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叫全家人趕快逃命到了屋外她看見兒媳女兒都在唯獨沒有兒子凌 兒媳哭著告訴她:「 凌立還在廁所」。此時,房屋正在垮塌,一些 磚頭和家俱正紛紛落下。楊玉蓉不顧一切地衝回廁所。從一塊兩米多長 的牆板縫隙中,看到了兒子的身體。

  2. 我們家有三個台大生——爸爸及兩個姊姊,大姊徐薇考大學時,以全國英文科榜眼錄取台大外文系;二姊是外交官,當年是外交特考第一名。 爸爸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就是在這種家庭氣氛下長大,而且以五專生的身分插大,只考上私立大學。 小學時,我就知道自己不是塊讀書的料,覺得自己有閱讀障礙:讀第一行字時,總覺得旁邊那行字一直干擾著我。 到現在我都記得,小學畢業時拿的是「水電行獎」。 從小我就對「操作」很有興趣,而且對「機械」有天分,是媽媽修理燈泡時的小幫手。 媽媽常開著一台「手排」車載我到處跑,我坐在駕駛座旁,憑著引擎聲就能判斷現在該入哪個排檔,並幫媽媽打檔。 除了課業,爸爸還很重視我們「膽識」與「口語表達」的訓練。 小學時,學校每週一次會安排一位學生在全校朝會上演講。

  3. 親子天下專訪時,他提到當爸爸這個角色是他人生中最困難的挑戰,比擔任哈佛大學教授或五百大企業執行長的顧問還要難他從一個三個孩子的父親和心理學者的角度,給父母和老師許多誠懇的建議。 Q:從什麼開始,你對研究「快樂」產生興趣? A:當年在哈佛大學念資訊系的時候,我不快樂。 那時我是個專業的壁球選手(贏過全美賽冠軍),讀最好的大學,成績很棒......過去所學到的一切都告訴我:「我應該很快樂!」但是,我不快樂...... 那時,我迫切想知道:「為什麼我不快樂?」「如何可以變快樂?」後來轉去念心理系,這段找答案的歷程學到第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你有多成功」和「你有多快樂」是沒有必然關係。

  4. 「霸」是教育界最近出現的新詞彙,取英文字bully 譯音,一詞是指「逞 威風、欺凌的人」,根據挪威長期研究此一議題的學者Olweus 的定義,「霸」 專指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被 鎖定為霸對象而成為受兒童的情形。 國外研究發現平均每7 分鐘有1 個 孩子被欺負,在美國每4 個孩子就有1 個被霸,造成8%學生因害怕而平均1 個月缺課1 天,紐西蘭75%學生1 年內 至少被霸1 次,英國21%至27%學生 經常被當成出氣筒被霸,這樣的數據 比例突顯霸行為的普遍及嚴重性。 一般而言,霸行為涵蓋範圍很廣泛, 不管是肢體上的踢、打,言語上的嘲弄、 威嚇,或是關係上的排擠,身體、性別上的取笑或評論,都算是霸的一種。

  5. 作者:綠豆粉圓爸 2013-07 親子天下雜誌 47期. 出自親子天下網站http://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_article.php?w=3396. 以前總認為,最懂孩子的人應該就是孩子的爸媽。. 四年的帶領親子團體歷程,才讓我驚覺,原來有很多的爸媽,並不懂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感覺自己不被懂、不 ...

  6. 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李四端深知父母難為。 例如,「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壓力,因為父母對子女有所期待,父母永遠無法做孩子的朋友,」他一語道破。 而且,他也認為,父母也不必裝「懂孩子」。 這一代年輕人平均4歲就開始上網,他們的思考打死你也不會懂,所以也不需要裝懂。 父母也不需迎合孩子。 李四端國中時偷看《playboy》雜誌,被媽媽發現了,隔天,媽媽給他一個信封套,裡面竟然是playboy年曆,在那當時需要費很多力氣才能擁有的。 年少的李四端只覺得窘,甚至憤怒,從沒打開年曆看。 母親以為公開讓孩子看《playboy》,是一種開明或寬容,但完全走錯了路。 這彷彿是現代父母對待孩子的縮影,不斷地退讓、妥協、討好,以為開明就平安無事,其實只是做了很笨的事。

  7. 科學、性別差異、心理學、父母效能學等科學根據,理解孩子的特質、能力與局限,才能說 出孩子「聽得懂、也做得到」的教養話語。 解決衝突第一步 先自問「孩子為什麼做不到」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理教授周育如提醒,教養遇到難題,父母應先自問「為什麼

  1. 相關搜尋

    凌濤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