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8月8日 · 在普遍認知「國球是贏球」狀況下,政府資源大量流入亞奧運項目的單項運動協會中,結果卻遭到商人吞噬殆盡,選手們呢?. 什麼也不剩。. (責任編輯 林芮緹). 謝淑薇引發的台灣網球圈內戰,本質上就是資源分配之戰,算是「正義」議題,更涉及了 ...

    • 人類試圖從渾沌中找出規律,這是我們理解世界的認知機制
    • NBA 的投籃研究:沒有「手感」這回事,它只是錯覺
    • 覺得有手感的原因:人類「低估」連續進球的機率

    哲學家斯賓諾莎在 1677 年有句描述物理現象的名言:「自然界憎惡真空。」三百年過去,這句話似乎也能解釋人的天性。人類生性厭惡空白,想建立各種模式,從中尋覓規律、發現意義,結果時常徒勞無功,混亂處處可見,意義無處可尋。我們生來渴望意義,想預測事物的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 我們凝望毫無規律可言的天體,從月球表面找出一張人臉,從火星表面看見各種紋路。父母倒著聽十來歲子女的音樂,堅稱從混亂噪音中聽見撒旦的訊息。某位男子替重病纏身的兒子祈禱以後,望向病房的木門,從此堅稱他在門板上看見耶穌的臉,如今每年仍有數百人造訪那間病房,對此神蹟嘖嘖稱奇。賭徒聲稱在擲骰子之際會感到熱流或冷顫,據此改變押注目標。 斯賓諾莎的那句話十分吻合人類天性。自然界並不「憎惡」真空,不會...

    「當我打得順的時候,會油然升起信心,你覺得好像沒有人擋得住你。進第一球很重要,最好是空心球,然後你會進第二球……你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沃爾德.B.弗里 弗里是一名 NBA 選手,他這句話反映幾乎每一位球員與球迷對「手感」的認知。手感是指在籃球場上進球(或不進),並因此得以持續進球(或不進)。一般認為,球員在連進幾球以後會精神放鬆,湧起信心,「打得很順手」,接下來更有辦法進球得分。反之,接連不進以後,球員會「手感變冷」,精神緊繃,遲疑猶豫,接下來幾球也難以命中。 這其實源自社會各界對於「成功會帶來成功」與「失敗會導致失敗」的認知。在某些方面,確實如此。比方說,如果資本雄厚就有許多賺錢手段,因此財務成功以後,往往變得更加生財有道。藝術作品本質飄渺,在藝壇成名能大幅影響世人對作品的評價,因此成...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連續進球的機率並未高於正常概率,並不表示球員的表現取決於機率。進球與否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攻守雙方的球技高低,但有一個因素確實不會影響進球,或者說沒有可見的影響,那就是先前一球或數球的進球狀況。這是我們的研究結果。 撇開我們的研究不談,明明手感並不存在,為何許多人卻信以為真呢?我們想到至少兩種解釋。首先,許多人抱持先入為主的看法,無法正確解讀眼前的現象。由於一般認為信心會影響表現,許多人連一場籃球賽也沒看過就先認定有連續進球的現象,從而影響看球的感受,對連續進球或連續不進印象深刻,對兩者頻繁的穿插交錯卻視而不見。或者,一旦球從籃框彈開的常見場面出現,如果那名球員上一球有命中,他們會認為這一球「差點投進」,如果那名球員先前幾球接連落空,他們則認為他的手感顯然冷到不行...

  2. 2024年4月11日 · TO 推薦熱門書摘:《從習慣洞察人心》 心理諮商師林萃芬在《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中提到,從檢視自己的人格特質,可以找到適合你、能持之以恆的運動類型,而從一個人喜歡從事哪種類型的運動,也可以觀察出他的人格特質,一起來看看適合你的運動是哪一種吧! 文/心理諮商師 林萃芬 ...

  3. 2024年1月22日 · 根據 Vance 分析,員工選擇違反企業安全規則,很可能是基於中立化的 5 種自我合理化心理。 透過以下 5 種方式,人們能夠逃避因為違反安全規則所帶來的內疚感。

  4. 2018年3月26日 · 西脇良朋曾統計,嘉農在全島中等學校野球大會的成績(33勝13敗)與勝率(0.733),都高居日治時期全臺灣學校之冠,可說是日治時期強的中等學校棒球隊。

  5. 2015年3月26日 · 在配色上以球衣的水藍色為基底的廣告貼布,讓人感覺融入球衣之中,毫無廣告太顯眼的感覺,至於這件夏季特別版的球衣就做得不是很好,若貼布底可以做水藍色應該會不錯。. 圖片來源:中信兄弟官方粉絲團. 相較之下中華職棒的頭盔廣告都顯得太突兀了,若 ...

  6. 2016年5月25日 · 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從字面上理解並不是一國家, 對英文使用者而言,更像「中屬台北」 。. 為了能更實務的參與國際上的活動,1981 年的洛桑協議對外放棄了「中華民國」,選擇以彈性的稱謂換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但每每談到參與國際事務,代表問題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