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8日 · 那這樣是否能混打呢台灣目前已開放 AZ 和莫德納兩種廠牌但尚未開放兩種混打除非 AZ 第一劑有嚴重過敏)。而國際上也很剛好已有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先施打了AZ 再施打莫德納做出兩種疫苗混打的示範。 上週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 (一)時效派觀點
    • 指揮中心專家:給國產疫苗的是緊急授權,不是正式授權
    • (二)標規派觀點
    • 給國產疫苗緊急授權不是不可以,但應該清楚說明核准的標準是什麼
    • 推薦閱讀

    時效派認為在疫情爆發的緊急情況下,應採取權宜措施,不過仍基於科學論證與證據來通過緊急使用授權。他們主張,中和抗體效價可以作為保護力的替代指標(surrogates)。時效派對國產疫苗深具信心,認為二期解盲成功,就可給予EUA。時效派也指出WHO和COVAX(見附錄)已經舉辦一系列研討,旨在探討相關議題。時效派甚至延伸對國產高端疫苗科技的論述,以其蛋白質基底(protein-based)的疫苗株由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提供,而美國Moderna 的mRNA疫苗也來自相同疫苗株,隱含其間就有相近的有效性。 然在醫學科技上,蛋白質基底與mRNA差異不小。不過,時效派傾向論述,只要二期臨床試驗評估國產疫苗能產生足夠的中和抗體效價,就足以證明其保護力;這樣的說法,乃是根據《Nature Medici...

    目前擔任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的李秉穎認為,「要等第三期,無視於台灣現在緊急的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為何要開會想要訂保護性抗體標準,就是要讓世界各國疫苗廠有規則可遵循。用血清抗體做效力保證,已經是世界共識,WHO都認可。」他也強調,「新的疫苗若跟目前已上市疫苗比較,如果產生抗體不亞於先前緊急許可授權上市的疫苗,就應該給予緊急授權,但這是緊急授權,不是正式授權。」 前副總統陳建仁近日接受訪問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召開專家會議探討「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計畫,乃為了「讓現已完成臨床二期試驗的疫苗公司,只要中和抗體效價和已認證的疫苗一樣好、副作用一樣低,就能取得認證。」然而,WHO在5月26日舉行的會議,尚無此結論,與會專家多傾向還是要做第三期試驗,但三期試驗可運用「免疫橋接」...

    標規派主張者中,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很具代表性。他在今年三月寫的一篇文章廣為流傳:「施打疫苗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中和抗體及許多的細胞反應來對抗病毒,在這些對抗病毒的武器中,中和抗體比細胞反應容易測量,故被視為一個替代的療效指標(surrogate end point),然而『施打疫苗、有產生中和抗體』就等於『捉到老鼠』了嗎?應該不是!更重要的是能預防有臨床症狀的新冠肺炎,特別是重症(要住加護病房、用呼吸器、葉克膜或死亡);因此先進國家如英國、美國及歐盟的藥政管理單位核准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條件,並不是中和抗體的產生,而是必須看到疫苗能有效地預防有臨床症狀的新冠肺炎。……醫學文獻及醫療產品發展過程中『理論上有效、初期人體試驗有效,但大規模臨床試驗發現是無效或有害』的案例太...

    最近,陳建煒重申應以三期試驗期中分析為基準:「從2020年底至今,先進國家及WHO核准緊急使用的新冠肺炎疫苗,都是用三期試驗的期中分析數據、實證支持可預防臨床疾病為基準,台灣要用更寬鬆的標準,來給國產疫苗緊急授權不是不可以,但應該清楚說明,我們核准的標準是什麼?不同專家對於這課題有不同意見,公開透明才能取得科學社群的信任。」「新冠肺炎是新興疾病,和流感、A型肝炎等已研究多年的疾病不同,雖然很慶幸有數個新冠肺炎疫苗已研發成功,但中和抗體數據仍在分析中,現在不宜妄下結論。」 基本上,「相同病毒株」是援引生物相似性(biosimilarity)的原理。免疫橋接試驗是看產生抗體的生物相似性反應,但除了抗體以外,臨床保護力仍需考量T細胞(T-cell)的反應。時效派強調免疫橋接,但對不同廠牌(平台)的...

    【4成美國人曾因顧慮COVID-19 延後就醫】當局請注意疫情下,所造成的「推遲就醫效應」! 【權貴搶打疫苗耍特權,疫苗沒有我的份!】指揮中心需依法重罰,方能找回公信力 【報橘帶你看:各國疫苗施打方針】首爾市推「333 對策」,療養院院民及從業人員第一梯先打 (本文經合作夥伴 思想坦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爭議與因應路徑(上)〉。首圖來源:fernandozhiminaicela)

  2. 2022年1月17日 · 李秉穎表示,在疫苗問世初期,針對混打疫苗並沒有實證研究,漸漸地國外也已經發表許多研究報告,都有相同的認定:「不同技術(廠商)製作出來的新冠疫苗,因為都是以棘蛋白作為免疫標的,所以混打之後會有互相加強的效果」。

  3. 2021年12月22日 · 各國都縮短新冠疫苗第 3 劑間隔為何台灣仍保持 5 個月?.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日前決議,COVID-19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第 2 劑將全面開放混打 3 劑追加劑則以莫德納Moderna疫苗半劑量BNT 疫苗及高端疫苗滿 20 ...

  4. 2021年6月16日 · 最後一次專家會議 提出建議包括國內廠商通過台灣 EUA 審查後若國外已經公布新冠疫苗的臨床保護力的關聯correlate of protection, CoP),國內可根據 CoP 規範來進行疫苗使用核准授權疫苗正式上市若國外尚未公布 CoP政府應輔導國內廠商進行跨國第三期臨床試驗證明疫苗的臨床保護力協助國內疫苗廠拓展國際市場。 」所以,這個當時集結部分標規與時效兩派專家的會議,對國外如果沒有公布 CoP 標準,政府基本上應該輔導廠商進行三期。 疫苗研發情況下,蔡總統表示國產疫苗將於七月施打是一個政治宣示. 但是,我們發現,從上述疫苗廠商的認知看來,廠商主張二期解盲成功即可向食藥署申請 EUA 乃根據法規。 廠商的這個認知,與上述國衛院專家會議的結論是否符合,仍須商榷。

  5. 2021年6月9日 ·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每天都有不少關於不同種類疫苗的討論很多人仍希望可以幸運的打到所謂防護力最佳的疫苗防護力其實並非測量疫苗有效性的最重要指標聯合報從疫苗試驗談起整理出一張清楚的資訊圖表說明如何正確解讀疫苗內容通過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審訂。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須冠達、圖/蘇韋豪. 圖片來源:udn元氣網. VidaOrange編輯重點整理: 防護力的意義. 95%保護力,不是100個人打疫苗只有5人會感染,而是每個注射疫苗的的人,每次暴露在病毒環境下,比起沒注射疫苗的人感染機率減少95%。 重點不只防護力. 每支疫苗實驗時空情境大不同,某些地區疫情嚴重,受試者感染風險提高,疫苗效力就會降低。

  6. 2021年5月24日 · 雖然中國先前公布國藥與科興疫苗效力可達 79%但在秘魯與巴西的研究都顯示科興疫苗的保護效力不到 5 此外施打中國疫苗後不混打其它款疫苗下中國疫苗是否對變種病毒具有防護力也受到專家質疑