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23日 · 「是政府嗎? 其實不是,食安議題,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老師指出,台灣進入工商社會後,現代人多數為求吃的方便而經常外食。 過多調味、加工的精緻食物,不但增加三高以及各種疾病的潛藏風險,這幾年更衍生出食物安全議題。 從塑化劑、地溝油到雞蛋芬普尼超標,台灣的食安議題遍地蔓延。 「為何如此? 因為我們對食物非常陌生! 」劉教授認為,要吃得安心健康,第一個守則,便要去認識食物,包括食物的種類、來源、功效,甚至是提供食物的人! 「在食物生產鏈中,農夫是重要的關鍵人物,好的農夫,可以說是大地的醫生。 認識是第一步,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則是其次。 「除了均衡攝食各類食物之外,我們也需以自然為師 ,適時適量、天然簡約。 」老師指出,食物滋養我們,但人們不能對它過度佔有。

  2. 這種警示系統的啟動是以花費身體健康為代價的它會影響人體的消化及免疫系統同時產生膽固醇增厚我們的血管壁容易造成高血壓及心臟等疾病

  3. 2014-03-06 臺灣. 果祥法師過年前剛來台南分院介紹我的師父這本新書引起很大的迴響。. 3月2日這天法師再度抽空來台南普照這次分享健康新觀念講題是吃對食物 保衛地球 救護自他」,80位菩薩齊聚大殿聆聽法師精闢的解說。. 法師除了以圖片說明 ...

  4. 聖嚴法師曾分享,吃飯的方法很簡單,掌握「動口不動手,動手不動口」的原則,全身放鬆,以歡喜感恩的心情,清楚挾菜、咀嚼、吞嚥的每一個動作和感覺。 唯有放鬆、清楚、專注地吃,才能吃得健康,也吃出食材的原味。 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的吃飯禪則是「以正思擇,食於所食」。 「吃飯的時候,我會去觀照整個食物和我的身心的生滅關係。 」惠敏法師分享,每一口飯菜的背後都像一張網,從食物的源頭到嘴巴這一端,連著許多的人、事、物的奉獻與付出,他會藉此提醒自己:「是否恰如其分地用餐? 吃進來之後,能量要用去哪邊? 如何報答眾生恩,回饋社會大眾?

  5. 為什麼要吃素?50個素食知識,認識東、西方素食起源與文化,體會佛教素食的禪味,環保護生,廣結善緣! 幫你掌握素食需要知道的事,從心改變、用心飲食,吃出健康!吃出禪味!

  6. 2020年6月1日 · 所謂「心靈環保」是說因為我們的心被汙染,以至於環境也被汙染。. 假使我們的心不受汙染,環境也會跟著不受汙染。. 因為心靈是指揮身體的,我們的行為是和心連在一起的,每一個人心念的改變,就能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所以,心念的 ...

  7.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先從調飲食、 睡眠、身體和呼吸做起, 再配合禪修的方法,如打坐、參話頭、默照、直觀等, 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 禪修的人同時也需要「調五事」,即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五種基本工夫: (一)調飲食飲食要適當,不宜過量或不足,營養要均衡。 不吃太刺激的食物,例如濃茶、咖啡等,會影響打坐的心情,酒當然更不可以喝。 (二)調睡眠:睡眠要充足,若求睡眠品質良好,右協臥的姿勢很重要,頭腦身體都放鬆才能睡得安穩,時間長並不一定好,在緊張的情緒下睡覺,一定胡亂做夢,不是真正的休息。 現在請問大家幾個問題: 1.隨時能讓自己睡覺,一分鐘之內說睡就睡的人請舉手。 →好,有兩位舉手,請你們現在示範一下好嗎? (聽眾笑。 2.睡覺的時候確定睡得很好,而不做夢,能做到的人請舉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