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26日 · 金華市 ,簡稱 婺 、 金 ,古稱 婺州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浙江省 下轄的 地級市 ,位於浙江省中部。 市境西北臨 杭州市 ,東北接 紹興市 ,東界 台州市 ,南毗 麗水市 ,西達 衢州市 。 地處 金衢盆地 東部,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南部為 仙霞嶺 ,東部為 大盤山 ,東北為 會稽山 ,北部為龍門山,西北為 千里崗山 。 東陽江 ( 義烏江 )、 武義江 於城區匯合成 金華江 ,往西流與 衢江 在 蘭谿市 匯合後稱 蘭江 ,金華亦為浙中重要的鐵路轉運站, 滬昆鐵路 、 金千鐵路 、 金溫鐵路 和 滬昆客運專線 在此交匯。 市人民政府駐 婺城區雙龍南街801號 。

  3. 金华市 ,简称 婺 、 金 ,古称 婺州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浙江省 下辖的 地级市 ,位于浙江省中部。 市境西北临 杭州市 ,东北接 绍兴市 ,东界 台州市 ,南毗 丽水市 ,西达 衢州市 。 地处 金衢盆地 东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南部为 仙霞岭 ,东部为 大盘山 ,东北为 会稽山 ,北部为龙门山,西北为 千里岗山 。 东阳江 ( 义乌江 )、 武义江 于城区汇合成 金华江 ,往西流与 衢江 在 兰溪市 汇合后称 兰江 ,金华亦为浙中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沪昆铁路 、 金千铁路 、 金温铁路 和 沪昆客运专线 在此交汇。 市人民政府驻 婺城区双龙南街801号 。

  4. www.wikiwand.com › zh-tw › 金华市金華市 - Wikiwand

    金華市 ,簡稱 婺 、 金 ,古稱 婺州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浙江省 下轄的 地級市 ,位於浙江省中部。 市境西北臨 杭州市 ,東北接 紹興市 ,東界 台州市 ,南毗 麗水市 ,西達 衢州市 。 地處 金衢盆地 東部,地勢南北高,中間低。 南部為 仙霞嶺 ,東部為 大盤山 ,東北為 會稽山 ,北部為龍門山,西北為 千里崗山 。 東陽江 ( 義烏江 )、 武義江 於城區匯合成 金華江 ,往西流與 衢江 在 蘭谿市 匯合後稱 蘭江 ,金華亦為浙中重要的鐵路轉運站, 滬昆鐵路 、 金千鐵路 、 金溫鐵路 和 滬昆客運專線 在此交匯。 市人民政府駐 婺城區雙龍南街801號 。 Quick Facts 金華市 婺、金, 國家 ... Close.

    • 概览
    • 建置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社会事业
    • 交通运输
    • 民俗文化

    浙江省辖地级市

    金华市,浙江省辖地级市 ,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段,东邻台州市,南毗丽水市,西连衢州市,北接绍兴市、杭州市 ,总面积10942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10月,金华市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婺城区双龙南街801号。 截至2023年末,金华市常住人口为716.3万人,城镇化率70.4%。

    金华建制已有2200多年。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自三国吴元宝鼎元年(266年)始设东阳郡建制以来,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金华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 ,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 ,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 市境内景点有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黄大仙祖宫等。

    2023年,金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

    金华建制久远,因位于金星与婺女(星)分野,而得名金华。

    夏商时,金华地属百越。《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春秋时,属越国,战国后期越国为楚国所灭,遂属楚国。

    秦、汉,为乌伤县(治所在今义乌境内),属会稽郡(绍兴)。东汉设长山县。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以会稽郡西部设东阳郡(以郡在瀫水之东、长山之阳得名),治长山(今金华市区),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区、衢江区)、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县,治设长山。晋延其制。

    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562年),撤缙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金华”一名源于“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区划沿革

