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8月5日 · 為了做出這些區隔,廠商找上各種市場調查公司、尋求消費者購物的歷史數據,企圖推論到底是哪些消費者會購買自家商品,以及會在哪個時間點、哪些通路購物。 這個做法的背後有個假設:年紀、居住地和行為相近的顧客,可能會有類似的購買需求。 問題是,難道住在台北市信義區的30女生,全部都想買一模一樣的東西嗎? 當然不是。 那究竟什麼才是更有效的市場區隔變數? 其實,顧客之所以選擇某項產品(而不是其他的產品),都有一個理由。 這個理由可能和他的使用習慣有關,又或者是為了他的家人和朋友。 因此,廠商該問的不是「你幾歲? 」「住哪裡? 」而是「你何時使用這個產品? 」「想藉此獲得哪些感受? 」「有哪些使用上的不便? 」BCG將這套新的思考方法稱做「以需求驅動成長」(Demand Centric Growth)。

  2. 2023年8月23日 · 每日一句學管理 看更多. 一張圖讀懂 看更多. 最新活動 看更多. 深度專題 看更多. 八分生活 看更多. 最新上線 看更多. 產業趨勢 看更多. 追蹤我們.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 ...

  3. 2021年5月7日 · 而去年排行台灣前 3 大富豪的則是創立頂新集團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及魏應行四兄弟、國泰金控蔡宏圖及蔡政達兄弟,以及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 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去年名列第 4,儘管身價從 69 億美元上升至 71 億美元,今年卻下滑為台灣排名 ...

    • 做一個開「竅」的職業經理人
    • 真正的職場關係,有時是從不被理解開始的
    • 就算還沒被看見,要讓自己在低谷的每一天都是上升
    • 身在職場本質即是追求,永遠保持昂揚的情熱

    這裡的 「竅」,可以解讀成台語發音:就是雖不語、善於體察,而後心領神會的境界,因為老闆與職場,就是一個需要我們去理解的存在。職場禮儀的本事,即是練就「次文化表述」與「非語言訊息」的洞察,把持分際、知所進退,這可都是專業表現之外的關鍵職涯加分項。 舉例來說:某次 Ben 開車外出陪同 Jules 開會,見 Jules 沒吃午餐,Ben 建議要不要為她買份壽司。這個建議可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上次在會議室中,Ben 見到 Jules 面前擺著壽司,這是 Ben 對老闆採集的偏好線索,就這麼派上用場了。 雖然 Jules 拒絕了壽司,Ben 仍為她買了一份熱湯。這裡又透露了一個關鍵,那就是老闆說不要的時候,你不是什麼都不做,反而更是要做,即是「備而不用」,同時湯的熱量相對低,午後進食,女性也許較能接...

    職場上或有一種關係,是從誤解開始的;這段關係並不是真正的開始,僅是開始前的「起手式」,而且十分常見。所謂誤解並不是誤會,而是「信任關係還不被確立」之下,不被理解的主觀誤判。 劇情一開始,Jules 因為與母親關係不甚和諧,拙於處理與長者的關係,而對 Ben 產生排斥,蓄意冷落 Ben、好一陣不派工作。一段時間後,Ben 看似與 Jules 建立起和諧的從屬關係,但下一幕,Jules 竟希望把 Ben 調離崗位,原因是「太善於觀察」。 太善於觀察體貼也有錯?寫到這裡,有些所謂職場專家就要急著為你獻策,大驚小怪地給你十個妙招小錦囊,叫你提防這種「雙面人腹黑上司」。我不會給出這種速食結論,Jules 只是出於自保的條件反射:她覺得尚未建立全然的信任感。 絕對要理解,職場信任關係需經過時間才得以展現...

    當身處職場劣勢或環境不友善的時刻,多數人的情緒會指向消極,萌生辭職的念頭。其實,在此之前你還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嘗試去做、扭轉頹勢:第一步,在辦公室內「低調而輕快」地放低自己,無論是行為或是心態。此刻強調的不是忙於討好同事,而是從互動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支點」。那就先試著友善你的同事開始。 起初 Jules 把 Ben 晾在一旁時,Ben 並未讓自己閒著,也沒想成群結黨,反而開始主動伸出援手,給予同事工作日常協助,協助分派東西,給予年輕夥伴經營思路。 Ben 不因自己年紀資深而倚老賣老或擺爛,只是不斷在理解環境周遭,運用自己的經驗,給出每個人需要而適切的協助。甚至還某日提早進辦公室,收拾了長久以來辦公室中央堆積如山的雜物堆,而這正好是 Jules 介懷已久的遺患,Ben 出手做了沒人想做的辛苦雜事...

    《高年級實習生》在劇情上給了一個意味深遠的設定。主角 Ben 就算過去已擔任位高權重的企業副總裁級別數十年,如今為了爭取到實習生這份工作,還是像個社會新鮮人一樣,慎之重之地,重新學習新的視頻拍攝技術,對於要上班第一天的前一個晚上還會緊張地睡不著,甚至想提早起床,充滿對工作的憧憬與嚮往。 工作真的這麼吸引人嗎?Ben 這麼老了還這麼熱愛工作,動機絕對不是金錢,而是他已領略工作能帶來的價值,是超越金錢的自我實現。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質疑:如此的劇情出演好像有點理想化,我正想說:正因為理想化,才有追尋的動機與可能,不是嗎? 永遠對職場保持高昂的情熱與期待,這是 Ben 帶給我們的啟發;而「在變老之前,先變聰明」,是我寄予這篇專欄帶給讀者的信息。

  4. 2019年1月2日 · 黃明和有兩一子,以及兩名女婿,都在企業內服務,他都依據每人的個性與專業安排工作。 黃明和自己從第一線業務做起,大學時期耕耘國內市場,當大兒子加入企業時,也讓他遵循老路,學習與代理商、客戶交涉。

  5. 2019年11月27日 · 除了職位外,還有很多和工作有關的角色。 」他認為,生涯規劃不只涉及工作,還與成長過程、學習經驗、角色轉變及環境變化有關。 舒伯依據不同年齡的性格發展,將生涯發展分為 5 個階段。 例如,24 之前,我們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都有許多想像;之後便開始發展工作能力、累積經驗,漸漸穩定下來;45 後進入再度創新或停滯的關卡,直到 65 退休。 生涯規劃怎麼做? 生涯彩虹圖:人生是多重角色的組合. 經理人月刊. 1980 年代,舒伯發現,除了年紀,身分角色也會影響每個階段的心態與行動,因而進一步畫出「生涯彩虹圖」(Life-Career Rainbow):最外圈是生活廣度,包括成長期、探索期等 7 個階段;往內則有兒童、學生、公民、工作者等 6 種角色。

  6. 2014年12月13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與20年前相比少年犯罪率達到高峰強暴案增加1倍殺人案增加3倍20年來青少年自殺率跟15歲以前被殺害人數都增加2倍懷孕的少女人數不但增加年齡層也逐漸下降…」 這是截自《EQ》裡的一段話,描寫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1990年代撰寫此書時的背景。 當時的美國社會,不僅犯罪、自殺與吸毒的比率不停升高,其他情緒健康指標也日益惡化,尤以青少年情況最為嚴重。 高曼認為,這些現象反映出的是現代人情緒表達與管理能力普遍低落,於是他在1995年動筆寫下《EQ》這本書,希望透過告訴大家如何認識情緒、管理情緒,提升自身與下一代的情緒智力,避免社會問題繼續惡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