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犯了錯怎麼辦? 如果自己發現了,或者是別人發現了告訴你,要用慚愧心來懺悔。 「慚愧」的意思,是覺得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他人,然後懺悔:「但願佛菩薩能夠給我力量,從此以後不再犯錯,以前犯錯的責任,我願意承擔,也願意想辦法盡量彌補。 犯了錯誤要去改善,不但以後希望不要再錯,以前錯了的部分,

  2.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起瞋恨心。 一旦有恨,則如同燎原之火般,對自己,難以處理;對他人,更難原宥。 恨,僅會衍生更多、更難以控制、駕馭的問題。 其次,瞭解自己是一個凡夫、一個猶未抵達解脫道的平常人;他人也是,仍有許多人性的闃暗無明、貪瞋煩惱在燒燃、作祟。 彼此,都需要更高的學習與調整。 這樣看來,所謂的挫折、逆境,也無非只是修行「忍辱行」的時光,一段「煉心」與「調御」的過程,同時,一旦深明因果、深信因果,行者即能以更大的寬厚與慈忍,承擔個人的業力與果報。 針對逆境,汲取智慧與慈悲。 其三,該怎麼處理的事,就怎麼處理怎麼做。 盡可能的「不以自我為中心」,而客觀清明地審查狀況,於「使社會成本減至最低、耗省最小」的前提下,協助自我以及他人,共同解決困境,降低傷害。

  3. 如果是詐取你的財物或破壞你的婚姻怎麼辦當然我們不需要當面感恩別人詐騙感恩別人破壞自己的婚姻可是事實往往相反相成雖然他騙你但上一次當學一次乖好比付學費下一次就不會被詐騙了而婚姻被破壞心裡已經很不舒服還要感謝對方的確不合理。 但是內心不能有恨,要反省自己的另一半為什麼會被搶走? 明白離婚的原因,未來懂得避免,就是成長,也是感恩。 但是如果老是被詐騙,或老是離婚,那就是愚癡。 學佛的人就是要學取經驗,用佛法來調心,經常保持法喜充滿。

  4. old.ddc.shengyen.org › mobile › text聖嚴說禪 139

    聖嚴說禪 139. 總有一些無法接受規矩的人。 這些人是特殊的個案,比如特殊兒童教育有啟智班,特殊成人教育有看守所,吸毒者有戒護所等等。 所以,大原則當然要執行,但是執法、通情、達理這三項必須周延。 如果法不通情,過於冷酷,人在其中成為物而不是人,大家可能不願參與這個團體。 有些特殊的處理法可能不合規矩但合理,對當事人、對環境都有好處,也不會傷害其他人,甚至有益於他人。 執法者不要拿著規矩量人,而要衡量把這種規矩用於對方是否合適。 「規矩不可行盡」是用於寺院中的,但是社會上也可以用。 寺院的清規很嚴,出家人犯了規矩,原則上當然要加以處理,但不是對甲這麼處理,對乙也非如此處理不可,要依事發生的情況以及人本身的背景而定。 規矩不應也不可一成不變。 首頁. 目錄. 上層. 上頁. 下頁.

  5. 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120. 因為客觀是許多人共同的主觀。 譬如,一個人不知道「無」是什麼,十個不知道「無」的人在一起討論以後,投票通過他們討論的結果就是「無」,這樣算不算正確? 因此,世界上許多了不得的理論,都是聰明人想出來的,這些理論,很多人都覺得很好、很讚歎,但是過一段時間以後,另外的新理論會把它推翻,永遠都有新的把舊的推翻。 如果每一樣「客觀」的理論過一段時間就會推翻,那表示客觀是不可靠的。 這時該怎麼辦? 用直觀,也就是直心。 「直心」是超越於主觀與客觀,是不考慮自己,也不考慮大家的想法,事情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假使有一個殺人犯要自殺,這個時候你要不要救他? 你救了他以後,他再去殺人怎麼辦? 可能大家都會說:「這個人本來應該死,那就死了算了。

  6. 觀世音菩薩是梵行清淨的,要相信菩薩的力量,有了這種信心,再加上常念、常拜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這種貪欲的心便會愈來愈少。 除了男女的性欲之外對於物質的貪戀追求渴望永遠不能滿足也是非常痛苦的事能夠得到不一定是好事得到之後該如何處理也是個問題得到後還想追求多一些那也很痛苦因此多欲恰恰與佛法所講的少欲相反。 少欲離煩惱,多欲就增加煩惱了。

  7. 可是,如果不幸遇到這種人,受到了惡意中傷,應該如何處理 呢? 首先要看老闆是不是賢明公正。一個賢明的上級主管應該可以看出誰在惡意中傷、誰在拍馬屁,他會知道應該任用哪一個人;反之,如果不賢明,他就會喜歡聽耳語、中傷的話,分辨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