    1988年5月,撤销义乌县设立义乌市(县级),撤销东阳县设立东阳市(县级)。 1992年10月,撤销永康县设立永康市(县级)。 2000年12月,撤销金华县,与婺城区互有调整,县境东部设立金华市金东区。 2021年10月,撤销岭上乡建制,将原岭上乡上堂村、后畈村、群乐一村、群乐二村、后坞村、百善村、高塘村等7个行政村划归塔石乡,将原岭上乡下坞村、岭上村、黄岩孔村、蒋畈村、黄麻山村、里门殿村、石埠头村、东会村、苏村村、邵家源村等10个行政村(已撤销)区域范围划归汤溪镇。调整后,塔石乡辖2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塔石村;汤溪镇辖39个行政村、1个社区,镇政府驻汤溪村城中路49号。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底,金华市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分别为婺城区、金东区、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市政府驻地婺城区双龙南街801号。

    位置境域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境中部,介于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南北跨度129千米,东西跨度151千米,土地面积10942平方千米。 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4.7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6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金华市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千里岗山脉。山地内侧散布起伏相对和缓的丘陵,以江山——绍兴断裂带为界又分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武义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间小盆地,整个大盆地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面开口,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阶梯式层状分布的特点。盆地底部是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将军岩海拔22米,为金华市最低点。 金华市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义与遂昌交界处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560.2米,为金华市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

    地质

    金华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千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大盘山是钱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瓯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岭。 会稽山为天台山支脉,主体朝东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东阳北部和义乌,山体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构成。主峰东白山位于东阳、诸暨、嵊州交界处。龙门山界于富春江与浦阳江之间,分布在浦江、婺城区和金东区北部、兰溪及义乌西缘,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构成,局部为花岗岩和石灰岩,其余脉金华山呈块状山地,北隔墩头盆地与龙门山脉相连。 千里岗山脉由赣东北怀玉山脉延伸入境,余脉至兰溪与建德市交界处,山体由沉积碎屑岩组成,中心部分为千里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华夏构造控制,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同时受东北一西南和东西向断裂带的切割,延伸出来的众多支脉纵横交织,山形破碎、峰岭交错。

    水资源

    金华市域内江河分属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别占金华市总面积的85.49%、8.69%、3.13%和2.69%。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条。

    植物资源

    金华市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物资源有1500余种,其中森林树种440种,草本植物约300余种,农作物品种资源8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银松、鹅掌楸、凹叶厚朴、香果树、青檀、浙江楠、半枫荷、花榈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种。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9.8万立方米,占浙江省的11.6%。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纤维、淀科糖类、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药材等几百种。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豆类、薯类以及高粱、小米等400余种。 金华市境内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类、蔬菜、茶叶、水果、蚕桑、药材、花卉及苎麻、席草、莲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类400余种,其中义乌的糖蔗、青枣,武义的西湖蜜梨、宣莲、米仁,兰溪的乌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华的佛手、举岩茶,东阳的东白茶、席草,东阳、磐安的药材“浙八味”中的白术、白芍、元胡、元参,永康的五指姜、黄花菜等是地方优质品种。另有引进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脐橙、超丰早1号水稻、泗棉3号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优良品种。

    动物资源

    金华市野生动物约有鸟纲12目23科100余种,哺乳纲8目13科30多种,爬行纲2目6科20余种。 金华市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金钱豹、云豹、鬣羚,属二类保护动物有天鹅、猕猴、鸳鸯、大鲵(娃娃鱼)等。 金华市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蜂等,金华两头乌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为地方优质品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以及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鲴鱼、鳜鱼、鳇鱼、泥鳅、黄鳝、鲶鱼等30多种。此外还有甲鱼、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动物。并有引进加州鲈鱼、杜洛克猪、伊沙鸡、非洲驼鸟等优良品种。

    金华市境内除俄罗斯族、裕固族、塔塔尔族和珞巴族4个少数民族无常住人口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常住人口。其中万人以上少数民族共有5个,按人数多少排列分别为苗族、布依族和土家族、侗族和畲族,总人数为13.18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数的72.2%,占金华常住人口的2.5%。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和婺城区等地。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华市常住人口为7050683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615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89111人,增长31.5%,年平均增长率为2.78%。全市共有家庭户2830918户,集体户222682户,家庭户人口为6382068人,集体户人口为66861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45人减少0.2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716342人,占52.71%,女性人口为3334341人,占47.2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11.4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上升了3.96。

