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7月26日 ·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變化近年來許多開發中國家逐漸面臨出生人口數婦女生育率下降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的情況在今年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聯合國預測2022年11月15日全球將達到80億人口而現今全球有2/3的人口是居住於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率2.1的國家究竟少子化台灣也稱少子女化」)的定義是什麼? 少子化有哪些影響? 如何牽動政府的人口政策呢? 什麼是少子化/少子女化? 亞洲已開發國家中,日本率先面臨人口高齡化、出生人數下降的衝擊,故提出「少子化」的概念,台灣則從日文漢字延用,而在政府的人口政策文書中,較常使用「少子女化」這個名詞。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雙語對照,少子化可譯為 low fertility rate 。

  2. 2022年5月3日 · 鄭副研究員從全球各區域的生育變遷談起指出過去70年來因現代化造成全球生育率都在下降 (圖一) ,由圖中的綠色虛線可明顯看出東亞與東南亞區域的生育率自1965年後有明顯的崩落現象且若將東南亞移除此虛線的趨勢會有更明顯陡降情形此為東亞經濟體近年來高度發展所造成而北美及歐洲區域的生育率下降雖較早發生卻是以長期而緩慢的速度下降拉丁美洲及中亞區域的生育率下降幅度亦不如東亞區域來的快速。 圖一:全球各區域的生育變遷,1950-2020. 鄭副研究員則從文化觀點來看待這項差異,直言東亞社會上千年來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父權社會影響,造成了超低生育率的人口特色。

  3. 2023年6月2日 · 研究出生率的經濟學家多普克Matthias Doepke指出現在全球出生率下降不再局侷限於較富裕的國家和較富裕的家庭,「在全球範圍內女性對事業和家庭生活的想法已經趨於一致,」 廣告. 以往人們假定的「受教育會讓女性生更少孩子,沒有受教育則傾向生比較多」的鐵律,現在也似乎不管用了。 在美國,受過16年教育的大學畢業生女性的平均生育數量,比受更進一步的碩博教育的女性還要少。 人口繼續萎縮,會發生什麼事? 即使環保主義者認為人口減少是件好事,低生育率實際上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大難題。 首先,是難以迴避的財政問題。 目前,退休人員之所以有退休金領,或者有人照顧,都是因為勞動年齡人口在提供產出——無論是國家向他們徵稅來支付退休金、或者年輕人實際付出勞力照顧老者。

  4. 2021年5月6日 · 國發會日前分析生育率低與台灣社會變遷婚育價值改變有關女性教育程度就業機會提升導致遲婚遲育甚至不婚不育的現象日漸普及。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鄭雁馨日前於立法院社會福利委員會少子化因應對策公聽會上,以台灣人口結構與婚配市場趨勢分析,指出 「大齡女子被排除婚配市場年輕女性人口又逐漸減少斷言台灣少子化問題根本上無解」 。 不婚,才是少子化的關鍵. 「台灣年輕夫妻不多生、不生第二胎,是全然錯誤的概念」。 鄭雁馨直指,以往計算生育率總以女性年齡別生育率總和計算(Period Total Fertility Rate, PTFR),卻低估真正世代的生育水準,應該配合世代總生育率(Cohort TFR, CTFR)的數值變動才客觀。

  5. 2022年1月15日 · 從婚育文化看臺灣的低生育率. 1950 年代臺灣每位婦女平均生育數曾高達 7 但近年生育率卻呈現雪崩式下滑一再探底。 為何生育率好似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頭?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鄭雁馨副研究員她透過數據與生育指標指出臺灣生育困境並非來自年輕夫妻只生一胎而是因為未婚人口持續上升低生育率的背後與東亞的家庭和婚育文化密切相關。 重視家庭、強調傳承,東亞生育率為何持續探底? 「新生兒再創新低」、「生育率全球最低」,臺灣生育率警訊年年登上新聞。 多年來,政府從育嬰假、生育津貼、第二胎獎勵等各式政策輪番端上桌,但生育數據卻似乎鐵了心,一去不回頭。 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了?

  6. 2021年7月1日 · 最近美國中情局發表一份 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其中台灣的生育率竟然名列全世界227個國家和地區生育率倒數第一的位置報告發表引起台灣輿論熱議該報告評估並比較2021年全球各國家和地區每名女性在孕齡期間生育子女的平均數字報告顯示台灣2021年預測生育率為1.07全球排名倒數第一。...

  7. 2020年7月16日 · 生育率的下降意味著至本世紀末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可能出現人口萎縮。 包括西班牙和日本在內的23個國家的人口,預計到2100年的時候將會減半。 多個國家還會出現高度的老齡化,進入80歲年齡段的人口將會和出生的人數一樣多。 全球生育率將接近減半. 生育率即平均一名女性生育的孩子數量正在下降如果這個數字下降到2.1以下人口的總規模就會開始下降。...

  8. 2021年4月8日 · GETTY IMAGES. 中國如今面臨人口下降壓力需要出台更多政策鼓勵生育。 過去兩周以來,全球兩個超級大國都不得不面臨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 美國與中國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兩國的人口縮減局面可能較預期提早到來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生育率迅速下降。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局面出現,這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 通常,各國政府均希望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9. 台灣生育率長年下降15至49歲的 育齡婦女人數自2000年後開始持續減少這讓出生數下跌得更加明顯。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表示,台灣少子化的原因不是「不生」而是「不婚」,市府擬發放結婚補助鼓勵結婚。 真的是這樣嗎? 從數據來看20至49歲女性有偶率確實呈現下滑趨勢從1971年79.4%跌至2019年的46.3%。 加上台灣非婚生子女比例一直低於5%(2016年歐盟平均是40%),這表示「不婚」確實對生育率帶來影響。 政務委員林萬億認為,不是提升結婚率就一定導致生育率提高,應該把重點擺在提升生育率,為家庭排除扶養子女的障礙。 閱讀報導. 「爸媽」不想生了? 但觀察2000年後有偶婦女生育率,在68‰至72‰間呈現波動,並未像總生育率一樣明顯下滑,這表示 。

  10. 2024年1月10日 · 新生兒數再創統計以來新低. (中央社製圖) 2023兔年出生數連4年改寫新低終結1988年以來虎年都是最少新生兒生肖年的規律。 根據國發會2022年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報告,2023年出生數中推估值為14.6萬人、低推估值為14萬人。 2023年實際出生數13.5萬人,已經跌破國發會先前預估的低標,顯示台灣在高齡化、少子化夾擊下,人口問題比想像中更嚴峻。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說,低生育率問題涉及面向多元,不能只靠育兒津貼解決,應該多管齊下改善整體經濟發展、職場、托育負擔產生的壓力,除了持續布建公共化或準公共化托育,今年起增加托育補助,減輕家外送托支出負擔。 讓無法生育的家庭有機會求子,也被外界認為有助於催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