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黑面琵鷺長的很像可能混群的 白琵鷺 ,但與白琵鷺比較黑面琵鷺的體型稍小一點也是琵鷺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且面部黑色裸露皮膚延伸至眼睛後方腳黑色繁殖期時黑面琵鷺的冠羽和胸前的羽毛有明顯的黃色亞成鳥喙部顏色較淺較小且表面較為平滑初級飛羽末端外緣及飛羽羽軸皆呈黑色。 雛鳥羽色全白,色澤比亞成鳥淺。 體型 [3] : 全長(從嘴尖到尾巴末端的長度) :74~85厘米. 翼展(雙翼張開的長度):約 110 厘米. 站立高度:50~60 厘米. 體重:約 1·46公斤至2·05公斤. 四趾(半蹼):約 25~30 厘米0~142 厘米。 羽色:主要以白色為主,展翼寬度約 130~142 厘米。 繁殖期(每年五月至七月)時成鳥的頭部和胸前會開始長出黃色的繁殖羽. 習性 [ 編輯]

  2. 黑臉琵鷺學名: Platalea minor )是 鸛形目 、 䴉科 的 鳥類 ,又稱飯匙鳥、琵琶嘴鷺。.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 琵琶 極為相似,因而得名;平時棲息在葦叢、近淺水具有低樹的沼澤間 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越冬期棲息於 ...

  3. 由 MERLIN 技術支援. 大型白色水鳥,有長的飯匙狀的嘴。. 繁殖期成鳥頭部有長飾羽胸部有黃色。. 整個面部為黑色裸皮使其與白琵鷺區分開白琵鷺是其棲地範圍內唯一的其他琵鷺。. 經常聚集成大群偶爾與白琵鷺混在一起。. 在泥灘,河口,湖泊和大型 ...

  4. 虹膜深紅色或血紅色,嘴和腳黑色。 幼鳥似成鳥冬羽,但嘴為暗紅褐色,初級飛羽外緣端部黑色。 長像與 白琵 極為相似,在野外常常會把它們弄混。 它體形比白琵略小一些,全身羽毛也都是雪白色。 夏季時,後枕部有很長髮絲狀桔黃色羽冠,項下和前胸還有一個桔黃色頸圈。 虹膜為深紅色或血紅色。 嘴全部都是黑色,不象白琵前端為黃色,形狀也是長直而上下扁平,呈琵琶狀。 黑色腿很長,脛下部裸露,適於涉水行走。 與黑色部分僅限於嘴基部白琵明顯不同,它額、臉、眼周、喉等部位裸露部分也都呈黑色,並與黑色嘴融為一體,故名“黑臉琵鷺”。

  5. 黑脸琵鹭長的很像可能混群的 白琵鷺 ,但與白琵鷺比較黑面琵鷺的體型稍小一點也是琵鷺家族中體型最小的),且面部黑色裸露皮膚延伸至眼睛後方。 腳黑色。 繁殖期時黑面琵鷺的冠羽和胸前的羽毛有明顯的黃色。 亞成鳥喙部顏色較淺,較小且表面較為平滑,初級飛羽末端外緣及飛羽羽軸皆呈黑色。 雛鳥羽色全白,色澤比亞成鳥淺。 體型 [3] : 全長(從嘴尖到尾巴末端的長度) :74~85厘米. 翼展(雙翼張開的長度):約 110 厘米. 站立高度:50~60 厘米. 體重:約 1·46公斤至2·05公斤. 四趾(半蹼):約 25~30 厘米0~142 厘米。 羽色:主要以白色為主,展翼寬度約 130~142 厘米。 繁殖期(每年五月至七月)時成鳥的頭部和胸前會開始長出黃色的繁殖羽. 習性.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01年1月15日 · 黑面琵鷺的最大特徵就是牠們那酷似琵琶又像飯匙的黑色大嘴巴和眼睛周圍的黑色皮膚在冬天時牠們全身上下的羽毛都是無瑕的純白色而到了繁殖季之前牠們會在脖子上圍上一條黃色的領巾同時在頭頂戴上黃色的小帽看來相當的滑稽可愛。 牠們是社會性相當強的鳥類,通常成群出現在海岸附近、沙洲、魚塭以及池塘等。 在作息上,黑面琵鷺通常在白天睡覺,到了晚上就在河口或附近的水池活動,主要以水中和灘地上的小動物為食。

  8. 李麗霞攝. 黑面琵鷺小故事. 台灣冬候鳥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黑面琵鷺了。 全球數量稀少,其中超過60%會在台灣度冬,可想而知台灣的西海岸河口及沙洲對牠們是多重要了。 全身體色與另一種白琵鷺酷似而且來台灣度冬時還會混群但黑面琵鷺嘴為黑色而且嘴基部一直延伸到兩眼之間為黑色因此稱為黑面。 牠們在賞鳥界被暱稱為「黑琵」,如果想看牠們,曾文溪口會是很好的選擇,那裏是數量最多的度冬地。 目前是第一級保育類。 認識黑面琵鷺. 基本資料. 型態描述. 全身體色與琵鷺酷似,唯嘴先端為黑色,且嘴基、額、眼先之黑色相連。 夏羽:後頭飾羽及頸下為黃色,冬羽:全身白色。 為世界急需保護的鳥類。 生態習性. 冬候鳥。 常小群出現於海岸附近的沙洲及淺灘。 多於黃昏及夜間覓食,白天休息停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