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13日 · 減資多是以下 2 種情況: 情況1.現金減資返還股東 ,主因公司有閒置資金,且目前正常運營用不上,公司與其替股東理財,還不如把錢返還給股東,如下圖表1。 目的1:股本降低後,EPS 提高. 假設年度獲利 $100,用減資前的股本 $900,換算每股面值 $10 後的股數是 90 股,EPS(每股盈餘)是 $1.11,減資 $800 後,股東收到每股 $8.89(=$800÷90股)的現金,且股份降至 10 股,同樣是年度獲利 $100,則 EPS 高達 $10(=$100÷10股)。 目的2:股數減少,股價上漲. 再假設減資前,公司每股股價 $20,減資後,依法每股股價會調升至 $100,但是,減資前後,股東財富不變,說明如下圖表2。

  2. 2024年4月15日 · 臺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於 15 日公告各大上市、上櫃公司董監事酬金名單,發現 183 家上市公司、209 家上櫃公司,即使 2023 年虧損,仍向董監事發放大筆董事酬金(不含兼任員工薪酬) 。 投資者可至「 公開資訊觀測站 」的「公司治理專區」項目的「董事及監察人相關資訊」之「董監事酬金相關資訊」,查詢上市與上櫃公司 112 年度董事及監察人酬金支領情形。 除了上述查詢方式,也能參考各公司 112 年度股東會年報,或直接至 公開資訊觀測站 「電子書專區」查詢年報電子書,但因股東會年報編製時點晚於本次申報時點,可能因後續決議不同,而與本次公布董監酬金或有差異。 臺灣證交所說明,本次公布董監酬金為擬議數,實際數將會在 114 年 1 月底公布。

  3. 2022年9月16日 · 要打造第一台自行車,第一步是串起台灣供應鏈的資源。 過去在電源供應器廠飛宏工作多年的經驗廖瑞豐非常熟悉三加一電系統電機電池電控電源的配置並與台灣及歐洲供應商共同開發整合。 不同於傳統自行車廠大多買現成三電系統,較容易受制於國外的規格。 現在電動自行車更重視軟體開發,「國外的電動自行車,已經『跟特斯拉一樣』,解決通勤上的所有需求,在荷蘭甚至蓋一條45公里的超級公路,提供自行車騎乘。 不同於業界買現成的三電系統,豐禾廉親自開規格給供應商,並做驗證測試。 陳映璇攝.

  4. 2022年12月8日 · 公司派詹家 72 小時內祭出「焦土政策」,出脫旗下金雞母全家(5903)4 萬 3300 張股票,總交易額約 80.97 億元,惹得大股東龍邦(2514)震怒,揚言提告,也讓這場公司經營權之戰,成為國內業界本周最熱門的八卦話題。. 截自本周二最新發展是,泰山總裁 ...

  5. 3 天前 · 2025 財年首季,Nvidia 創下 260 億美元營收,相比去年同期成長 262%,再度刷新營收紀錄;淨利也較去年同期增長逾 7 倍。 此外,Nvidia 也宣布「股票拆分」計畫,擬將 1 股拆成 10 股,預計 2024 年 6 月 7 日生效。 財報的好數字、加上拆股的計畫一發布,帶動 Nvidia 當天盤後股價上漲 6%,站上千元美元大關。 事實上, 不只綠界科技,知名外商如亞馬遜、特斯拉(Tesla),Google 和蘋果(Apple)等大企業,也曾做過股票分割 ,此舉常被華爾街市場視為釋出利多。 為什麼這麼多企業要拆股? 透過分割讓自家股票「變便宜」,對經營、管理有何幫助? 分割前就持有股票的投資人,權益會有哪些改變嗎? 以下逐點解說股票分割對公司、投資人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

  6. 2023年9月8日 · (2023.9.8 更新代工大廠仁寶昨7日宣布以不超過泰銖 52.11 億元(約新台幣 47.33 億元)的金額,參與關係企業「泰金寶」的現金增資,仁寶的持股也將從目前的 5.21%,最高增至 24.99%,藉此強化集團全球生產的互補性。 企業為何要增資、減資? 背後考量為何? 《經理人》帶你一次看懂: 增資是什麼? 增資(Capital Increase)顧名思義就是企業想增加手上資金、增加股本。 一般來說,企業增資的原因不外乎有 3 種,分別是為了償債、發展新事業,或加強原有事業的投資力道。 至於增資對於公司的股價影響,與減資是相反的邏輯,股本增加,參考價通常會下跌。

  7. 2022年7月15日 · shutterstock. 昔日的航空先驅,為何淪為安殺手? 從 2 場空難,揭開波音公司衰敗之謎.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 2018 年 10 月一架由印尼雅加達飛往檳港的飛機,在起飛 12 分鐘後,直墜海面,乘客、機組員全數罹難。 時隔不到 5 個月,一架由衣索比亞起飛的航班,同樣在起飛後不久墜落。 2 架飛機,共 346 條人命,震撼人們對於「航空旅行很安全」的認知。 而這 2 架航班都採全新機型:波音 737 MAX。 2 場空難,導致該機型禁一年多,波音(Boeing)損失 200 億美元,執行長丹尼斯.穆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被迫下台。 延伸閱讀: 柯達轉型是最常被說錯的故事! 破產真相:努力錯方向,贏了對手卻輸了全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