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0年6月1日 · 天下雜誌229期. 發布時間:2000-06-01. 瀏覽數:1036. 五十四歲的文,初中畢業後因為聲音甜美、嚮往廣播,一腳踏進廣播界服務。. 她曾經紅極一時,在警廣主持﹁我愛我家﹂婦女型節目時,估計聽眾有八十至一百萬。. 得過三座金鐘獎,十多年前公開演講一場 ...

    • 家族接班密碼 藏在排球裡
    • 控股公司整合 分業不分家
    • 與全球第一大廠搶商機
    • 尚需磨合的家族共識決

    終於,永信打破沈默,四名接班成員首度集體亮相,接受《天下》專訪。面對家族和睦與否的「必考題」,二代長子,也是永日化學董事長的李芳裕毫不避諱,家族成員難免會有意見不同,「但絕非重大衝突,否則早就上報了。」 至少到目前為止,李芳裕的話讓人信服。數字是最好的證明。自○九年起,永信連續三年每股獲利一直都站穩兩元,「這很不容易,健保年年砍藥價,國內藥廠去哪找這個獲利?」連競爭同業,杏輝醫藥集團總經理特助王惠弘都佩服三分。這是「兩代」協力傳承的成果。 尋找李家的企業傳承密碼,還是得回到四十年前,在李天德舉辦的永信杯排球賽裡,尋找答案。 「我父親也打過小白球,但為何最後選擇排球?」家中排行老四,現任永信投控董事長的李芳全曾反覆咀嚼,「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團隊分工合作的運動。更重要的是,球場中間還隔著網子,不像...

    領略到這一點,雖然永信的場上球員都是二代,但「合而不分」,退到「球場外」的李天德,仍扮演著場邊教練角色。 證明之一是,擺出戰鬥隊形的永信,在二○一一年轉型,成立投資控股公司。 「這個佈局就是分業不分家,」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分析,有控股公司進行上位整合,就是希望避免家產家業愈分愈小的困境。 簡單講,投控像個大屋頂,事業單位是房間,整個運作模式就是,「李芳全負責拋idea,其他人帶回去cooking,看看可不可行?」李玲津說。 值得注意的是,永信投控的組織再造,另有戰略意涵。 「表面上,永信投控好像只是把原有的關係企業綁在一起而已,其實不然,」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王金來,掏出大聯大控股公司的架構圖解釋,「剛開始,大聯大也只有世平、品佳兩家而已,但現在已經有八個控股成員了。」 王...

    永信的雷達當然也搜索到這股趨勢,對於外界認為永信「溫吞」的刻板印象,李芳裕更不自覺拉高音量,「我們的海外佈局其實很積極。」 如果細數國內藥廠在海外佈局的深度與廣度,只有永信同時在美國、中國、東南亞、日本插旗。但更重要的是,海外是李天德早年培養下一代的戰場,也承載了二代的革命情感。 只要聊起海外,二代總有說不完的憶苦思甜。例如,早年為了佈局東南亞,永信一開始相中菲律賓,結果碰到軍事政變,李芳裕還差點淪為「海外人質」。 之後重心轉往政治環境較安定的馬來西亞,么兒李芳信一蹲二十七年,如今成為大馬前五大藥廠。○四年,永信東南亞控股在大馬掛牌上市,版圖更延伸到印尼、越南、柬埔寨。 被手足暱稱為「拿督」的李芳信,一直是他們推崇的通路專家,「沒辦法,因為有兩個哥哥讀藥學,我只好專心做通路,」為人豪爽的李芳...

    永信目前雖然接班平順,但還是摸著石頭過河。「你看四兄妹一起接受採訪,是彼此尊重,也是還沒有真正的一個共主出現,是屬於集體領導,」旁觀者說。 談到集體領導,李芳全說最多次的關鍵字,就是「磨合」。 究竟有哪些東西需要磨合? 一是在投控董事會裡,家族成員堅持「共識決」。但誰都知道,共識決是天底下最難的決策藝術。 「尊重是大原則,」四人異口同聲地說,「吵一吵也無所謂,如果你聽完別人意見,知道大勢已去,就會識趣,沒必要堅持了,」李芳裕進一步補充,「重點是,決議之後,就不要翻案。」 聽起來,永信家族會議的運作,有一套眾人心領神會的遊戲規則。永信的「憲政秩序」,很像英國的不成文憲法,靠的是慣例與判例。 即便如此,共識決磨來磨去的時間成本,能否跟得上變動劇烈的產業環境? 李芳全坦承,共識決不是他們的苦惱,問...

  2. 2024年1月2日 · 李玉嬋表示曾有一名母親在孩子於軍中意外過世後幾乎每天都抱著兒子的照片哭仔細詢問後才發現該母親其實是希望用眼淚向已經離世的孩子表達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情感

  3. 2016年3月10日 · Google 打贏圍棋棋王 神秘台灣博士是關鍵. Google子公司DeepMind開發的圍棋電腦程式AlphaGo九日首戰南韓棋王李世乭擊敗被喻為人腦最後堡壘的李世乭。. 再次震撼資訊科技界及職業圍棋界。. 這個超強圍棋電腦程式的背後,有個台灣土博士的影子。. 圖片來源 ...

  4. 1981年6月1日 · 有關部長凡事加速度的作風,一位在財政部工作的官員解釋說:「部長是一位開創性的人。 他重視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打出新局面,完全反對守成。 」部長曾經向部屬形容聯合國遠東經濟委員會每年聚會,檢討遠東各國經濟的發展,就好比是一項經濟上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5. 2020年8月3日 · 人物特寫. 失去兒子一年 賴以威極度幸運才能過上普通的家庭日常. 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在去年父親節當天,短短12小時,經歷了一歲的兒子發燒、宣布可能腦死,在生與死的大門間徘徊,他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忘記,天使曾經來過人間。 圖片來源:楊煥世攝. 文. 諶淑婷. 親子天下雜誌. 發布時間:2020-08-03. 瀏覽數:9818. 日子過得那麼快,又那麼慢,8月初當社群網路開始出現各種慶祝父親節的照片與文章時,賴以威想到,原來距離大兒子樂樂突然發高燒的那一晚才過了一年,原來他失去帶著樂樂去散步的機會已經一年了。 2018年8月,對賴以威夫妻來說,無疑像一場濃霧密佈的恐怖夢境。

  6. 2023年12月12日 · 若雯. 天下雜誌788期. 發布時間:2023-12-12. 瀏覽數:7527. 1960年代末,溫州街台大學生宿舍裡,一個大學生正忙著幫到自己宿舍備考的弟弟洗內衣褲。 當時他們都沒料到,一甲子後,這對來自雲林虎尾的兄弟,將成為台灣器官移植史上的關鍵人物,並在今年同時獲得台灣移植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伯皇(右)與伯璋(左)同時獲頒台灣移植醫學會終身成就獎。 (王建棟攝) 畢業自台大醫學系的伯皇,專長是肝臟移植,除了曾經完成台灣首例肝臟和腎臟同時移植,還曾完成台灣首例無心跳捐肝者手術。 一手建立台大肝臟移植團隊的他,在醫院地位宛如「掃地僧」,每當醫院遇到棘手案件,常半夜急叩伯皇前來救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