    综述

    经初步核算,2023年,金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01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经最终核实,2022年GDP现价总量为5592.02亿元)。 增速分别跑赢全国、浙江省1.6和0.8个百分点,居浙江省第五。 全市人均GDP为8413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939美元),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67.41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487.45亿元,增长8.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29.9%、68.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6:39.4:58.0。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金华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高于浙江省12.4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居浙江省首位,总量上升至浙江省第六。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0个,其中50亿—100亿元8个,100亿元以上3个。

    第一产业

    2023年,金华市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4.87亿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6元,同比增长7%,浙江省第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2元,同比增长13.4%、浙江省第4。 2023年,金华市粮食播种面积129.74万亩(增量1.27万亩,增量、增幅分列浙江省第1、第2)、产量48.49万吨(增量0.48万吨),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能繁母猪存栏9.63万头、生猪出栏140.78万头分列浙江省第1、第3;蔬菜种植面积75.57万亩、产量117.84万吨;水产品产量9.89万吨。建设高标准农田10.43万亩、浙江省第2,新增标准地9.1万亩。推广实施稻蟹、稻虾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万亩。

    第二产业

    2023年,金华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6.0亿元,增长4.4%,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2.2、1.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8.9%和5.5%,增速均高于全部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65.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

    2023年,金华市全市财政科技支出 33.34亿元,比上年增长 18.8%。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569项,其中,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61项(主动设计类10项、工业类141项、农业类32项、社会发展171项、公益类307项);省级科技项目836项(省“尖兵”“领雁”项目1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762项,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7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项);国家级科技项目7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67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8家,累计2566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6家,累计7872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173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2家,省企业研究院2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41家)。市级研发机构备案1447家。新增省级各类创新载体10家,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5家(国家级5家、省级10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6家(国家级5家、省级51家)。全市新增“品字标”企业129家,累计651家。新增注册商标3.98万件,累计52.57万件;驰名商标累计7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32件。全市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70项,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36项。统筹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12个项目入围浙江省2023年制造业百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攻坚项目。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已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小微企业224家。推进绿色认证集成改革,新增绿色产品认证证书55张,培育绿色认证企业100家。新增7个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完成验收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6个。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5.8%。特种设备定检率为100%、登记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全市在用强制检定目录工作计量器具9.46万台件(不含民用三表)。

    教育事业

    2023年,金华市共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694所(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119.06万人,教职工10.02万人,专任教师8.09万人。其中,小学406所,在校生51.24万人;初中188所,在校生19.80万人;普通高中84所,在校生10.01万人;幼儿园972所,在园幼儿20.8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4所,在校生4.8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0.14万人;全日制高校9所,在校生12.09万人(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0.06万人,硕士研究生0.91万人,普通本科生4.31万人,高职本科生0.93万人、高职专科5.88万人);成人高校2所,脱产班在校生0.11万人。 2023年,金华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103.27%、净入园率99.93%,省等级幼儿园965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为99.56%;全市104个乡镇建有234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有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乡镇比例为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为99.8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9.61%,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为1:0.6371。

    文化事业

    2023年,金华市拥有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全市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92个、城市书房29家、文化驿站11家、乡村博物馆15家,累计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58个、城市书房110家、文化驿站20家、乡村博物馆82家,关联公共文化设施8810个,组建文化社团9357个,实现14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年完成送书下乡85.64万册,送戏下乡4402场,送展览讲座下乡5441场,文化走亲314场。全市广播户籍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电视户籍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 国家一级图书馆:金华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婺城区图书馆、兰溪市图书馆、东阳市图书馆、义乌图书馆、永康图书馆、浦江县图书馆、武义县图书馆

    概览

    金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确定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 2023年,金华市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383.72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37.95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77.75亿元,物流站场建设完成投资59.02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4.95亿元,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投资4.05亿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31万公里。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16.8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4.6%;公路货物周转量159.90亿吨公里,增长16.2%。全年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296.6万人次,增长244%。行货邮2.98万吨,增长135.6%。年末全市机动车总量311.85万辆,其中私有车辆291.97万辆。

