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1995年10月,離台將近廿年的若蘭牧師帶著兩個女兒再度訪台。 台灣神學院為他們 安排行程。 台各地,在他到達的地方都有人熱心接待,不分南神、台神的校友,連那些 沒有被他教過的,都熱心地接待他們。

  2. 塵封已久的記憶. 今年暑假,即將上小二的女兒,參加了一個為期二週的美語生活體驗營,這個營會的老師是一群來自英、美地區的大學生。. 聽著女兒分享營會中的點點滴滴,以及第一次露營的興奮經驗,也讓我想起自己曾經參加過的一個英語夏令營(Summer ...

  3. 當時,在彰基擔任護士長的加拿大宣教師烈以利姑娘(Isabella Jane Elliot, R.N., 1881-1971)聽到她們的對話,就勸母不要輕易捨棄孩子。結果,母對烈姑娘說:「妳若願意收養她,我就送給妳!」 因此,祐美成為烈姑娘的養女。

  4. 在蘭嶼衛生所服務的張淑蘭護士、展望會的年輕媽媽黃英珍,以及也是兩人中小學同學的謝來玉,時常相聚在一起,談信仰,為教會禱告,希望傳福音給更多人。 有一天,禱告中,上帝突然給了她們一個異象,就從她們三個人開始吧! 就像猶太人的家庭,雖然人數不多,也可以搭建家庭祭壇,以詩歌來敬拜耶和華上帝! 要叫什麼名稱呢? 〈約翰福音〉12章24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就叫「一粒麥子詩歌敬拜團」吧! 讓我們獻上自己的時間、精神、金錢,和主同死同復活,如同一粒麥子,死了,結出許多榮耀的子粒來! 淑蘭會彈吉他,教會的張瑛長老會彈鋼琴,幾個人開始在教會帶領詩歌敬拜。

  5. 生活見證分享:平凡中的豐盛. 我從小在教會長大,十九歲參加堅信禮,在主日學服事了廿年,現在是四個孩子的媽媽,職的家庭主婦。. 在卅多年的信仰歷程中,我知道有很多人羨慕我從小就能認識主;但我卻羨慕那些長大後才認識主的人,因為我總認為主 ...

  6. MIT校學生一萬人,大學部有四千多名,師生比為一比七,小班教學。 MIT強調團隊,許多作業得合作完成,這也提醒學生:同學是伙伴,不是競爭對象。

  7. 從宣教師女兒到海外宣教師 祐美師母(侯書德牧師娘)小傳 (第 86 期) 長老教會一四 週年系列建言 (第 85 期) 生活在「帝國」的陰影下:漫談世俗主義和消費文化對當代教會的衝擊 (第 82 期)

  1. 相關搜尋

    蘇嘉全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