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最新消息. 紀念館簡介. 認識烏腳病. 烏腳病人之父. 基金會組織. 參訪迴響. 活動花絮.

  2. 這是一幢全台唯一以儲存愛、疾病、醫療記事及台灣精神為主體的紀念館。它翔實保存了1957年間當殘忍的烏腳病蔓延南台灣學甲、北門、嘉義縣布袋、義竹等地之際,基督教芥菜種會和王金河醫師如何通力合作「憐憫之門」,作為免費義診病患的醫療之所。

  3.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學名為壞疽或脫疽(gangrene)或俗稱「烏乾蛇」的血管疾病,大部份是屬於血管疾病中因末梢動脈血管硬化所造成的並非傳染所致,有時也會發生在手指即所謂烏手病。. 烏腳病曾在臺灣嘉南沿海一帶的北門、學甲、義竹及布袋四個鄉鎮所流行 ...

  4.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過去稱為金河診所,是一座位於臺灣 臺南市 北門區永隆村的一處診所,由「臺灣烏腳病之父」之稱的王金河所創立,現則作為展示王金河、烏腳病歷史等相關紀錄的紀念館使用。

  5.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是一種盛行於臺灣西南沿海,特別是北門、學甲、布袋、義竹等鄉鎮地區的流行性下肢周邊血管疾病。. 臺南市山區、宜蘭、彰化等地,也都有烏腳病個案紀錄。. 臺灣醫學會報告在民國43年(西元1954年)正式提出;據信烏腳病發生原因極 ...

  6. 烏腳病是一種盛行於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流行性下肢周邊血管疾病,據信烏腳病發生原因極可能是濱海鄉鎮民眾,飲用含有砷過量的深井水,造成的慢性砷中毒,甚至伴隨有肝、腎、膀胱等癌症併發。. 烏腳病紀念園區,前身為北門鄉歷史最悠久的診所─金河 ...

  7. 烏腳病 (英語: blackfoot disease )為1950年代末期, 台灣 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 動脈 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 臺語 俗稱 烏焦蛇 (oo-ta-tsuâ)。 烏腳病的病理屬一種慢性閉塞性動脈疾病 [1] ,後期可有因足部 壞疽 而自然脫落(特發性脫疽)的特殊表徵。 病理切片可分為兩型:閉塞性動脈硬化型、血栓閉塞性血管炎型 [2] 。 烏腳病流行地區,以 八掌溪 下游南北兩岸的 嘉義縣 布袋鎮 、 義竹鄉 及 臺南縣 學甲鎮、北門鄉(今 臺南市 學甲區 、 北門區 )等4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3] 烏腳病很早就確定為飲用深 井 水有關,隨著 自來水 普及後病患已大幅減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