30餘棟多數建材都是使用阿里山的檜木搭建故被取名為檜意森活村全園區分為6部分分別是文創市集在地有禮生活創意時光特區好飲好食藝文展覽參觀沿途還有守護檜意森活村的超可愛小精靈們非常適合去蹓小孩。 這個景點的對面是嘉義的打卡熱點——沉睡森林、北門馳,可以順道去走走一併蒐集三個景點超級滿足。 營業時間:10:00~18:00. 嘉義景點地址:嘉義市東區林森東路1號. 嘉義景點#2 森林之歌. 嘉義景點——森林之歌。 (圖/攝影者:IG @oopeioo0525, 由 Tripbaa 授權提供) 看到這顆金黃的「蛋」塔裝置藝術,叫做森林之歌你是否滿是問號呢?

  4. 2018年2月6日 · 『有氧健行』路線行程推薦: 路線一司馬庫斯絕美踏青健行點我看路線二鎮西堡司馬庫斯神木點我看路線三阿里山特富野鐵道健行點我看

  5. 2021年2月5日 · 簡單劃分海圳的四大特區,分別為:充滿歷史人文的內海之路、細細品味水利遺產的大圳之路、和鄒族學習自然共生的原鄉之路以及最後一段,登山台灣最高峰「玉山」的聖之路。 海圳貫穿 3 座國家國家風景區、2 座國家公園和 2 座水庫。 阿泰形容這是一條可以邊走邊讀歷史的步道,與大家熟知的健行步道不太一樣。 圖片來源:台灣山林悠遊網與大凡工程。 「對我們來說,鄒族原是陌生的領域,但實際走完後,我們對鄒族和阿里山一代的原住民部落都有比較多了解。 」阿泰舉例,根據部分學者的考究,鄒族人原本可能居住在安平沿海一帶,後因諸多因素才慢慢遷徙到阿里山上。 此外,在談起原鄉之路時,阿泰與呆呆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6. 2020-10-12. 報橘. 【吳芳銘專欄若嘉義沒被中央法規框住 —— 阿里山鐵道文化與山區產業或許能有更多可能性? 【我們為什麼開闢這個專欄】 提起嘉義首先映入你腦海裡的可能僅僅是赤紅色外身的阿里山小火車或是位處偏遠的故宮南院很顯然的你對嘉義的印象還不夠真切。 [...] By 吳芳銘. 2018-10-25. 報橘. 日本人砍掉整座阿里山的檜木拿去蓋神社? 真相是什麼. CO 肥皂箱. 寫不進課本的歷史,我們一起補足——阿里山鐵道催生者河合博士的故事. By.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