    公路

    金华公路北通杭州、上海、西连衢州、东接宁波、台州港口,南达温州港。沪昆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等8条高速公路贯穿金华。330国道金华-兰溪-建德已建成二级以上公路,沪昆高速公路杭金衢段、长深高速公路金丽段已于2002年建成通车。 金华市有三个汽车站:金华汽车西站、金华汽车南站、金华汽车东站,义乌有宾王客运中心、南方客运站、江东客运站、义乌客运中心四个客运站。

    水运

    “十二五”期间投资31.6亿元,重点实施兰江航道五升四整治改造工程,使兰江航道达到五级通航标准;实施钱塘江中上游衢江(金华段)航运开发工程,通过梯级化方式达到四级航道标准;实施金华江下游(兰溪电厂至马公滩)航道整治项目,满足通行单船500吨级的通航标准。将逐步成为具有装卸、贸易、存储、旅游客运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地方港口。

    上山文化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渠北和三友村之间。遗址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发现于2000年,2001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博物馆对上山遗址进行了三期发掘,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上山遗址的上面几层,发现了有跨湖桥文化特征的灰黑陶等器物,小黄山遗址也有类似发现,表明上山文化类型要早于跨湖桥文化类型。 上山遗址的最早发现是在2000年的秋冬之交。在首次发掘中,出土了许多石球、石磨盘,且在夹炭陶片中发现了大量稻作遗存,这意味着上山人当年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早期稻作遗存也是上山文化最为重要的发现。 2003年2月初,上山遗址挖掘出的文物年代距今已约8600年至11400年,比河姆渡文化还早3000年。上山遗址的发掘不仅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同时也证明钱塘江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

    方言

    吴语是金华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金华话属于吴语金衢片。共9个县市,从通话情况看,金华、兰溪接近,武义、永康接近,东阳、磐安与义乌接近,浦江更较特殊,汤溪镇的吴语更为古老,保留了上古口音,较其他地区特殊。其源流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的官方语言,是古百越语与古汉语相互融合产生的。 金华八婺县市的方言基本上是相通的,婺城区(除汤溪外)、金东区、兰溪、浦江、武义这些地方语言比较接近,只有汤溪话有点不同,大体上说的“金华话”指的就是这些地方的方言,义乌腔比较生硬,人称“义乌十八腔”。东阳话比较古朴、难懂,有时也把义乌、东阳两地方言单独称为义乌话、东阳话,但也不过是讲话声调上的某些不同。考察金华八县市方言的本字看,其实很多是同根同源的。其语音与普通话差别较大,共有八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其语法也不同于普通话,最为明显的佐证是定语后置于名词(如:腰身、菜咸、笋干、饭焦、豆腐软、鱼生、菜头生、楼阁、酒汗、板砧、膀蹄、头衔等);副词后置于动词(如:记添、吃添、走好等)。对不同性别的动物称呼常后加如:猪公,猪娘,鸡母,不同于普通话的公猪,母猪,母鸡。

    非遗

    东阳木雕、兰溪摊簧、龙舞(浦江板凳龙)、乱弹、黄初平(黄大仙)传说、十八蝴蝶、婺剧、金华道情、翻九楼、锡雕、麦秆剪贴、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火腿制作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 、庙会(赶茶场)、抬阁(芯子、铁枝、飘色)(浦江迎会)、龙舞(兰溪断头龙)、线狮(九狮图)、剪纸(浦江剪纸)、竹编(东阳竹编)

  5. 金華, 浙江省 地級市 ;自 秦王政 二十五年(前222年)建縣,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 婺州 ;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坐標東經119°14′-120°46′30”,北緯28°32′-29°41′,境轄設 婺城區 、 金東區 2個市轄區, 蘭谿市 ...

  6. 金華,浙江省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縣,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婺州;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坐標東經119°14′-120°46′30”,北緯28°32′-29°41′,境轄設婺城區、金東區2個市轄區,蘭谿市、義烏市 ...

  7. 金华市,简称婺、金,古称婺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 市境西北临杭州市,东北接绍兴市,东界台州市,南毗丽水市,西达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