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28日 · 孩子練習跟別人打招呼,主要有以下幾種意義: 辨認親屬,學習稱謂. 孩童剛開始只認識主要照顧者如爸媽,接著認識手足。 隨智力發展會認識並記住來訪的親戚們的臉孔。 爸媽會多次一一介紹,讓孩子熟悉親戚的稱謂。 培養生活禮儀. 除了「知道」哪些親戚外,進一步會要求禮貌地主動打招呼。 來訪家中的親友多是親切和善的,願意主動跟孩子親近。 但在禮俗上,晚輩要主動向長輩打招呼問好,被動會被當作無禮。 於是光「知道」不夠,還要主動以行為表達,藉此培養禮貌。 增加安全,適時求助. 孩童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認識更多親友代表著「能獲得更多保障」。 父母有時拜託親友幫忙臨時照顧,孩童跟這些「救火隊」熟稔,不但大人放心,孩子內心安全感也增加,,較能主動提出需求。

  2. 2016年1月19日 · 這是因為腦中釋放催產素的緣故。 在許多減輕壓力的測試中,發現 被人稱作「寶貝」最能有效影響女性的腦,可以直接使壓力釋放。 當然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報告能夠佐證是「寶貝」這個詞,但有許多報告已經證實言語文字對生物情緒的影響,也包括幸福夫婦互取的親暱稱呼。 根據 Tech Knowledge ,負面和正面的語言都會對我們的生理造成影響,只是我們不容易察覺。 舉例來說,當我們聽到「不」時,我們的身體會產生讓你感到壓力化學物質,反之,聽到「寶貝」、「好」時也會有所反應。 一份來自哈佛法學院的 報告 顯示,正面的文字和圖片有助協商成功,儘管是一個單字的替換都能達到效果,像是用「維持(Keep)」來代替「失去(Lose)」,在報告中都能無意識的影響聽者的抉擇。

    • 被罵的人智商比較低,腦部結構也改變了
    • 破口大罵損害孩子大腦,事後彌補也沒用
    • 夫妻關係也一樣,1件壞事要用5件好事彌補

    在〈虐童與腦部損傷〉(child abuse and brain damage)一文中,提及Teicher教授在一項針對554名大學生的研究中,他和團隊同事們已經發現造成青少年焦慮、抑鬱和大腦結構差異的證據。團隊利用彌散張量成像(DTI)技術分析了年輕人的大腦,小時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人,言語智商(verbal IQ)只有112分,比正常人的124分還要低。 後來,Teicher 帶領團隊掃描了21個18-25歲成年人的大腦,這些人的左側顳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的灰質體積,增值達到14%。顳葉顳上迴區域和人的言語智商有關,接收到家長越多謾罵、嘲弄或污辱言論,這個區域的增加體積越大。 這種受測者曾經被大聲吼叫,或者得到以下貶低的言論,「你是愚蠢的」、「你永遠...

    有時候,家長也不是故意的,孩子怎樣都勸不聽、說不動,孺子不可教也,父母只好拉高分貝,咆嘯出聲。而且很多人認為,誰沒有被爸媽、老師、老闆罵過?罵過之後再來安撫孩子,帶孩子去吃冰淇淋就好了。不料,專家破除這種補償心理的迷思,弗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就在一篇被引用逾5300次的論文中指出:壞事的力量比好事強大(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例如,近年來YouTuber正夯,捧紅許多網路素人,但也衍生越來越多YouTuber的心理健康出問題,很多原因是來自於100則網友評論中,雖然有90則讚賞與支持的評論,但依然承受不了10則的酸民留言。這意味著好話與壞話並不能直接抵銷,並且,人類的大腦與生俱來就會更關注危險、消極的事物,這有助於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生存...

    想要有美好的感情關係嗎?那麼當你犯1次錯,就要做5件好事才能平衡錯誤。謾罵與羞辱,除了對小孩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在伴侶之間也是如此。1994年,著名的兩性關係學者、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約翰.M.戈特曼發表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指出想要經營美好的婚姻,夫婦之間積極和消極的互動比例要大於5:1。換句話說,今天夫妻吵架、對方做錯事,就要做五件好事才能縫合一件壞事的傷口。 連成人都不一定有把握能將破裂的傷痕修補起來,小孩如果在年幼時形成心理創傷,就很難彌補缺口了。結論就是,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就是要罵到乖」、「罵你是為了激勵你,為你好」⋯⋯長期接觸到這種負面言論的孩子,情商、智商都有可能「回不去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 媽媽經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忍不...

  3. 2018年1月19日 · 你的孩子有以下特徵嗎?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日本神經科醫師 長沼睦雄. 比人敏感的人都擁有這四個特徵,所以若不符合這四點,應該就不具有這裡所說的「比人敏感」特質。 而這四個特徵如下: D(深度處理: Depth of processing) O(容易過度接受刺激: being easily Overstimulated) E( 情緒反應大、尤其是同理心很強: being both Emotionally reactive generally. and having high Empathy in particular) S(能敏銳察覺細微刺激: being aware of Subtle Stimuli) 請牢牢記住這 DOES。 以下便融入我的理解來說明這四項特徵:

  4. 2017年9月6日 · 別再叫小孩乖乖聽話!. 心理學證實的小孩長大後越容易遇到挫折. 張舒婷 2017-09-06. 很多父母會希望能夠教出一個乖小孩」,一堆親子教育書的標題都是如何讓小孩乖乖聽話」,而那些安守本分不做父母反對的事情的小孩往往會被別人 ...

  5. 2017年8月15日 · 心理紓壓. 哥哥、姊姊長大後較不容易信任別人?. 心理師說出老大們的心聲.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2017-08-15.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身為家中最大的小孩相信大家一定聽過:「你應該要讓弟弟妹妹,因為你是老大。. 」要有責任感,要做弟弟妹妹的榜樣 ...

  6. 2015年3月5日 · | VidaOrange 生活報橘. 生活報橘. 曲家瑞「媽媽15句經典碎唸」,我每一條都中過! Vo Style 2015-03-05. Share. 圖片來源:曲家瑞 臉書. 你家的媽媽很愛碎念又囉唆嗎? 實踐大學教授曲家瑞在臉書上發文,列出15句媽媽最常碎碎唸的話:「現在都幾點了? 還不去睡」、「現在都幾點了? 還在睡」,就連「又再跟誰講手機? 」這樣的台詞,是不是也在你家上演? 01. 我像妳這年紀,都生幾個了… 02. 整天打扮漂漂亮亮,自己房間亂七八糟. 03. 一屁股坐在那裡看電視,也不會幫忙做家事. 04. 好不容易賺點錢就花掉,以後老了怎麼辦! 05. 天天往外跑,你把家裡當什麼? 06. 現在都幾點了? 還不去睡. 07. 現在都幾點了? 還..在..睡. 08.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