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劉宗勇指出本次淨零排放基礎增能班為今年系列淨零人才培訓計畫五大主題之一近期將陸續開辦其他課程下個主題ESG 報告書訓練增能班已自 4 月 25 日開放報名,預計 5 月 27 日起於各地陸續開班。 淨零人才培訓計畫的另外三大主題內容包括「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查證」、「自願減量專案」等最新的政策及議題,這些都是國內企業刊登職缺描述的關鍵技能。 劉宗勇強調,隨綠能觀念盛行,外界普遍認為「綠領人才」是未來炙手可熱的趨勢。 依據 104 人力銀行資料,綠領相關工作機會數,平均每月有 6 千個。 為協助學員尋找相關就業管道,國環院網站特別提供「環保專責人員交流園地」平台,學員可以經由「工作媒合」欄,就能在國內主要人力媒合網站中,搜尋到與綠領相關的職缺資訊。

  2. 2024年5月18日 · 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成功促成 momo 購物網與 7-11 合作,自今 (113) 年 5 月起,民眾在 momo 購物網使用的循環袋,除了中華郵政、美廉社、台灣大哥大 myfone 門市,也可以到小 7 全國 6,000 多個門市歸還,輕鬆作環保、貢獻 ESG。 網路購物已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大量的包裝廢棄物卻造成環境不小負擔。 為減少一次性包裝材料,商業署推動循環包裝物流服務模式,協助電商與實體通路建立歸還站點以拓展回收網絡,並輔導物流業者導入 AI 配送排程技術加速各站點循環包裝的回收,而 momo 與 7-11 的合作,將為重視減廢環保議題消費者提供更便利服務。

  3. 2024年5月24日 ·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 ( 2327-TW) 今 (24) 日宣布,董事會決議,參與華碩 ( 2357-TW) 集團旗下 IC 設計廠力智 ( 6719-TW) 私募普通股認購,以不超過 53.13 億元 ...

  4. 2024年5月9日 · 台灣的企業是最早承受中國壓力的,現在台塑集團的石化業、中鋼領銜的鋼鐵業,到水泥業,全都輻射在中國競爭之內,這也應驗了我在這些年經常提到的避開中國競爭才是選股的王道。 進入五月,這是季報揭露的旺季,是企業在財報揭露後的股價調整,通常在開年之初,企業會勾勒出今年的遠景與藍圖,股價會出現所謂的「作夢行情」,到了五月會先看到第一季財報,如果股價漲太高,財報表現不理想,股價就會出現很大的後座力。 去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稅後淨利二.九一兆元,這個數字要撐住指數繼續往二 八八三更遠的方向發展很難! 台股最好的走勢是在兩萬點上下的盤整鞏固與整頓,對台股來說,五月股市不是賣股離場,而是密切注意市場焦點轉向何處?

  5. 2024年4月30日 ·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 2024-04-30 16:53. 力成董事長蔡篤恭。 (鉅亨網資料照) 封測大廠力成 ( 6239-TW) 今 (30) 日召開法說會執行長謝永達表示今年是力成迎來機會的一年將集中資源衝刺先前研發的先進封測技術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從 100 億元左右提升至 150 億元,調升幅度達 5 成,用於滿足 AI 晶片與 HBM 需求。 另外,由於一台 AI 伺服器需要上百個 Power Module,力成也攜手國際客戶,投入眾多研發資源,雙方耕耘近一年時間,預計自第二季底開始量產,並在第三季、第四季慢慢放量。 展望第二季,謝永達看好,隨著客戶需求越趨樂觀,維持首季營收為全年最低點看法,本季營收將較季增約 4-6%,下半年受惠伺服器相關晶片開始發酵,營運將呈現逐季成長。

  6. 2024年4月30日 · KPMG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集結不動產專家和 KPMG 全球服務資源,於今 (30) 日宣布成立「畢馬威不動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綜合性的不動產經紀和顧問諮詢服務,並結合國際租稅、法律、財務顧問、ESG 和會計諮詢資源,為企業提供最佳的市場策略和解決方案。 KPMG 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指出,根據 2023 年的全球財富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總財產淨額約為 460 兆美元。 其中,非金融資產中的不動產資產佔了約 53%,這顯示不動產投資布局和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然而,近來受到地緣政治、中美貿易戰、稅務新制以及 ESG 浪潮的影響,各種訊號表明,現在正是成立不動產顧問公司的最佳時機。 不動產不僅提供長期穩定收益,還能夠成為資產組合中的多樣化元素。

  7. 2021年2月24日 · 欣陸中鼎團隊高雄臨海污水處理廠暨放流水回收再利用計畫,預估興建工程經費為 40.33 億元,特許年限 18 年,為台灣首座結合公共污水處理廠與大型再生水廠的專案,污水可在處理後做為工業用水使用,化身都市小水庫,預計今年興建完工後,將可為高雄臨海工業區提供每日 3.3 萬噸的再生水,紓緩當地水資源供給壓力。 依內政部營建署規劃,高雄市臨海污水處理廠暨放流水回收再利用計畫,第一期建設,日處理量為 5.5 萬噸,可生產 3.3 萬噸再生水,以供應臨海工業區內包括中鋼 ( 2002-TW )、中油、李長榮化工、李長榮科技、中石化 ( 1314-TW) 等 5 家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